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在眼前 美在心中
对自然美的追求,是唐诗自觉地美学思想,是唐诗独特艺术魅力根源之一。作者从唐诗的题材类别入手,从女性审美的角度着眼,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鉴赏的眼光去甄别,赏论结合,行文流畅,给读者以新鲜感和丰富感。值得一读,可取宝珠。
- ISBN:710504983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300
- 开本:32开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02-03-01
- 条形码:9787105049837 ; 978-7-105-04983-7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艺学、心理学、审美学等方面的理论,从唐诗的题材类别入手,分别论述了唐代边塞诗、山水诗、咏史诗、送别诗、爱情诗十类不同题材诗歌所独具的审美特征,一题一论,各论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内在的联系。
目录
总论
**论 但写真情与实境 任它埋没与流传
第二论 三千宫女胭脂面 几个春来无泪痕
第三论 人生莫做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
第四论 历代兴亡亿万心 圣人观古贵如今
第五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六论 不言悲而悲转浓 不言愁而愁亦深
第七论 千歌百舞不可数 异域乐舞风情足
第八论 诗坛翰墨无形画 艺苑丹青有声诗
第九论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第十论 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论 但写真情与实境 任它埋没与流传 ——唐代送别诗的真情美 送别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都会经常发生的事,离情别恨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情感体验。以描写离别、送行为主要内容的送别诗,往往通过对人们惜别心情和送别情景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坦诚地表现出来,这类诗歌很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却有着相当大的审美价值,因为通过送别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美德,可以展现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可贵。 我国的送别诗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唐代以前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先秦两汉的送别诗,现存篇目不多,《诗经》中的《邶风·燕燕》和《秦风·渭阳》可以看做是我国送别诗之滥觞。紧跟其后的《楚辞·九歌·河伯》里描写过“手交分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送别情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秦汉之交的《易水歌》,虽是仅有两句的诀别短歌,却表现出生离死别的哀伤。汉代秦嘉的《赠妇诗》和李陵的《别歌》等,都是借送别抒发胸臆的悲歌。汉末魏初,社会动荡离析,文人的命运悲惨,王粲的《鹏蔡子笃》、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等诗歌,在惜别的同时,还反映出当时士人注目现实、抗愤横议的作风,扩大了送别诗的内含。送别诗发展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注重个人情谊的抒发,也常惜送别感咏个人生活,虽然也有感时伤世的内容,但落脚点却多围绕着个体的命运际遇而展开,即使像鲍照那样有志于功业的诗人,送别之际感伤的也只是“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赠傅都曹别》)所抒发的不过是缘景缘物而起的个人之情。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