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86043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21860436 ; 978-7-5218-6043-6
内容简介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使我们摆脱了物质匮乏的窘境,到2021年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进入新发展阶段。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乡村振兴成为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进程的新发展目标,而农村居民福祉的提升正是这一新目标的核心意涵。本书整体的逻辑思路是,首先界定福祉概念,梳理和构建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将互联网发展嵌入农村居民福祉的历史变化中进行特征事实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互联网技术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和客观福祉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对主观福祉的作用机制;*后针对互联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在梳理福祉的内涵和互联网技术影响农民福祉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从多个维度梳理农村互联网发展与农民福祉变迁的特征事实。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和特征事实,明确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福祉的。其二,基于 Sen 的可行能力框架,从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可持续功能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 2007-2018 年中国农村居民客观福祉,分析其时序变化及地区差异动态演化。其三,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客观福祉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进一步地,通过地区子样本和客观福祉子维度探讨模型具备的异质性问题。此外,考虑到互联网所具备的独特空间以及报酬递增特性,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来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客观福祉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及非线性特征。其四,利用 2014-2018 年 CFPS 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福祉的边际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从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家庭规模等多个角度展开异质性分析,机制分析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展开,以明确互联网使用是如何改变个体的福祉感受的。为缓解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用 CMP 方法重新估计,以实现因果推断。
作者简介
王海英(1993-),王海英(1993-),蒙古族,甘肃酒泉人。202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会员。现从事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专项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业农村部软课题,产业规划及扶贫评估项目多项。参与编写《基于成员权视角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与集体经济发展评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念与实践研究》等专著7部。在《农业经济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资源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1项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悉达多
¥13.0¥2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死魂灵
¥14.0¥4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9¥39.8 -
偏见
¥17.8¥56.0 -
罗生门
¥15.9¥36.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4.9¥31.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7.7¥39.8 -
面纱
¥16.9¥4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