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3100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72031007 ; 978-7-5720-3100-7

本书特色

本书提供了汉语各个历史时期标准语音系的信息,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汉语语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本书英文版是**本汉语音韵研究的英文专著。

内容简介

沈钟伟教授的A Phonological History of Chinese(《汉语音韵史》)202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上古汉语、中古汉语、早期官话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提供了各个历史时期标准语音系的信息,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汉语语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也是一本面向其他相关领域学者和普通读者的普及读物,是了解汉语音韵学基本常识和*近进展的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中译本序王士元序自序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章 汉语历史音韵学导论1.1 界定汉语 ... 41.2 音韵史的本质 ... 51.2.1 文献记录反映的汉语音韵 ... 51.2.2 表意文字系统中的音类 ... 61.2.3 汉语传统音韵学的术语 ... 71.2.4 音节结构 ... 71.2.5 非音节音系特征 ... 91.3 韵书 ... 91.3.1 《切韵》 ... 10中译本序王士元序自序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 **部分开启传统音韵学之门的钥匙**章 汉语历史音韵学导论1.1 界定汉语 ... 41.2 音韵史的本质 ... 51.2.1 文献记录反映的汉语音韵 ... 51.2.2 表意文字系统中的音类 ... 61.2.3 汉语传统音韵学的术语 ... 71.2.4 音节结构 ... 71.2.5 非音节音系特征 ... 91.3 韵书 ... 91.3.1 《切韵》 ... 101.3.2 反切 ... 141.3.3 直音 ... 171.3.4 声调 ... 171.3.5 韵系 ... 181.4 韵图 ... 191.4.1 三十六字母 ... 221.4.2 清浊 ... 241.4.3 阴调和阳调 ... 251.4.4 等和等第 ... 261.4.5 开合 ... 301.4.6 重纽和重韵 ... 311.4.7 四呼 ... 321.4.8 外转和内转 ... 331.4.9 摄 ... 401.4.10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 411.5 非系统性材料 ... 411.5.1 诗歌押韵 ... 411.5.2 外文转写与域外汉字音 ... 421.5.3 谐声字 ... 431.6 原始材料的可用性与可靠性 ... 441.7 分期 ... 461.8 构拟 ... 461.9 转写 ... 47 第二部分上古汉语第二章 上古汉语2.1 概论 ... 512.1.1 藏缅语的关系 ... 522.1.2 方法及工作原则 ... 532.2 研究材料 ... 542.2.1 《诗经》押韵 ... 542.2.2 谐声字 ... 552.2.3 联绵词 ... 562.2.4 《切韵》系统 ... 562.3 构拟 ... 572.3.1 音节结构的构拟 ... 572.3.2 声母的构拟 ... 592.3.3 韵母的构拟 ... 672.3.4 音节结构和形态 ... 852.3.5 *新进展 ... 862.4 上古汉语构拟示例 ... 89 第三部分中古汉语第三章 中古汉语:《切韵》3.1 《切韵》和反切的特别说明 ... 963.1.1 三等韵的反切 ... 963.1.2 《切韵》所包含的信息 ... 973.1.3 关于《切韵》的几个重要问题 ... 993.1.4 单一系统还是综合系统? ... 993.1.5 《切韵》的韵及韵的性质 ... 1023.1.6 《切韵》的修订和分韵 ... 1053.2 韵的本质 ... 1063.2.1 新方法 ... 1083.2.2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 1093.3 互补与近互补关系 ... 1113.4 音节结构 ... 1133.4.1 超音段的声调 ... 1143.4.2 音段 ... 1153.4.3 声母(I) ... 1163.4.4 介音(M) ... 1173.4.5 主元音(V) ... 1173.4.6 韵尾(E) ... 1183.5 中古汉语的音系特征 ... 1183.5.1 塞音和塞擦音声母的三向对立 ... 1183.5.2 唇音 ... 1193.5.3 卷舌塞音 ... 1193.5.4 四等(等第) ... 1213.5.5 开合 ... 1233.5.6 重纽对立 ... 1243.5.7 重韵对立 ... 1253.5.8 韵母类型 ... 1263.6 音系对立的现代证据 ... 1283.6.1 发声态类型的三向对立 ... 1283.6.2 韵尾系统 ... 1293.6.3 重纽对立 ... 1303.6.4 重韵对立 ... 1313.6.5 三四等韵的对立 ... 1323.7 中古汉语音系实例 ... 132 第四章 中古汉语:唐宋时期4.1 唐代(618—907) ... 1354.1.1 玄奘译音 ... 1354.1.2 简化和同用标记 ... 1364.1.3 新的标准 ... 1374.1.4 浊塞音塞擦音的清化 ... 1414.1.5 轻唇化 ... 1424.1.6 晚期中古汉语 ... 1444.2 五代十国(907—960) ... 1454.2.1 《尔雅音图》(十世纪) ... 1454.2.2 西北方言 ... 1464.3 北宋(960—1127) ... 1474.3.1 《广韵》(1008) ... 1474.3.2 《集韵》(1039)和《礼部韵略》(1037) ... 1494.3.3 《声音唱和图》 ... 1504.3.4 小结 ... 1604.4 南宋(1127—1279) ... 1604.4.1 杭州方言 ... 1604.4.2 《四声等子》 ... 1624.4.3 《切韵指掌图》 ... 1654.4.4 《切韵指南》 ... 1674.5 唐诗的例子 ... 169 第四部分 官话的开端第五章 辽、金、西夏时期的汉语5.1 辽 (907—1125) ... 1745.1.1 契丹文字材料 ... 1745.1.2 中古汉语 k 韵尾音节的双元音化 ... 1765.1.3 中古汉语浊阻塞音的清化 ... 1775.1.4 唇齿化 ... 1795.1.5 中古汉语知照组声母的合流 ... 1795.1.6 中古汉语入声p、t、k 韵尾的消失 ... 1805.1.7 中古汉语软腭鼻音声母 的地位 ... 1815.1.8 中古汉语的双唇鼻音韵尾 m ... 1815.1.9 中古汉语的麻韵三等字 ... 1825.1.10 官话的基础 ... 1825.1.11 拟音举例 ... 1835.2 金 (1115—1234) ... 1845.2.1 《改并五音集韵》(1212) ... 1845.2.2 女真文字材料 ... 1865.3 西夏 (1038—1227) ... 1905.3.1 西夏文字 ... 1905.3.2 北方汉语方言的音系特征与区别 ... 199 第五部分新的标准第六章 古官话:《蒙古字韵》 6.1 八思巴字 ... 2076.1.1 八思巴字对藏文的调整 ... 2086.1.2 音节组块 ... 2116.1.3 八思巴字的问题 ... 2136.1.4 八思巴字无法反映的语音对立 ... 2146.2 《蒙古字韵》的语音系统 ... 2146.2.1 十五韵部 ... 2166.2.2 八思巴字母的音值 ... 2176.2.3 韵母的拼写 ... 2176.2.4 韵母的变体系统 ... 2196.2.5 声调标记 ... 2196.3 声母系统的音变 ... 2206.3.1 浊阻塞音的消失 ... 2206.3.2 中古汉语双唇音声母的唇齿化 ... 2206.3.3 中古汉语疑母  的消失 ... 2216.4 韵母系统的音变 ... 2216.4.1 介音 ... 2216.4.2 元音系统的简化 ... 2226.4.3 《蒙古字韵》中重纽的反映 ... 2236.4.4 韵母辅音韵尾的消失 ... 2266.4.5 中古汉语 k 韵尾音节的双元音化 ... 2276.4.6 阳声韵与入声韵平行关系的消失 ... 2286.4.7 jan / jn 对立和 jaw/ jw 对立 ... 2296.4.8 央高(舌尖)元音 ... 2306.4.9 元音高化 ... 231 第七章 古官话:《中原音韵》7.1 基础方言 ... 2357.2 《正语作词起例》 ... 2407.3 语音构拟 ... 2427.3.1 声母(21 个) ... 2427.3.2 韵母(47 个) ... 2457.4 《中原音韵》的创新特征 ... 2487.4.1 声母位置上中古浊阻塞音的清化 ... 2487.4.2 唇齿擦音的出现 ... 2497.4.3 央高(舌尖)元音的发展 ... 2507.4.4 新的四声系统 ... 2527.4.5 中古汉语软腭鼻音疑母的消失 ... 2547.4.6 韵母四等体系的消失 ... 2557.4.7 m 韵尾的保存 ... 2597.4.8 尖团区别 ... 2597.5 元代音示例 ... 2607.6 小结 ... 262 第八章 古官话:波斯文转写8.1 古波斯文 ... 2638.2 《中国史》 ... 2648.2.1 中古汉语的浊塞音和塞擦音 ... 2648.2.2 软腭鼻音疑母 的消失 ... 2668.2.3 中古汉语日母 ... 2668.2.4 中古汉语微母 ... 2678.2.5 入声音节的韵尾 ... 2688.2.6 央化高元音(舌尖元音) ... 2698.2.7 主元音 e ... 2708.2.8 特征总结 ... 2708.3 《脉诀》 ... 2718.3.1 入声音节的塞音韵尾 ... 2738.3.2 塞音韵尾转写的不一致性 ... 2758.3.3 转写中反映的方言特征 ... 2768.3.4 早期官话的模糊性 ... 280 第六部分走向现代官话第九章 明代官话9.1 北方与南方 ... 2859.2 《洪武正韵》(1375) ... 2869.2.1 声母 ... 2869.2.2 韵母 ... 2889.2.3 声调 ... 2909.2.4 一致性系统 ... 2909.2.5 正音和俗音 ... 2919.2.6 《洪武正韵》的修订 ... 2929.3 《韵略易通》(1442) ... 2939.3.1 《早梅诗》声母 ... 2939.3.2 二十韵部的韵母 ... 2949.3.3 本悟的修订 ... 2969.3.4 声调 ... 2989.4 《四声通解》(1517)、《翻译老乞大》和《翻译朴通事》 ... 2989.4.1 声母 ... 2999.4.2 韵母 ... 3009.4.3 变调 ... 3049.5 《西儒耳目资》(1626) ... 3079.5.1 声母 ... 3079.5.2 韵母 ... 3099.5.3 声调 ... 3139.6 《等韵图经》(1606) ... 3139.6.1 声母 ... 3139.6.2 韵母 ... 3189.6.3 声调 ... 3199.6.4 创新特征 ... 319 第十章 清代官话与现代普通话10.1 清代(1644—1911) ... 32210.1.1 《御定佩文韵府》(1711) ... 32310.1.2 《音韵阐微》(1728) ... 32710.1.3 威妥玛的汉语教科书(1867) ... 33010.2 1912 年至今的中国 ... 33810.2.1 老国音 ... 33810.2.2 新国音 ... 33910.2.3 现代标准语音系 ... 34010.2.4 现代方言 ... 341参考文献 345内容索引 354 附文:释《切韵》的韵类 367中译本后记 39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沈钟伟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语言、文学和文化系教授。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报》)副主编。著有: Studies on the Menggu Ziyun (《蒙古字韵研究》)等。译者:董建交,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历史音韵学、汉语史。著有《近代官话音韵演变研究》、《中西学术名篇精读·郑张尚芳卷》(合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