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金梦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与世事

包邮游金梦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与世事

1星价 ¥50.0 (6.3折)
2星价¥50.0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8974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020189748 ; 978-7-02-018974-8

本书特色

做妖怪是神仙偷闲找乐子的度假方式?一遇挫折就嚷嚷散伙的猪八戒,为什么再三再四要给唐僧买棺材,他那生气勃勃的“夯货”形象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伟大进步?恶人只要足够强大,没有什么想象的正义可以惩罚他,所以西门庆的死只是他自己找死罢了?李瓶儿的生命尽管空虚、干枯、无望,却依然需要水的滋润,哪怕是像西门庆这样的污水?“淫浪”也好,胡闹也罢,那是尤三姐自己愿意,堕落的她把玩弄和被玩弄的关系颠倒过来,把男人变成“嫖”的对象?

《游金梦: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与世事》是著名学者骆玉明漫谈《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部古典小说的札记。正如骆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文章要有点意思又读起来有趣,便是我写作的目标”,他的文字不仅富有智慧,精彩的观点让你耳目一新,而且其语言极其幽默,充满趣味,让你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内容简介

“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些令一般人激动的东西在八戒眼里是荒谬的,远不如一堆馒头来得可靠。”“一个恶霸富豪占取了卖饼汉子的老婆,算得了什么事情呢?正义如此容易得到伸张,世界就不像个世界了!”“这就是尤三姐:既然是堕落,她就妖艳明亮地堕落给你看,亮到你睁不开眼睛。”骆玉明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人性洞察力在《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部名著中自由游走,状写人情世故,描摹社会百态,文史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他对这三部小说的精妙审思和深刻感悟。其文字诙谐幽默,沿袭了典型的“骆式风格”,即便是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他还善于将文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读者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共鸣,体会到文学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闲话《西游记》


003 东来西往,一场空忙?

008 吃饭问题

012 八戒的荣光

016 观音菩萨的猴缘

021 憨厚的魔头

026 猴王与群猴

031“男儿无妇财无主”

036 牛魔王一家

040 沙僧的沉默

045 唐僧有啥了不起

049 为什么是猪

053 神佛世界

057 小妖的逻辑

062 有人事则通

066 猪八戒买棺材

070 猪八戒“倒踏门”

075 《西游记》的世界

080 西王母改嫁玉皇大帝

085 为何孙悟空只做“外公”

089 红绿黑白说《西游》


散谈《金瓶梅》


095 《金瓶梅》作者之谜

099 儿子还得挣个文官

103 张公吃酒李公醉

108 西门庆的危机公关

113 堂皇下的糜烂

117 权力寻租的故事

121 毁灭才是她的拯救

125 晦暗的生命

130 宋惠莲之死

134 “狗才”应伯爵

138 小泼皮郓哥

143 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哩

147 玉楼人醉杏花天

151 李瓶儿的南柯梦

156 正妻的角色

160 陈敬济的乱伦之爱

164 常峙节三借西门府


漫说《红楼梦》


171 灰暗的彩霞

176 放浪尤三姐

181 剑上的花

185 贾政与宝玉

189 焦大 :从马尿到马粪

194 美总是脆薄易碎

198 薛宝钗的“冷”与“热”

203 沉醉湘云

207 秦可卿之奇瑰

212 刘姥姥意味无穷

216 贾珍的性情

221 贾宝玉的婚事

226 卑微的爱情

230 妙玉的隐秘

234 妙玉的结局

239 改革者贾探春

244 探春和她妈

249 唐伯虎与林黛玉

254 王熙凤不识字?

258 王子腾——《红楼梦》里的影子人物

262 香菱学诗

266 薛蟠和“薛蟠体”

270 贾雨村判案

274 女人的等级

278 贾宝玉不好演

283 梦断芙蓉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猪八戒买棺材
  
往西天取经路上,猪八戒的意志总是很不坚定,不仅贪吃躲懒,容易受女妖精的诱惑,而且一遇挫折,就忙着散伙,想着“仍回高老庄做女婿”。但关于散伙,猪八戒有一项善后的安排,一般读《西游记》的人恐怕不甚留意,那就是“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口棺木送终”。我大概翻检一遍,这话头在全书中至少出现了四次,是在第三十二回、五十七回、七十五回、八十一回,可算是贯穿始终,绝非一时之念。
  猪八戒买棺材的念头或者说计划大可玩味,不应随便疏忽过去的。首先我们看到八戒也是有头脑的人,散伙并非一哄而散,作鸟兽散,而是有个安顿,有个计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八戒的孝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乃是传统美德,虽然这师父令人感到麻烦,孝道仍不可缺少。连口棺材都不曾给师父买下,便回高老庄陪那翠兰媳妇儿耍子去也,八戒岂能安心?便是做猪,也不可这般没得良心的。
  但八戒再三再四地要给师父买棺材,也未必全是孝心的作用,细读书中文字可以体会出来。大致而言,八戒提起买棺材的话头有几种情况。一是他以为师父已经死了,如第五十七回唐僧被假行者六耳猕猴打了一棒,昏厥过去,八戒以为他没命了,赶紧张罗棺材。这虽然有点性急,却也算顺理成章。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师兄出了问题了。如第三十二回过平顶山,悟空为了让八戒打头阵,“弄个虚头”揉出些泪水来,好去骗唐僧支派八戒出阵,而八戒见猴头都已胆怯,自己是“软弱之人”,还能干什么,便对沙僧大叫:“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再有第七十五回孙悟空被老魔一口吞进肚去,没了大师兄取经肯定是取不成了,只有散伙,买棺材结账。但此种情形下,唐僧还好好在那里,为甚不说“师父仍回长安做和尚”而急忙要给他买棺材?可见在八戒心里(学术性强一点,也许是在潜意识里),师父*合适的去处乃是进棺材。
  若说我恶意编派八戒,第八十一回之事更是明证。那时唐僧发烧躺倒,也不是大病,却无端伤感,要写遗书寄送长安,遭到悟空的嘲笑,说他无事自苦,一旁八戒却着急起来,上前道:“师兄,师父说不好,你只管说好!十分不尴尬。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你看,师兄偏要说好,“十分不尴尬”!

猪八戒买棺材


往西天取经路上,猪八戒的意志总是很不坚定,不仅贪吃躲懒,容易受女妖精的诱惑,而且一遇挫折,就忙着散伙,想着“仍回高老庄做女婿”。但关于散伙,猪八戒有一项善后的安排,一般读《西游记》的人恐怕不甚留意,那就是“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口棺木送终”。我大概翻检一遍,这话头在全书中至少出现了四次,是在第三十二回、五十七回、七十五回、八十一回,可算是贯穿始终,绝非一时之念。

  猪八戒买棺材的念头或者说计划大可玩味,不应随便疏忽过去的。首先我们看到八戒也是有头脑的人,散伙并非一哄而散,作鸟兽散,而是有个安顿,有个计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八戒的孝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乃是传统美德,虽然这师父令人感到麻烦,孝道仍不可缺少。连口棺材都不曾给师父买下,便回高老庄陪那翠兰媳妇儿耍子去也,八戒岂能安心?便是做猪,也不可这般没得良心的。

  但八戒再三再四地要给师父买棺材,也未必全是孝心的作用,细读书中文字可以体会出来。大致而言,八戒提起买棺材的话头有几种情况。一是他以为师父已经死了,如第五十七回唐僧被假行者六耳猕猴打了一棒,昏厥过去,八戒以为他没命了,赶紧张罗棺材。这虽然有点性急,却也算顺理成章。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师兄出了问题了。如第三十二回过平顶山,悟空为了让八戒打头阵,“弄个虚头”揉出些泪水来,好去骗唐僧支派八戒出阵,而八戒见猴头都已胆怯,自己是“软弱之人”,还能干什么,便对沙僧大叫:“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再有第七十五回孙悟空被老魔一口吞进肚去,没了大师兄取经肯定是取不成了,只有散伙,买棺材结账。但此种情形下,唐僧还好好在那里,为甚不说“师父仍回长安做和尚”而急忙要给他买棺材?可见在八戒心里(学术性强一点,也许是在潜意识里),师父*合适的去处乃是进棺材。

  若说我恶意编派八戒,第八十一回之事更是明证。那时唐僧发烧躺倒,也不是大病,却无端伤感,要写遗书寄送长安,遭到悟空的嘲笑,说他无事自苦,一旁八戒却着急起来,上前道:“师兄,师父说不好,你只管说好!十分不尴尬。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你看,师兄偏要说好,“十分不尴尬”!

  八戒的念头当然有他的道理。唐僧的取经队伍,除他本人,三个徒儿均是出于无奈,而以八戒为甚。他和参加取经队伍之前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不同:他已经在高老庄娶了媳妇,劳动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尽管翠兰对他不甚满意,但天下做老婆的有几个对老公十分满意?慢慢厮磨,总有好起来的一日。当初八戒答应观音菩萨给唐僧做随从,那是在栈云洞,卵二姐已死,他孤身一人,后来的情形大不相同。再说取经路上的辛苦遭罪,也是八戒未曾料到的。第三十七回写到唐僧半夜做了个怪梦,惊醒过来,连忙叫:“徒弟!徒弟!”八戒醒来大发牢骚:“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他对取经生活实已厌烦至极,以至觉得还不如做妖怪,“专一吃人度日”。

  当然,这里面牵涉到对取经事业不同理解。唐僧取经,一为救度世人,一为效忠太宗皇帝,保其“江山永固”。但前者八戒不能够懂也未必相信,后者更与他风马牛不相及——那又不是他的江山!所以八戒虽然有时也夸唐僧是个“好和尚”,但根本上却认为他是个悖谬的家伙。人在生活中,要是遇上了你不能不尊重、不能不服从,而又悖谬不近情理之人,恐怕也只能是盘算着给他买棺材,期待能早一日化悲痛为力量。我们虽然未必赞同猪八戒,但他的想法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新版《游金梦》前言


《游金梦》是读《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三部小说的随札的汇编,它形成的缘由,在原序里有说明,不必再费笔墨。这书问世以来,得到不少朋友的喜欢,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加印行,于我而言当然是开心的事情。

重版的书,常规是应该有个新序,但好像又没有必须要说的话。那便闲聊罢,譬如中国古小说里描述*多的人生境况:轮回与无常。

《西游记》故事的结束,是取经小分队完成佛祖委派的任务,各自的人生也大获成功。八戒、沙僧大概还要努力求进步,孙悟空那是成了佛的,那就是从此摆脱生死轮回,获得“圆满”。

但是新近火爆的电子游戏《黑神话》,却又把猴子从天庭里拉出来,重回花果山,与神佛作对,与妖魔恶斗。这就是让孙悟空由“圆满”再度进入轮回。这当然是编造游戏的需要,而无意之间,却触及了《西游记》一个内在的矛盾。

在《西游记》故事里,“天庭”代表着一种权力秩序,它可能不公正,荒诞可笑,而且因为没有生气而不好玩,却是必不可少的。孙悟空以一个反抗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那确实是痛快淋漓,可是那没有出路。“敢问路在何方”?改邪归正,顺服于权力秩序,完成佛祖所安排的伟大事业,那就是路。

如果你定要做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假设,就是孙悟空造反成功——“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则又如何?无非是再建一个权力秩序,它照样会不公正,荒诞可笑,因为没有生气而不好玩。那不过是另一种轮回。

所以《黑神话》也可以引申出深意来:且不要“圆满”,有得玩就玩一会儿。

轮回表明一个故事的结束,也表明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轮回的过程中,前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到下一个故事里需要变換角色和关系。中国的旧小说大多有一种习惯:用“轮回”来体现“报应”。前世作恶的人在来世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前世的亏欠到来世也必定要作出赔偿。所以,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不公,如果以数世相加减来计算,会得到一个数字的平衡。王国维称这种平衡为“诗的正义”,它确实给挣扎在不幸中的人们以一种安慰。

《金瓶梅》的故事到了结束,请出一位普静禅师做收场,“荐拔幽魂,解释宿冤,绝去挂碍,各去超生”。就是把旧帐都放去,各人重新演一段人生戏文。这一段写得很马虎,但全书固有的冷峻无情一直贯穿下来,到这里仍然让人震惊。西门庆欺男霸女,生前尽情享受,死后托生,是去东京富户沈通家做二儿子。他的商业规模,有可能比前世做得更宏大?孙雪娥是一个因愚蠢而活得极为凄惨的女人,她项上挂着自缢用的索子,得到的安排是“往东京城外贫民姚家为女”。那就是说,她下辈子还得倒霉甚至更加倒霉。作者以这种胡乱编排陈述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世界的荒诞、不公与苦难,是永远也没有尽头的。当然,从积极的意义上,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人类追求正义的意志的挑战。

近来关于欧美顶级上流社会的下流传闻很多,“萝莉岛”还没有说明白,又来了“吹牛老爹”,感觉西门庆他们是不是几番轮回,风流快活到大洋之东了?

《红楼梦》说人世无常,到了七十五、七十六回格外淋漓尽致。这是在抄检大观园之后,贾府的财力难以支撑,内斗却格外激烈,又传来作为贾府镜像的江南甄府被抄家的信息,这时迎来前八十回*后一场大聚会:中秋家宴。

家宴的核心人物是贾母。她自述从重孙媳妇做起,如今自己也有了重孙媳妇,前后累计是七代人。也就是说,老太太经历了贾府从兴起到繁盛再到衰退的全部历史。她见多识广,深知“繁华有憔悴”,一切都无可奈何。

那个晚上的家宴不再有往时的热闹。老太太不禁感慨道:“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说毕,不觉长叹一声,于是命人拿大杯来斟热酒喝。宋代文豪苏东坡的中秋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老太太的伤感跟东坡是同一个调子。她这时要拿大杯喝酒,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作派。

中秋赏月时听笛的文字非常优美,我们直接来读一段原文吧: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中秋赏月,是写诗的好题目。但大观园的诗社却已经零落,只剩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联句斗诗,她们写下了《红楼梦》里*美的一个对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史湘云的上联,写夜深时分,月光之下,一只鹤的影子孤零零飘过寒凉的水面;林黛玉的下联,说花已成泥,它曾经有过的美丽都已消失无踪,而它那纯洁的灵魂,融合在冷冷的月光中。

中国文学受佛教影响,多有人生无常的感伤。但其中却有一种特别的生机,就是表达无常之美;人在不可把握的命运中,把握生命中可能的美感。从王维的诗,到《红楼梦》,都因此而格外感人。

读书有各种乐趣,我这里就此说一点闲话,聊为新版之序。

骆玉明 甲辰秋日


前言


《游金梦》的书名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就是《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这三部古典小说的书名各取一字缀合而成。

当然也可以为之做一些解说:《西游记》的精神是游戏,照鲁迅的说法,它本是一部游戏性的小说。但“游戏”未必就意味着浅薄,一个有智慧有见识的小说家,用一种游戏笔墨来写异想天开、神妙奇怪的故事,反而更显得目光灵敏,烛照分明。“金”在《金瓶梅》里面本来指潘金莲,借用来转指这部小说中无所不在的金钱的力量也是很顺当。金钱令人着迷,令人神魂颠倒、意气飞扬,就是西门庆被大肆渲染的性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金钱力量的象征。但肆滥的享乐却愈益衬托出死亡的苍凉。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则是在人生失路的迷茫中,把追忆美丽的女子们曾有过的音容姿态作为人生*后的寄托。情未曾得到实现,却在文字的虚构空间转化为永恒。

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是三部小说核心的内容,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在一般读者的人生经验中,也总是常与之相遇、为之忽欣欣而喜忽郁郁不乐吧。所以《游金梦》的书名也不妨说是有寓意的。

  我在学校里讲中国文学史课程,经常会说到小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人性的审视和演示,也就是通过文字所建构的空间,通过文学人物生命中的悲欢,探究人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什么。中国古典小说的名著也有好多种,我*喜欢的就是本书中写到的三种,其余的像《三国》、《水浒》,从前也很喜欢,但总觉得没有这三种耐看,原因就是在审视和演示人性方面,这三种表现得*为丰富和深刻。《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每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每一部都通向新的天地,让读者在带着自身的情感与经验走入其中时,对人在这世间的生存,获得更多的体悟和理解。

  近几年我在《瞭望东方周刊》上开设一个名目叫“秋水杂篇”的专栏,为此写了这些漫谈三部小说的随札。事先没有周详的计划,想到什么话题有趣就说什么话题。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到半途觉得不好玩,就搁下了,再过些日子忽然找到可以说的路径,又重新写起来。总之,文章要有点意思又读起来有趣,便是我写作的目标。

几年来,大抵每隔一周,周刊的编辑,也是好朋友的黄琳就会发短信来催稿,通常我在周二或周三的一个夜晚把一篇写完。渐渐积起来可以成一本书了,老朋友贺圣遂又催着把它编理付印。没有他们两位,也就没有这本书。

作者简介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有魏晋之风的教授”。*近几年活跃在自媒体平台,拥趸无数,是B站顶流学者,视频播放量超千万。他讲《诗经》,讲古典诗词,讲《红楼梦》,讲《世说新语》,讲和文学相关的一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