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251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47325162 ; 978-7-5473-2516-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西诗学精神的对比与分析来探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作者详细考证了近现代文学史上多位诗人与诗评家的理论、著作与对中国新诗萌芽、发展的看法和不同程度的贡献,并为他们梳理出了详细清晰的理论路径,重申了这些诗评家对于中国新诗诞生、外国诗学理论引入后出现的中西文化互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事业的推动,并分别作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有助于读者了解并学习在那段风云激荡的年代,那些活跃的知识分子、诗人是如何看待西方诗学与美学的发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传统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换过程中。
目录
目 录
序言 王 杰 1
导论 1
**章 沈从文文学批评研究 13
**节 沈从文文学批评论 13
第二节 中国新诗突围的历史总结与批评话语建构 ——论沈从文的新诗批评 19
第三节 都市旋涡中的清醒与迷误 ——沈从文海派文学批评之反思 30
第二章 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 40
**节 从人性审美到政治审美 ——李健吾文学批评历程及其反思 40
第二节 李健吾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左翼文学 50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文学批评 ——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为中心 59
第三章 叶公超文学批评研究 68
**节 叶公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68
第二节 重识叶公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78
第四章 梁宗岱文学批评研究 90
**节 突破与超越 ——梁宗岱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现代性 90
第二节 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102
第三节 瓦雷里与梁宗岱诗学理论建构 112
第五章 朱光潜文学批评研究 122
**节 美与自由的追寻 ——朱光潜现代文学批评思想探析 12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批评的创造性转换 ——以朱光潜《诗论》为中心的研究 134
第三节 论朱光潜诗论中的德国美学视野 ——以尼采、立普斯、莱辛为中心 145
第六章 李长之文学批评研究 159
**节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 159
第二节 李长之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 ——写在《鲁迅批判》出版70周年之际 171
第七章 唐湜文学批评研究 182
现代文学批评的寻美之旅 ——论唐湜的文学批评 182
第八章 戴望舒文学批评研究 195
**节 论戴望舒对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论的超越 195
第二节 梁宗岱、戴望舒诗论比较 207
第九章 左翼文学批评史案研究 221
**节 红色文艺光环下的丁玲解读 ——以钱杏邨、冯雪峰、茅盾的评论为中心 221
第二节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 234
第三节 《大众文艺丛刊》事件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 250
后记 26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文学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通讯评审专家。1997年3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丁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