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35651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301356517 ; 978-7-301-35651-7
内容简介
中西戏剧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过程,积淀出较为稳定的叙事形态,产生了习惯性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同中有异,各具面目的叙事传统,本书稿主要对中西戏剧叙事传统进行了专题比较研究。内容包括:其一,采用了中西对读的方式,分五章专题比较了中西戏剧人物扮演叙事、舞台空间叙事、叙述者、叙事结构、故事编创传统等方面,力求推源溯流,阐幽发微,揭示中西戏剧在叙事诸方面的传统习惯特征,彰显出中西戏剧各自的叙事传统特质,中国戏剧重舞台表演、重外向交流、重虚拟自由的演事传统特色,西方戏剧重舞台内在真实、重情节内聚结构、重多元主题表达的叙事传统。其二,为了深化对中国戏剧本土叙事传统的认识,本书稿在以西映中的视域下,专门设置一章,抽绎出曲白相生的叙事传统、听觉叙事传统、博艺叙事穿鸥汀、三复叙事传统、宴乐演剧与叙事传统形成等五个专题,分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剧叙事传统。该章与前面五章相互呼应,更加具体细致地揭示出中国戏剧以表演中心的叙事传统、民间叙事传统等鲜明特质,考察了这种叙事传统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其三,中西戏剧并非只是远隔重洋,互不交接,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戏剧经典渗入西方戏剧剧坛,西方戏剧经典也常常搬上中国舞台,在相互改编中吸纳、互融与碰撞。本书稿专门设置一章,以中西经典剧作改编为例,探讨了这种中西跨文化改编,对于戏剧人物、情节、主题、表演等相关叙事要素产生的影响。*后本书稿在比较中西戏剧叙事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戏剧叙事学的理论构想,期待裨益于中国叙事学的本土建设。
目录
作者简介
傅修延【总主编】【现当代】————————————————————总主编傅修延,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专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中国叙事学》和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与三等奖,主持过五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点与重大各一),七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傅修延【总主编】【现当代】————————————————————总主编傅修延,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专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中国叙事学》和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与三等奖,主持过五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点与重大各一),七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欧阳江琳 等【著】【现当代】————————————————————欧阳江琳,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戏演剧形态研究”,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各一项。先后在《戏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主讲硕士研究课程《古代戏曲形态研究》。系列论文《明代南戏演剧形态研究》获第十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江西师范大学教学竞赛一等奖、2010年获江西师范大学“熊智明奖教金”。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到山中去
¥10.5¥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