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脸面:文化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多维探索

- ISBN:978756534814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7页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65348143 ; 978-7-5653-4814-3
本书特色
21世纪以来,面子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所关注。脸面研究已经出现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论与实证成果,但仍有不少分歧和矛盾的地方。本书基于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借助“文化/社会/历史脉络观”和“文化动态建构论”确立了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探讨了脸面相关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脸面的语言分析作为起点,分析脸面的日常话语实践,探讨脸和面子的概念范畴以及内涵结构。语言和文化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筑了一套意义系统。结合思想、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等,考察脸面背后的文化脉络。个体被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和文化脉络中,经过生命历程的试错,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出关于脸面的相似的习惯性认知和感知风格,即形成了脸面相关的共享的心理特质。心理测验能够连接文化、行为与心理,使细化的个体与群体特征研究成为可能,因而本书编制了脸面量表。鉴于中国社会本身呈现具有多元复合的风貌,个体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多文化、多群体成员身份的微妙影响,因而考察了文化内群体内心理特质的差异,包括跨群有效性和群际差异的验证。脸面相关的心理特质体现在人际关系与人际互动中,才能形成一系列脸面相关的社会运作,本书关注了脸面与个体网络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做到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目录
**章导论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文献综述
第二章研究设计
**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分析框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三章脸面的语言分析
**节脸面的话语与实践分析
第二节脸和面子的概念范畴
第三节脸和面子的构念化
第四章脸面的文化脉络
**节脸面异质的思想、历史与社会根源
第二节脸面结构的文化内核
第五章脸面的心理评估
**节脸面量表的编制
第二节脸面量表的验证
第三节脸面量表的分析
第六章脸面的社会表征
**节脸面的跨群有效性
第二节脸面的群体差异
第三节脸面与个体网络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节讨论与总结
第二节主要创新之处
第三节可供开拓的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滕修攀,河南警察学院侦查系副教授,郑州大学法学学士,中山大学法学硕士,苏州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刑法教义学、侦查理论、法学方法论等。在《人民法院报》《学术论坛》《苏州大学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厅级项目多项。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