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411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307241183 ; 978-7-307-24118-3

内容简介

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且自西汉以来一直占据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在中国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故本书力图对如文化心理学进行系统挖掘建构。本书的主要内容选题的依据、缘由、目的和意义,儒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儒文化视界下的心理的概念与结构,儒文化心性论,儒文化精神,儒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儒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美德,儒文化人格及其培养,儒文化心理化功,儒文化的自我实现,儒文化的社会适应与人的社会化心理等,儒文化心理的结构。

目录

**章 认识儒文化心理学 **节 研究儒文化心理学的缘由 第二节 儒与儒文化源考 第三节 文化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儒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第二章 “儒”字的文化心理内涵 **节 “人”字的文化心理内涵 第二节 “需”字的文化心理内涵分析 第三节 “儒”的文化心理 第三章 儒文化的心性论 **节 心性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儒文化心性论的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第四章 儒文化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节 儒文化的主体自转化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儒文化的心理化功 第三节 儒文化积极的死亡管理思想 第五章 儒文化的德文化心理 **节 “德”在儒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价值 第二节 基于字源的儒文化中“德”的含义 第三节 基于《易经》的儒文化中“德”的内涵 第四节 “德”的结构 第五节 儒文化中“德”的种类 第六章 儒文化智慧 **节 儒文化中为人处世的智慧 第二节 儒文化中处理困境的智慧 第三节 儒文化中身心保健智慧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炳全,现为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学教授,肇庆学院博学书院院长、肇庆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委员等。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CSSCI 50余篇;主编或独著出版《高考心理指导》《教学心理与教学艺术》《在大学生活中走向成熟》等著作15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省级教学项目2项;曾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项;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