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4753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20547536 ; 978-7-5205-4753-6
内容简介
本书是 社科基金一 般项目《元末明初戏曲研究 》的重要成果。主要研究四 个方面的问题:考述元末明 初有名氏杂剧家与创作;考 订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探 索元末明初杂剧创作与文化 思潮之关联;辨析、厘清元 末明初杂剧的艺术走向。元 末明初是杂剧史的一个关键 转折期,本书深入探讨了这 个时期诸多独特的戏曲文学 现象,如杂剧南移、无名氏 杂剧涌现、藩王及其依附藩 王的杂剧创作、正统至成化 间的杂剧真空期等。本书以 扎实的考据考证深化了杂剧 研究成果,为断代戏曲史研 究提供了借鉴。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元明杂剧分期问题的检讨
三、本书的研究范围
四、关于元末明初杂剧断代划分的认识
章 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作家与作品述考
节 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创作的发展
一、从北杂剧发展看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创作
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有名氏作家及作品述考
一、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家考述
二、元末明初有名姓杂剧家杂剧作品考述
第三节 主要作家分期研究
一、钟嗣成时期
二、罗贯中时期
三、贾仲明时期
四、朱权、朱有嫩时期
第二章 元末朋初杂剧家及创作补考
节 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
一、萧德祥杂剧与相关作家作品及情节、内容考略
二、萧德祥杂剧创作与“次本”“二本”问题
三、萧德祥的杂剧改编与元末明初其他杂剧的改编
第二节 秦简夫与元末明初的“伦理道德剧”
一、一位有社会责任心、有“良知”的杂剧家
二、书写元代中后期知识人士与元廷合作的自觉意识
三、秦简夫的“伦理道德剧”渊源有自
四、秦简夫杂剧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元末明初曲家汤舜民考论
一、汤舜民生平与交游
二、汤舜民与燕邸
三、汤舜民的散曲创作
四、汤舜民佚名杂剧考
第四节 元末杂剧家陈肃考述
一、陈肃科举与仕宦考
二、陈肃家世与交游考
三、陈肃在元杂剧转型期的标本价值
第三章 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作品考述
节 无名氏杂剧
一元末明初戏曲一道亮丽风景
第二节 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作品考订
第三节 关于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不同观点的辨析
第四章 元明间佚名杂剧补考
节 已佚无名氏杂剧《郭桓盗官粮》创作时、地及作者推考
一、《郭桓盗官粮》创作时间考
二、《郭桓盗官粮》杂剧流行与著录
三、《郭桓盗官粮》“时政剧”性质与作者考
第二节 天寿太子及《天寿太子邢台记》考
一、相关数据的梳理以及问题的提出
二、天寿太子本事及与《邢台记》的关联
第三节 明初无名氏杂剧《危太朴衣锦还乡》相关问题考辨
一、《曲录》《啸馀谱》误题《危太朴衣锦还乡》考
二、《后庭花》杂剧与危素无涉
三、《危太朴衣锦还乡》杂剧考
第五章 元末明初杂剧与同期的社会及文化
节 元末明初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一、元末明初之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杂剧创作主体
二、元末明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杂剧创作主体
第二节 “山珍海错”与“宫锦制鞋”
一一上层社会思想对元末明初杂剧的影响
一、朱元璋的戏曲观及其影响
二、明成祖朱棣与戏曲
第三节 元末明初杂剧主顺与思想的多样呈现
一、伦理道德的呼唤
二、英雄济世的期望
三、归隐遁世的心态
第六章 元末明初杂剧的艺术走向
节 杂剧体制在元末明初的变化
一、曲体的变化
二、演唱方式的变化
三、结构体制的变化
四、其他方面的变化
第二节 由俗而雅的倾向
一、杂剧创作主体的变化
二、杂剧的欣赏者和表演者的变化
第三节 多元化的艺术走向
一、地域上的南北之分
二、民间杂剧演出和无名氏的创作
三、文人创作的路途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研究缘起
二、元明杂剧分期问题的检讨
三、本书的研究范围
四、关于元末明初杂剧断代划分的认识
章 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作家与作品述考
节 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创作的发展
一、从北杂剧发展看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创作
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有名氏作家及作品述考
一、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家考述
二、元末明初有名姓杂剧家杂剧作品考述
第三节 主要作家分期研究
一、钟嗣成时期
二、罗贯中时期
三、贾仲明时期
四、朱权、朱有嫩时期
第二章 元末朋初杂剧家及创作补考
节 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
一、萧德祥杂剧与相关作家作品及情节、内容考略
二、萧德祥杂剧创作与“次本”“二本”问题
三、萧德祥的杂剧改编与元末明初其他杂剧的改编
第二节 秦简夫与元末明初的“伦理道德剧”
一、一位有社会责任心、有“良知”的杂剧家
二、书写元代中后期知识人士与元廷合作的自觉意识
三、秦简夫的“伦理道德剧”渊源有自
四、秦简夫杂剧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元末明初曲家汤舜民考论
一、汤舜民生平与交游
二、汤舜民与燕邸
三、汤舜民的散曲创作
四、汤舜民佚名杂剧考
第四节 元末杂剧家陈肃考述
一、陈肃科举与仕宦考
二、陈肃家世与交游考
三、陈肃在元杂剧转型期的标本价值
第三章 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作品考述
节 无名氏杂剧
一元末明初戏曲一道亮丽风景
第二节 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作品考订
第三节 关于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不同观点的辨析
第四章 元明间佚名杂剧补考
节 已佚无名氏杂剧《郭桓盗官粮》创作时、地及作者推考
一、《郭桓盗官粮》创作时间考
二、《郭桓盗官粮》杂剧流行与著录
三、《郭桓盗官粮》“时政剧”性质与作者考
第二节 天寿太子及《天寿太子邢台记》考
一、相关数据的梳理以及问题的提出
二、天寿太子本事及与《邢台记》的关联
第三节 明初无名氏杂剧《危太朴衣锦还乡》相关问题考辨
一、《曲录》《啸馀谱》误题《危太朴衣锦还乡》考
二、《后庭花》杂剧与危素无涉
三、《危太朴衣锦还乡》杂剧考
第五章 元末明初杂剧与同期的社会及文化
节 元末明初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一、元末明初之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杂剧创作主体
二、元末明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杂剧创作主体
第二节 “山珍海错”与“宫锦制鞋”
一一上层社会思想对元末明初杂剧的影响
一、朱元璋的戏曲观及其影响
二、明成祖朱棣与戏曲
第三节 元末明初杂剧主顺与思想的多样呈现
一、伦理道德的呼唤
二、英雄济世的期望
三、归隐遁世的心态
第六章 元末明初杂剧的艺术走向
节 杂剧体制在元末明初的变化
一、曲体的变化
二、演唱方式的变化
三、结构体制的变化
四、其他方面的变化
第二节 由俗而雅的倾向
一、杂剧创作主体的变化
二、杂剧的欣赏者和表演者的变化
第三节 多元化的艺术走向
一、地域上的南北之分
二、民间杂剧演出和无名氏的创作
三、文人创作的路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