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33550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8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300335506 ; 978-7-300-33550-6
内容简介
贾平凹说故乡:“我的一生都是在秦岭,生在秦岭,长在秦岭,工作生活在西安,它也是秦岭山下,所以和秦岭的关系是没办法割裂的。”贾平凹把他生活过的故乡变成文学故乡,使商州更多地带上了文化色彩。本书通过阅读贾平凹,既要让读者感受他笔下的商州地域文化特色,更要体会一个人从精神故乡中汲取到的不竭创作动力。
目录:
**章 从商洛到西安
一、贾平凹名字的由来
二、贾平凹的创作阶段与起伏
三、贾平凹的写作基因密码
第二章 商州系列中的“人、事、情”
一、商州系列中的“人、事、情”概述
二、商州系列中的“人”
三、商州系列中的“事”
四、商州系列中的“情”
第三章 《秦腔》等:寻根、魔幻、反思 ——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
一、天空晴朗了
二、《秦腔》故事梗概
三、对比存在的人物和意象
四、丝丝入扣的记忆和现实五、密不透风的日常叙事六、故乡挽歌
第四章 《山本》写意与虚空:神秘秦岭下的民间传奇与道家意蕴
一、秦岭的民间传奇
二、魔幻与现实
三、《山本》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 丑得如此精美——从《丑石》看贾平凹散文特征
一、贾平凹不同时期散文风格的转变
二、贾平凹散文中的幽默感
三、贾平凹游记类散文
四、贾平凹人物类散文
五、贾平凹散文的童年情结
六、贾平凹散文的教育价值
第六章 跨界传播——贾平凹文学改编为影视
一、贾平凹小说的影视化改编纵横探讨
二、陕西文化与乡土文学及其影视化表现
三、文学作品影视化在当下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教授、博士士研究生导师。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副会长。出版有《影视文化传播》等专多部著,参与制作电视节目多个。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影视编剧分支主编。主要从事视听节目创意与制作、电视与新媒体、网络影视、影视创意与编剧、影视文化与批评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刘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李春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