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传播中的简·奥斯丁意义再生产

包邮媒介传播中的简·奥斯丁意义再生产

1星价 ¥56.4 (6.4折)
2星价¥56.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782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9878267 ; 978-7-5598-7826-7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文学和媒介传播学交叉的著作,有相当的学术水平。简·奥斯丁及其作品诞生以来,在英国本土甚至全球声誉逐扩大,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播现象,本书即是对这一过程的精细描绘与精彩阐释。作者认为奥斯丁作品的意义生成并非只与作者创作以及作品自身内容相关,而是在传播中不断再生产,将媒介传播视为奥斯丁作品意义生成的重要因素,认为不同媒介文化对奥斯丁作品的再阐释再创造,以及文本形式的重新转换,促成其作品的丰富内涵被充分地意义呈现并不断再生产出超越原初意义的新意义。

内容简介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创作在200余年的传播中意义不断增值扩大,不仅形成全球性的“简迷”大众文化,还生产出诸多的学术成果,其作品更是延伸发展为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这一被当下研究者惊呼为“奥斯丁神话”的现象,早已超越了其小说创作的文本内涵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现象。本研究从媒介文化研究视角,探讨奥斯丁及其作品在传播中的意义再生产问题。本研究将奥斯丁小说传播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类型以及出现的历时顺序,依次分为印刷媒介、影像媒介、互联网媒介三种传播形式,逐层展开分析奥斯丁及其作品在这三种媒介空间中如何被再阐释再创造、生成新的意义,以及在不同媒介空间里的意义再生产的不同,归结探讨奥斯丁传播至今不断增值的意义,论述媒介传播对于奥斯丁作品生成的重要作用。

目录

导论 …………………………………………………………………… 1
一、 历史中的简· 奥斯丁 ……………………………………… 2
(一) 奥斯丁肖像、传记和书信 …………………………… 2
(二) 奥斯丁生平和创作概况……………………………… 7
二、 奥斯丁译介与跨文化传播 ………………………………… 16
(一) 奥斯丁在欧美的译介传播 ………………………… 17
(二) 奥斯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 ………………………… 23
三、 奥斯丁媒介传播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策略………………… 31
(一) 研究基础: 奥斯丁研究现状综述 ………………… 31
(二) 论题的提出: 奥斯丁的媒介传播研究 …………… 38
**章 原初场域的奥斯丁写作及其意义生成 ………………… 46
**节 奥斯丁写作的家庭与社会语境…………………………… 47
一、 奥斯丁写作的家庭语境 …………………………………… 47
二、 奥斯丁写作的社会语境 …………………………………… 57
(一) 女性为主导的小说写作 …………………………… 58(二) 印刷出版的媒介文化场域 ………………………… 62
第二节 奥斯丁写作的文学语境…………………………………… 70
一、 奥斯丁小说写作与英国文学传统 ………………………… 70
二、 英国文学传统中的《傲慢与偏见》 ……………………… 78
第三节 奥斯丁的“奥斯丁世界” ………………………………… 86
一、 奥斯丁的文学活动 ………………………………………… 87
二、 奥斯丁的文学创作观 ……………………………………… 99
小结 ………………………………………………………………… 107
第二章 印刷传播中的奥斯丁经典化及其价值扩张 …………… 109
**节 奥斯丁小说的公众出版与职业作家身份的确立 ……… 110
一、 托马斯· 埃杰顿版(1811—1814) : 初见公众的“一位女士”
…………………………………………………………………… 111
二、 约翰· 默里版(1816—1818) : 初享名望的“奥斯丁小姐”
…………………………………………………………………… 122
第二节 奥斯丁小说的大众出版与民族情感认同 ……………… 129
一、 班特利版(1833—1892) 、廉价版和插画版: 奥斯丁小说的
大众流行和情感崇拜 ………………………………………… 131
二、 十九世纪期刊评论: 奥斯丁名望的稳步上升 ………… 143
第三节 奥斯丁小说的学术出版与经典化 ……………………… 151
一、 查普曼牛津版: 奥斯丁学术地位的奠定 ……………… 152
二、 企鹅版和剑桥版: 奥斯丁的经典普及与学术深化 …… 161
小结 ………………………………………………………………… 168
2第三章 影像传播中的奥斯丁品牌化及其商业增值 …………… 171
**节 奥斯丁影视改编与全球“奥斯丁热” …………………… 172
一、 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的影视改编: 可视化的情节叙事
…………………………………………………………………… 173
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影视改编: 视觉化的景观叙事 …… 180
三、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影视改编: 景观膨胀和视觉盛宴 …… 189
第二节 屏幕上的“奥斯丁世界” ………………………………… 196
一、 从文字到影像的视觉转码 ……………………………… 197
二、 身体的欲望化展示 ……………………………………… 206
三、 物的奇观化呈现 ………………………………………… 215
第三节 奥斯丁文化品牌与奥斯丁文化产业 …………………… 224
一、 奥斯丁的品牌化 ………………………………………… 225
二、 奥斯丁品牌的衍生文本 ………………………………… 232
三、 奥斯丁的文化延伸与产业化 …………………………… 243
小结 ………………………………………………………………… 253
第四章 互联网传播中的奥斯丁数字化及其文化重构 ………… 256
**节 奥斯丁的网络超文本世界 ……………………………… 257
一、 互联网上的奥斯丁主题网站 …………………………… 258
二、 数字化超链接与奥斯丁超文本 ………………………… 266
第二节 赛博空间里的“简迷”拼贴游戏 ………………………… 274
一、 产消者“简迷” : 新的场域主导力量 …………………… 276
二、 奥斯丁元素化拼贴: 互联网上的简迷再创作 ………… 283
3第三节 虚拟“奥斯丁社区”里的跨界交往 ……………………… 292
一、 从线下社群到虚拟社区 ………………………………… 293
二、 “欢迎来到彭伯里!” ……………………………………… 299
小结 ………………………………………………………………… 307
结语 ………………………………………………………………… 311
一、 媒介、文学活动方式和奥斯丁文学场域的变化 ……… 311
二、 媒介效率和文化性质挤压 ……………………………… 313
三、 媒介场域变迁中的奥斯丁文化意义生成 ……………… 315
附录 ………………………………………………………………… 321
一、 奥斯丁小说创作与出版年表 …………………………… 321
二、 奥斯丁传记与书信集 …………………………………… 324
三、 奥斯丁小说影视改编目录 ……………………………… 327
四、 奥斯丁主题网站 ………………………………………… 332
参考文献 …………………………………………………………… 335
后记 ………………………………………………………………… 34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素玫,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分会理事。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参加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有专著《巴赫金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研究》、编著《外国诗歌鉴赏词典·近代卷》等,研究论文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国外文学》等核心期刊,并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