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明德群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 ISBN:978730033442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300334424 ; 978-7-300-33442-4
内容简介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迎来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本书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老年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本书展示了如何运用艺术治疗、小组工作、社区治理和社区照顾等多元化方法,开展老年人精神健康服务、促进代际共融、增强老年人社区参与,以及推动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本书旨在为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老年人福祉的人士提供参考和启示。
目录
相关资料
**章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老年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它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适老化环境改造、老年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获取资源、争取权益、增强能力、解决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与其他老年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各种不同的专业方法来提供专业服务。老年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不仅对老年人本身进行直接干预,还为老年人周围的人,如亲属、朋友、邻居、志愿者等,以及老年人所处的环境提供干预或支持。老年社会工作还可以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倡导等方法,在宏观层面为弱势的老年群体争取更多的资源,并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
在过去,老年社会工作主要以问题视角为主,老年人被认为是弱势的、抑郁的、久病缠身的、走向死亡的,工作侧重于为贫困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为患病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为抑郁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等等。这种类型的老年社会工作忽视了老化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因素,不利于老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积极的、健康的、有成效的和令人满意的 a。很多老年人可以长久地保持身体健康并独立自主地生活。一些老年人虽然患有疾病,但也有能力参加志愿工作去帮助别人,为家庭、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年老本身不是问题,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偏见以及对老化过程的误解才是阻碍老年人发挥能力、过上幸福生活的大问题。
**章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老年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它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适老化环境改造、老年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获取资源、争取权益、增强能力、解决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与其他老年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各种不同的专业方法来提供专业服务。老年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不仅对老年人本身进行直接干预,还为老年人周围的人,如亲属、朋友、邻居、志愿者等,以及老年人所处的环境提供干预或支持。老年社会工作还可以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倡导等方法,在宏观层面为弱势的老年群体争取更多的资源,并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
在过去,老年社会工作主要以问题视角为主,老年人被认为是弱势的、抑郁的、久病缠身的、走向死亡的,工作侧重于为贫困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为患病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为抑郁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等等。这种类型的老年社会工作忽视了老化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因素,不利于老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积极的、健康的、有成效的和令人满意的 a。很多老年人可以长久地保持身体健康并独立自主地生活。一些老年人虽然患有疾病,但也有能力参加志愿工作去帮助别人,为家庭、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年老本身不是问题,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偏见以及对老化过程的误解才是阻碍老年人发挥能力、过上幸福生活的大问题。
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口逐渐呈现出两种状态:大部分老年人很健康,虽然他们可能患有慢性病,但疾病不会对他们独立自由地生活以及参与社会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另一小部分老年人则有伤残或患有重病,饱受病痛折磨,需要生活协助与医疗服务。因此,老年社会工作应提供综合的老年人服务,一方面要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生活照顾等服务,确保遭受各种困难而丧失部分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另一方面也要以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开展工作,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健康老年人的社会生活,促进“老有所为”的实现,使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能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作者简介
谢立黎,老年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老年社会工作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老年社会学、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包括老年社会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年龄友好环境构建、老龄社会治理等。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老龄协会课题、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翻译著作1部。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