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4499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100244992 ; 978-7-100-24499-2

本书特色

《中华民俗大典·澳门卷》系统地介绍澳门的生动鲜活的民俗事象,从中可以了解澳门民俗的古今嬗变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中华民俗大典?澳门卷》是一部澳门民俗集锦。本书首先概述澳门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接着是主体部分,涵盖岁时节令风俗、衣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渔业和渔民习俗、社团民俗、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医药卫生民俗、民间游艺民俗、博彩娱乐、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澳门民俗民间文艺采录和研究史略,采用扎实的田野考察、采风问俗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手法,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地介绍了澳门民俗的独特风采。

目录

目录:概述**节 地理位置第二节 地形特征一、半岛原来是海岛二、地势低矮,丘陵台地起伏三、平地多为填海而成四、海岸线较平直,沿海浅滩多第三节 气候概况一、季风控制的气候二、夏季炎热,冬季暖和三、夏、秋为台风季节第四节 内外交通一、对外交通联系目录: 概述 **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形特征 一、半岛原来是海岛 二、地势低矮,丘陵台地起伏 三、平地多为填海而成 四、海岸线较平直,沿海浅滩多 第三节 气候概况 一、季风控制的气候 二、夏季炎热,冬季暖和 三、夏、秋为台风季节 第四节 内外交通 一、对外交通联系 二、城市内部交通 第五节 民族与人口 一、人口的发展 二、居民构成 三、人口密度与分布 四、多语现象 第六节 文化程度与平均寿命 一、文化程度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平均预期寿命 第七节 历史沿革 第八节 著名历史人物 第九节 民俗特色 **章 岁时节令 **节 华人节日 一、春节 二、人日 三、元宵节 四、观音开库 五、土地诞 六、包公诞 七、天后诞 八、清明节 九、浴佛节 十、鱼行醉龙节 十一、端午节 十二、观音诞 十三、哪吒诞 十四、七夕 十五、盂兰节 十六、中秋节 十七、重阳节 十八、冬至 十九、小年晚 二十、其他 二十一、节日演戏酬神 二十二、泼水节 二十三、庆祝国庆活动多姿多彩 二十四、搭牌楼 第二节 澳门葡萄牙人节日 一、贾梅士日 二、澳门城市日 第三节 西方节日 一、情人节 二、复活节 三、花地玛圣母在葡显圣日 四、母亲节 五、父亲节 六、天灾节 七、诸圣瞻礼日 八、追思节 九、圣母无染原罪瞻礼 十、圣诞节 第二章 衣饰 **节 日常着装 一、男装 二、女装 三、儿童服装 四、婴儿着装 五、制服 第二节 结婚礼服 一、中式 二、土生葡人婚式 第三节 木屐与背带 第四节 饰物 一、手饰 二、头饰 三、颈饰 四、耳饰 五、佩玉 六、发式 七、鞋饰 八、渔民的服饰及仪容修饰 第五节 明清澳门葡人衣饰民俗 一、*早葡人衣饰记录 二、发型多样 三、传统发型 四、男女的冠帽 五、女子发式富丽 六、鬘发白蛮娘 七、下裳有三重 八、葡人鞋子 九、葡人饰物 十、蔷薇香水拂朝妆 十一、华人教徒“打鬼辫” 十二、奇怪禁令行不通 十三、近代土生葡人服饰 第六节 寿衣 第三章 饮食 **节 饮食历史沿革 一、中式饮食 二、西式饮食 三、东南亚饮食 四、高档餐饮业及融合料理 第二节 《香港澳门米其林指南 2022》澳门饮食入选名单 第三节 一般饮食习惯 一、早餐 二、午餐 三、晚餐 四、加餐 第四节 华人节庆食品 一、正餐、咸鱼 二、小吃 三、艇仔粥 四、抽大碌竹(水烟) 五、炊具 第五节 特色小食 一、龙须糖 二、鸡髀糖 三、杏仁饼 四、老婆饼 五、鸡仔饼 六、威化饼 七、曲奇饼 八、油炸食物 九、牛杂 十、中式包点 十一、肠粉 第六节 土生葡人的饮食 一、起源 二、三餐 三、食谱类别 四、下午茶大餐 五、圣诞节食谱 六、其他食谱 七、土生葡人家族的烹调术 八、宴会的礼仪和禁忌 九、饮品 十、现状 第七节 卫生习惯 附录:食肆食品 一、中式酒席 二、中式套餐 三、自助餐 四、滋补饮食 五、中国化的葡式菜 六、精美小炒 七、煲仔菜 八、茶楼美点 九、茶餐食店中西合璧菜式 十、火锅 十一、潮州菜 十二、外省菜式 十三、粉面类 十四、台式饮品小食 十五、日式食品和东南亚美食 第四章 居住 **节 居屋 一、中西建筑交汇 二、中西建筑风格 三、市井建筑 四、街巷民居 五、渔民之家居乐土 六、华人祖屋布局 七、住宅“风水” 八、 从澳门街道单位及名称看历史及多元文化迹象 第二节 建筑行业 一、行业概述 二、建筑行业人员的构成 三、建筑行业中的各个工种 四、行业禁忌与节假日活动 五、行规和衣食习惯 第五章 交通 **节 概况 第二节 交通工具 一、舟船 二、桥梁 三、已成绝唱的“猪笼车” 四、人力车 五、轿 六、昔日嫁女坐花轿 七、双头马车显威风 八、摩托车与公共巴士 九、的士 十、水路航运业 第三节 通信传递 第六章 产业 **节 农业 一、种植业 二、园艺业 三、饲养业 第二节 渔业 一、生产及经营 二、作业方式 三、鱼栏 四、与渔业相关的行业 五、渔民生活 第三节 工业 一、发展 二、生产 三、主要行业 第四节 商业 一、小贩 二、流动性服务行业 三、水客 四、跳蚤市场 五、商业的新思路 六、做祃 附录:典当业 一、典当业在乱世中的发展 二、当铺的分类 三、门面设计特式 四、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五、当铺招牌标识 六、职位分配及待遇 七、经营管理 八、行内习俗 九、新式押店崛起 第七章 社团组织 **节 社团发展历程 第二节 社团发展现状 第三节 社团功能 第四节 代表性社团 一、仁慈堂 二、镜湖医院慈善会 三、同善堂 四、中华总商会 五、工联总会 六、街坊总会 七、澳门上架行会馆 本节附录:木工艺行业术语 附录:帮会—三合会 一、黑社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二、黑社会的犯罪状况 第八章 礼仪 **节 人生礼仪 一、生育 二、寿礼 三、婚礼 第二节 丧葬礼仪 一、明清澳门西人丧葬 二、澳门丧葬礼仪 本节附录:中式葬礼及禁忌(摘录) 一、土葬 二、火葬 三、民间丧俗之中的禁忌 四、日常生活中因丧礼而引起的禁忌 第三节 交往礼仪 第九章 信仰 **节 宗教信仰 一、佛教 二、天主教 三、基督教 四、伊斯兰教 五、巴哈伊教 六、基士拿教 七、琐罗亚斯德教 八、道教 第二节 庙宇 一、莲峰庙 二、妈阁庙和普济禅院 三、多元一体的神灵崇拜 四、庙宇艺术 第三节 男神 第四节 女神 一、四大女神 二、岭南女神 第五节 纸马 第六节 灵签 第七节 抬神活动 第八节 华人的神诞崇拜 第九节 契神俗和观音开库 附录:澳门同人祀孔子记 第十章 医药卫生 **节 中西医药 第二节 华人民间医术 一、气功 二、推拿 三、针灸 四、艾灸 五、拔罐 六、刮痧 七、敷贴疗法 八、热熨 九、石蜡疗法 十、水疗 十一、凉茶配制 十二、中草药 十三、汤水保健 附录: 土生葡人的“皮特医生茶”和“巴德里休茶” 第十一章 游艺 **节 体育竞技游艺 一、特殊奥运会 二、气功 三、格兰披治大赛车 四、小型赛车 五、曲棍球 六、舞龙 七、舞狮 第二节 文化艺术游艺 一、国际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 二、舞蹈节 三、戏剧 四、土生土语话剧 五、粤剧 六、说唱南音 七、葡萄牙土风舞 第三节 消闲游艺 一、蟀猎 二、斗牛 三、麻将牌 四、天九牌 五、牌九 六、顶头 七、扑克牌之十三张游戏 八、掷牛丁 九、逯钱牛 / 掷仙 / 追星 十、顶棍 十一、爬桅杆 十二、游泳 十三、电台点唱 十四、唱咸水歌 第四节 居澳葡人游艺 一、跳布袋 二、高跷竞走 三、三人二足板 四、角力拔河 第五节 儿童游艺 一、跳橡皮筋 二、踢毽子 三、放风筝 四、打陀螺 五、打度击 六、滚铁圈 七、捉龙虱 八、捉蜻蜓 九、养蚕虫 十、执筹仔 十一、公仔纸 十二、神奇蜡纸板 十三、蛊惑刺针纸 十四、笔杆木偶 十五、跳飞机 十六、扔手帕 十七、跳阶砖 十八、捉迷藏 十九、椰子夹酸姜 二十、耍盲鸡 二十一、打波子、猜波子 二十二、挑竹签 二十三、公仔书 二十四、雪条棍游戏 二十五、折纸游戏 二十六、汽水盖游戏 二十七、摇摇乐 二十八、跳绳 二十九、猜大王拳 三十、拈乌龟 三十一、打算盘棋 三十二、红绿灯 三十三、骑自行车 三十四、兵捉贼 三十五、掷菠萝 三十六、纸上作战 三十七、填字游戏 三十八、猜灯谜 三十九、传气球 四十、争凳仔 四十一、抛豆袋 四十二、棋艺 四十三、塑胶赛车 四十四、樟脑饼汽船 四十五、打康乐棋 第十二章 博彩娱乐 **节 博彩业历史回顾 第二节 博彩样式 一、澳式博彩样式 二、西式博彩样式 第三节 澳门旅游娱乐公司 第四节 澳门赌场的“风水”、俗谚 第五节 博彩的社会功能 一、澳门旅游娱乐公司专营 40 年 二、赌权开放 三、综述博彩业开放后之经济成效 四、2022 年赌牌重新投标 第六节 六大博企之 20 年营运 一、澳门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 二、永利澳门 三、澳门美高梅 四、金沙中国有限公司 五、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 六、银河娱乐集团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美术 **节 “行货画” 一、行货画与对外贸易 二、行货画的内容和形式 三、行货画的作者 四、行货画的艺术价值 五、西洋裸女油画像 六、20 世纪末的行货画 第二节 彩瓷工艺 一、瓷板画 二、粉彩 三、广彩 第三节 玻璃刻画 第四节 灰塑 第五节 面人 附录:真假钱纳利作品的鉴别 一、素描基础的差别 二、色彩和色调处理的差别 三、作画步骤的差别 四、构图光线的差别 五、描写细节的差别 第十四章 口头文学 **节 叙事文学 一、神话 二、传说 三、生活故事 四、寓言 五、民间童话 六、动物故事 七、笑话 第二节 歌谣 一、劳动歌 二、品德歌谣 三、怨恨歌 四、不平歌 五、知识歌 六、生活歌 七、风俗歌 八、游戏歌 九、催眠歌 十、仪式歌 十一、历史歌 十二、现代歌 十三、动物歌 十四、绕口令 十五、情歌 第三节 谚语 一、生活谚语 二、品德谚语 三、科学谚语 第四节 民间谜语 一、物谜 二、事谜 三、字谜 第十五章 民俗采录、研究史略 **节 1535 年澳门开埠至 1887 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之时 一、庞尚鹏与《抚处濠镜澳夷疏》 二、叶权和《游岭南记》 三、汤显祖的诗和戏 四、屈大均之《广东新语》 五、杜臻的《粤闽巡视纪略》 六、印光任、张汝霖的《澳门记略》 七、暴煜《香山县志》卷九 八、 张甄陶《澳门图说》《论澳门形势状》 第二节 1887 年至 1988 年《中葡联合声明》签订 一、汪兆镛和他的《澳门杂诗》 二、几位掌故专栏作家 三、李鹏翥的《澳门古今》 第三节 1988 年《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后至1999 年过渡期中 一、黄汉强、吴志良主编之《澳门总览》 二、唐思《澳门风物志》 三、黄德鸿与其《澳门新语》 四、 培正中学的《红蓝史地》和《澳门百业》 五、王文达之《澳门掌故》 六、陈伟辉《昔日风情—漫画澳门街》 七、唐思《澳门风物志》(续篇) 八、杂志中的民俗文化 九、 吴志良、杨允中主编之《澳门百科全书》 十、段宝林和《中华民俗大典·澳门卷》 十一、“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卷”的编写调查 十二、 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和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国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广海人,文学硕士,澳门科技大学通识高级讲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东方文化馆馆员,广东戏剧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教师、文化局专业创作员和大学教师,业余从事民俗和文学之研究和写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