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N”表人派生词的二语习得研究

“X+N”表人派生词的二语习得研究

1星价 ¥44.9 (6.8折)
2星价¥44.9 定价¥6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429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6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22742991 ; 978-7-5227-4299-1

内容简介

“X+N”表人派生名词,比如“读者”“球友”“歌星”“美食家”“单身族”等,是汉语作为二语习得和教学的难点,二语学习者常出现偏误。此外,词缀的定义、界限与分类问题,又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长期讨论的热点。本书使用个案跟踪、大规模样本测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考察了“X+N”表人派生名词的二语习得特征。考察对象为以越南语、韩国语和英语为主的共计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作为二语学习者;同时,还对汉族儿童的母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对应性考察,作为参照。总结出语言发展的普遍特征和二语习得发展的独有特征,从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普通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了解释;反思现代汉语本体词缀存在的问题;*后考察了派生构词法在现行经典国际汉语教材练习中的运用状况。

目录

**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构词法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地位 1.1.2 构词法在词汇学习与教学中的地位 1.1.3 二语学习者“X+N”表人派生词的构词偏误 1.1.4 “X+N”表人派生词的研究现状与教学现状 1.2 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1.4 结构框架 第二章 “X+N”表人派生词的文献综述 2.1 “N”的性质 2.1.1 本体构词法研究对词缀的界定 2.1.2 本体构词法“类词缀”的提出 2.1.3 汉外对比角度的探讨 2.1.4 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角度的探讨 2.2 “N”的语义分类与描写 2.2.1 由表人名词虚化而来 2.2.2 通过隐喻借代衍化而来 2.2.3 由亲属称谓词衍化而来 2.2.4 由辅助性代词转化而来 2.2.5 小结 2.3 关于“X+N”词与词组界限的讨论 2.3.1 本体的严格派和宽松派 2.3.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处理 2.4 本章小结及本书观点 第三章 基于词间联想活动的表人名词的提取与产出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背景 3.3 母语儿童与二语成人的共性与个性 3.3.1 母语儿童与二语成人的个案跟踪报告 3.3.2 基于群案测试的母语儿童和二语成人的发展特征 3.3.3 讨论 3.3.4 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启示 3.4 以越南语、韩国语、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比较 3.4.1 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个案跟踪报告 3.4.2 基于群案测试的越语母语者、韩语母语者、英语母语者的差异 3.4.3 讨论 3.4.4 针对以越语、韩语、英语为背景的学习者的教学建议 3.5 本章创新点小结 第四章 表人语素N语义泛化过程与习得发展过程的对比 4.1 研究目的、材料、方法 4.2 研究背景 4.3 习得发展过程 4.3.1 由表人名词虚化而来的N的习得过程 4.3.2 通过隐喻借代衍化而来的N的习得过程 4.3.3 由亲属称谓词衍化而来的N的习得过程 4.3.4 由辅助性代词转化而来的N的习得过程 4.4 语义泛化过程与习得发展过程的对比 4.5 由习得反思词根、类词缀、词缀之间的关系 4.5.1 现有观点 4.5.2 本书观点 4.5.3 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平面的佐证 4.5.4 本体命名存在的问题 4.6 二语习得顺序 4.7 本章创新点小结 第五章 “X人”词族的二语习得过程 5.1 研究目的 5.2 材料与方法 5.3 习得发展的普遍特征与二语者 特征 5.3.1 产词量及正确率 5.3.2 词频与词的心理分布 5.3.3 X的性质与入词比例 5.3.4 习得顺序 5.3.5 偏误情况 5.4 讨论 5.5 针对二语者的教学建议 5.6 本章创新点小结 第六章 “VP+者”的语素教学实验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背景 6.3 实验方法 6.3.1 被试 6.3.2 实验流程、材料与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即时测试与前测的差异 6.4.2 延时测试与前测、即时测试的差异 6.5 讨论 6.5.1 联结加工、激活加工与创造性加工 6.5.2 三种教学处理与三种认知加工的关系 6.5.3 小结 6.6 教学启示 6.7 本章创新点小结 第七章 派生构词法在教材练习中的使用情况 7.1 考察对象、目的、理论基础 7.1.1 对象 7.1.2 目的与理论基础 7.2 词汇巩固策略理论下的练习设计 7.2.1 巩固策略在练习中的运用 7.2.2 巩固策略在练习中的分布 7.3 记忆策略在练习中的运用与分布 7.3.1 记忆策略在练习中的运用 7.3.2 记忆策略在教材练习中的分布 7.4 建议 7.4.1 针对汉语作为二语儿童教材的建议 7.4.2 针对汉语作为二语成人教材的建议 7.5 本章创新点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8.2 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诱导性产词测试题 附录2:强制性产词测试题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娅莉,女,1981- ,文学博士。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专职在编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师从肖娅曼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师从周小兵教授。2013-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ivs)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访问学者,师从储诚志教授。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约20年,曾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兼职)、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在编)、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兼职)、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兼职)。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国际汉语教材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