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253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72025334 ; 978-7-5720-2533-4
内容简介
《生成音系学基础理论》在准确、深入理解生成音系学原始文献内容和乔姆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客观、准确阐述生成音系学的语言理论背景、音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给与中肯的评价。书稿主要介绍并讨论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领域的假设和研究方法,清楚透彻阐明音系学假设产生的理论背景和不同理论及方法之间的继承和扬弃,阐明争议焦点及其理论价值。本书强调说明新的理论假设在发现新的语言事实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重点介绍讨论经典生成音系学的音系本体论以及关于音系语法核心内容的三个重要的不同假设:以音系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线性理论,以音系表达形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非线性理论和以制约为音系语法的优选论。
目录
目录58理论179假设2004.1.3.4特征之间的依存关系205208规则?303446无重量447重量的关系447长辅音448现象451晦暗性559规则565目录
**章音系学发展概要1
1.1音位概念的产生3
1.2结构主义音位学5
1.3美国结构主义音位学7
1.4布拉格学派音系学13
1.4.1N. Trubetzkoy13
1.4.2R. Jakobson20
1.5伦敦学派音系学26
1.6哥本哈根学派的语符学音系观30
1.7传统音位学: 小结38
1.8生成音系学39
第二章经典生成音系学基本理论41
2.1基础性假设43
2.1.1对音系和语音关系的认识44
2.1.2音系语法的先天性和音系获得46
2.2生成音系学的产生过程48
2.2.1《句法结构》的基本思想48
2.2.2从《句法结构》到《英语语音模式》52
2.2.3以《英语语音模式》为代表的经典生成音系学58
2.3经典生成音系学的音系本体论60
2.3.1音系语法的属性61
2.3.2语法系统中的音系64
2.3.3两个表达层次: 音系表达和语音表达65
2.3.4音系规则的形式与应用方式74
2.4理论目标、认识论和方法论77
2.4.1理论目标77
2.4.2认识论80
2.4.3方法论82
2.4.3.1形式化82
2.4.3.2元语言83
2.4.3.3演绎与证据84
2.4.3.4理论逼近87
2.4.3.5简单原则90
第三章关于SPE理论与方法的讨论93
3.1音系符号运算与音系符号的语音内容95
3.1.1两类符号95
3.1.2对纯符号运算的批评100
3.1.3关于SPE的标记规约102
3.2音系的抽象程度107
3.2.1理论背景: 两种对立的观点108
3.2.2SPE的原则与实践108
3.2.3批评与反批评112
3.2.4制约: 对音系表达的限制117
3.2.5对表层音段配列限制诱发的音系规则120
3.2.6自然生成音系学123
3.2.6.1自然生成音系学的基本原理125
3.2.6.2分析实例131
3.2.6.3对自然生成音系学的批评134
3.2.7抽象分析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138
3.3音系规则应用的方式与顺序143
3.3.1严格线性顺序假说144
3.3.2部分有序假说146
3.3.3局部顺序假说149
3.3.4馈给与反馈给、阻断与反阻断顺序152
3.3.5内在顺序和外在顺序159
3.3.6音系过程的可透性和晦暗性164
3.3.7规则应用的循环性170
3.3.8循环性规则的普遍意义和括号设定悖论175
第四章区别性特征系统、音段结构、声调结构与不充分赋值理论179
4.1区别性特征系统181
4.1.1构建区别性特征系统: 目标与原则181
4.1.2区别性特征及其类属189
4.1.3关于音段结构的假设194
4.1.3.1SPE音段结构假设的主要问题197
4.1.3.2非线性表达理论背景下的特征几何假设200
4.1.3.3类属特征的证据202
4.1.3.4特征之间的依存关系205
4.1.3.5特征几何对羡余和过度生成的约束208
4.1.4音段结构模型216
4.1.4.1发音器理论216
4.1.4.2统一的特征理论222
4.2声调结构230
4.2.1声调特征系统231
4.2.2声调的自主性234
4.2.3声调结构模型236
4.2.4声调和音段的相互作用242
4.3不充分赋值理论246
4.3.1不充分赋值假设的论证249
4.3.2激进不充分赋值理论252
4.3.3对比性不充分赋值理论257
4.3.4不充分赋值理论与特征值261
第五章自主音段音系学269
5.1自主音段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271
5.2超音段成分的性质273
5.2.1声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274
5.2.2元音鼻化过程277
5.3自主音段音系学基本原理278
5.3.1自主音段音系学要点279
5.3.1.1音系表达的结构281
5.3.1.2联接和联接线281
5.3.2声调现象的自主音段分析283
5.3.3联接规约287
5.3.3.1方向性290
5.3.3.2自动性和强制性296
5.3.3.3参数: 语言特有规则,还是参数化规则?303
5.3.4载调单位与声调特征306
5.3.4.1载调单位306
5.3.4.2声调的成分与结构311
5.4元音和谐的自主音段分析314
5.4.1元音和谐自主音段分析的基本方法315
5.4.2元音和谐过程的晦暗性中性元音318
5.4.3元音和谐过程的可透性中性元音322
第六章节律音系学329
6.1重音的性质和证据332
6.2SPE对重音的处理方法337
6.3节律理论的提出345
6.4节律的表达357
6.4.1去除重音特征358
6.4.2节律树361
6.4.3节律栅371
6.5音步的音系学证据384
6.6加括节律栅理论390
第七章音节与主干音层399
7.1音节作为音系结构单位的证据401
7.2音段响度和音节408
7.3音节化416
7.3.1音节的音系表达层次417
7.3.2音节化: 推导论420
7.3.3音节化: 模架论431
7.4音节结构的假设与模型436
7.4.1“首音 韵部”模式436
7.4.2莫拉模式443
7.4.3首音韵部模式与莫拉模式的比较445
7.4.3.1音节是韵律层级系统的层级之一446
7.4.3.2莫拉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音节首音无重量447
7.4.3.3莫拉模式能够解释音节尾音与音节重量的关系447
7.4.3.4莫拉模式能够表达(轻的)长元音和长辅音448
7.4.3.5莫拉模式能够表达超重音节450
7.4.3.6莫拉模式能够解释补偿性音段变长现象451
7.4.4其他音节模式452
7.4.5音节结构: 小结454
7.5主干音层455
7.5.1主干音层的理据456
7.5.2主干音层的语素功能461
7.5.3主干音层里的空位465
7.5.4主干音层的本质: C/V位还是X位?466
7.5.5韵律模架假设469
7.5.6莫拉作为主干音层的成分471
7.5.7莫拉分析不一致性问题474
7.5.8主干音层: 小结475
第八章句法音系接口理论477
8.1SPE假设中的句法音系接口479
8.2直接参照论484
8.3间接参照论—韵律音系学489
8.3.1韵律音系学的产生489
8.3.2韵律范畴491
8.3.2.1韵律范畴及其性质491
8.3.2.2韵律范畴的动因493
8.3.2.3韵律范畴的证据497
8.3.3句法音系映射的算法500
8.3.3.1基于句法关系的算法500
8.3.3.2基于成分终端的算法501
8.3.3.3基于树形结构的算法503
8.4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进展504
8.4.1优选论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05
8.4.1.1从原则参数化到制约505
8.4.1.2严格层级假设的弱化515
8.4.2*简方案与句法音系接口529
8.4.2.1句法和音系本体的新认识529
8.4.2.2特征核查与韵律域531
8.4.2.3基于语段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36
第九章词库音系学551
9.1词库的结构553
9.1.1SPE的词库假设553
9.1.2词库论和词库的功能555
9.1.3词库音系学的产生过程559
9.1.3.1语素的音系功能和构词过程的晦暗性559
9.1.3.2层面排序假设563
9.1.3.3对构词过程敏感和不敏感的音系规则565
9.1.3.4推导性环境音系规则568
9.1.3.5严格循环条件571
9.2词库音系学的基本假设572
9.2.1Kiparsky的词库音系假设572
9.2.2Kiparsky假设的理论意义581
9.2.2.1语法系统的结构582
9.2.2.2形态过程的晦暗性和阻断现象582
9.2.2.3语素、形态和句法因素诱发的音系过程583
9.2.2.4层面与音系规则的顺序、循环性和推导性环境583
9.3词库音系理论的主要课题585
9.3.1层面与音系规则的应用顺序585
9.3.2形态规则和词库音系规则的应用顺序586
9.3.3词库音系规则和后词库音系规则的区分590
9.3.3.1循环性和非循环性590
9.3.3.2结构维持596
9.3.3.3界线符号的性质599
9.3.4括号消除601
9.3.5后词库音系规则604
9.3.6层面的界定607
9.3.7括号设定悖论611
9.4Mohanan的词库音系假设618
9.4.1在词库里应用的音系规则和在后词库里应用的规则619
9.4.2回流622
9.4.3语法模块性问题625
9.5后词库模块与语音和句法的关系626
9.5.1后词库部分和语音部分627
9.5.2句法对后词库音系规则的作用628
9.6词库音系学中的语音演变635
9.7词库音系理论的后期进展639
9.7.1韵律词库音系学639
9.7.2词库音系学与不充分赋值理论645
9.8汉语的词库音系学意义647
9.9词库结构与词库音系: 小结659
第十章优选论663
10.1优选论产生的理论背景665
10.1.1关于音系语法地位认识的转变666
10.1.2普遍语法概念理论意义的弱化674
10.1.3类型学事实与音系语法676
10.1.4音系语法的“双重性”680
10.2优选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680
10.2.1优选论的基本假设681
10.2.2优选论的类型学基础684
10.2.3优选论的分析框架687
10.2.4分析实例691
10.3优选论的发展695
10.3.1有限和谐序列论698
10.3.2层面优选论700
10.3.3对应论702
10.3.4共感论704
10.3.5比较标记理论710
10.3.6局部组合论717
10.3.7候选项链论723
10.4优选论的功能主义倾向728
10.4.1以发音机制和听觉感知为动因的制约: LAZY和MAINTAIN CONTRAST730
10.4.2语音演变的功能主义解释734
10.4.3儿童音系获得的功能主义解释736
10.5经典生成音系理论对优选论的批评741
结束语752
英汉术语对照表756
英汉语言名称对照表784
外文中文人名对照表790
参考文献80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兵,1954年出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2006年12月任副院长,英语系博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南开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音系学 形式语言学理论。汪朋,副教授,研究方向:音系学、心理语言学。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性心理学
¥19.7¥58.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女性生存战争
¥22.6¥6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4.1¥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万物皆无序
¥1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