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49072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59490728 ; 978-7-5594-9072-8
本书特色
※对孩子:沟通有温度,把话真正说进孩子心里
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孩子却总是不听?
如何才能用适当的语言去影响孩子?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爸爸妈妈可能未意识到自己随口而出的话语中,隐藏着哪些情绪和动机。父母的一句话,既可以成为 孩子的力量,也可能化作他们心中的束缚。正因为是家人,有些话更需要慎重斟酌,不让无心之言造成伤害。
※给妈妈:转变养育心态,不吼不叫也能养出好孩子
·当你的情绪濒临爆炸……
情绪调节技巧︰踩刹车(暂时不做反应,给头脑反应的时间)+自我接纳(你可以有情绪,无须自责)
·当你忍不住想唠叨……
正向聚焦的万用句型︰我知道……(聚焦在孩子的正面表现),你可以……(引导可以改善的地方)
·当孩子遇到问题想放弃时……
提供可行的策略(呵护孩子热情,不冷眼旁观)+少协助(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完成的成就感)
※可复制: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可复制的亲子沟通话术
精选丰富的真实生活案例和实用沟通技巧,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的不同场景中更有效地与孩子交流。
无论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还是在情绪管理、合作意识、执行力和情商等方面进行引导,书中提供的沟通话术易于模仿、切实可行,可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找到更巧妙的表达方式。
※更科学:针对 3~12 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陪孩子走稳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深入理解 3~12 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从儿童视角出发,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沟通桥梁。作者凭借多年的教育和儿童心理辅导经验,为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育儿指导,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给出适当的陪伴和引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亲子沟通指南,立足儿童心理学,探讨了孩子在学业、社交、情感表达等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
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和案例解析,书中展示了父母在沟通中可能产生的误解以及对孩子造成的潜在伤害。作者细致阐述了在矛盾发生时的正确和错误做法,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高效地与孩子对话。
目录
**章 自信大方的孩子,家长做对了这些事
1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怎么办 … 002
2 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家长该做些什么 … 008
3 孩子小小年纪就沉迷电子游戏怎么办 … 013
第二章 孩子输不起,抗挫能力差怎么办
1 不就是被批评了,为什么吵着不想上学 … 020
2 为什么孩子一点小事做不好就烦躁 … 025
3 孩子好胜心太强怎么办 … 031
第三章 孩子自觉性差,不爱学习怎么办
1 孩子学习一塌糊涂,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 … 038
2 孩子过于自恋怎么办 … 043
3 孩子没有自觉性,凡事都要大人监督 … 048
4 孩子撒谎怎么办 … 053
第四章 会分享的孩子,家长都是这样教育的
1 孩子不肯分享怎么办 … 060
2 孩子的分享只是为了索取,怎么办 … 065
3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秘密 … 070
第五章 孩子不会情绪管理,家长该做些什么
1 孩子稍不顺心就哭鼻子 … 076
2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 081
3 孩子成了家里的发脾气大王 … 086
4 孩子为什么老爱吃醋 … 090
第六章 矛盾处理:孩子被欺负或者欺负别人,怎么办
1 孩子被同伴孤立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 096
2 孩子带头孤立同学怎么办 … 101
3 孩子遇到“熊孩子” … 106
4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111
第七章 怎样才能教育出会社交的孩子
1 孩子老不说话怎么办 … 118
2 面对夸奖只知道害羞 … 123
3 孩子总是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 128
第八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1 孩子不善于合作怎么办 … 134
2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 139
3 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怎么办 … 144
4 孩子总爱和不如自己的人比怎么办 … 149
第九章 怎样唤醒孩子的执行力
1 孩子光说不干怎么办 … 156
2 孩子爱拖延怎么办 … 161
3 孩子分不清轻重缓急怎么办 … 167
第十章 自尊自重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1 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 174
2 孩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怎么办 … 179
3 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怎么办 … 183
相关资料
场景1孩子被同伴孤立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鑫鑫,鑫鑫……”餐厅里,小磊已经喊了好几次这个孩子的名字,
可是对方一直没有回应。看到这一幕,小磊妈妈终于相信孩子之前对她说的话。
小磊妈妈和鑫鑫妈妈在一个单位上班,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个班。家长为了省事,经常排班接孩子。因为这个,俩孩子没少在一起玩。遗憾的是上一年级后,两人就不在一个班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 他们的感情,早餐他们都是跟着妈妈在单位的餐厅里面吃,所以也经常见面玩耍。可是有一天晚上,小磊突然哭着告诉妈妈,鑫鑫不和他玩了。
小磊妈妈听后觉得是两个孩子闹矛盾,并没有在意,直到今天看到这一幕。
“鑫鑫,鑫鑫。”小磊妈妈连续喊了对方两声。她才勉强答应一声,
而且连头都不抬,和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你和小磊怎么了?”
“没事呀!”
“那他叫你为什么不答应?”
“我在吃饭呀!”
鑫鑫的语气里充满了反感。小磊妈妈没有再多问,她拉着小磊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小磊告诉妈妈,上次他们在一起本来玩得好好的,一个叫晴晴的小朋友加入了,并且非要玩她喜欢的游戏。小磊不同意,晴晴就不让大家和小磊一起玩。
晴晴妈妈也在这个单位里,不过,上幼儿园时,晴晴并不和小磊他们一个班,只是偶尔和大家在院子里玩玩。小磊妈妈对那个孩子的印象只是个子比较高。
得知缘由后的小磊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就告诉小磊这段时间不要和她们一起玩,班上还有那么多小朋友,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玩。
小磊答应得好好的,可是每次在妈妈单位见到鑫鑫,他还是忍不住去叫对方。只是鑫鑫总和晴晴一起,不理小磊。小磊因此还被气哭了好几次。
小磊妈妈觉得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有必要找对方的家长或者对方专门去说。可是每次看到孩子脸上那委屈的泪水,她心里也不好受,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才好。
场景1孩子被同伴孤立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鑫鑫,鑫鑫……”餐厅里,小磊已经喊了好几次这个孩子的名字,
可是对方一直没有回应。看到这一幕,小磊妈妈终于相信孩子之前对她说的话。
小磊妈妈和鑫鑫妈妈在一个单位上班,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个班。家长为了省事,经常排班接孩子。因为这个,俩孩子没少在一起玩。遗憾的是上一年级后,两人就不在一个班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 他们的感情,早餐他们都是跟着妈妈在单位的餐厅里面吃,所以也经常见面玩耍。可是有一天晚上,小磊突然哭着告诉妈妈,鑫鑫不和他玩了。
小磊妈妈听后觉得是两个孩子闹矛盾,并没有在意,直到今天看到这一幕。
“鑫鑫,鑫鑫。”小磊妈妈连续喊了对方两声。她才勉强答应一声,
而且连头都不抬,和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你和小磊怎么了?”
“没事呀!”
“那他叫你为什么不答应?”
“我在吃饭呀!”
鑫鑫的语气里充满了反感。小磊妈妈没有再多问,她拉着小磊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小磊告诉妈妈,上次他们在一起本来玩得好好的,一个叫晴晴的小朋友加入了,并且非要玩她喜欢的游戏。小磊不同意,晴晴就不让大家和小磊一起玩。
晴晴妈妈也在这个单位里,不过,上幼儿园时,晴晴并不和小磊他们一个班,只是偶尔和大家在院子里玩玩。小磊妈妈对那个孩子的印象只是个子比较高。
得知缘由后的小磊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就告诉小磊这段时间不要和她们一起玩,班上还有那么多小朋友,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玩。
小磊答应得好好的,可是每次在妈妈单位见到鑫鑫,他还是忍不住去叫对方。只是鑫鑫总和晴晴一起,不理小磊。小磊因此还被气哭了好几次。
小磊妈妈觉得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有必要找对方的家长或者对方专门去说。可是每次看到孩子脸上那委屈的泪水,她心里也不好受,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才好。
那么这到底属不属于小孩子之间的事情,需不需要大人插手去处理呢?
心理小课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归属感,即个体对于某个社会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它关系到人们的自我认同、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小孩子交朋友就是寻求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可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能找到归属感。生活中由于孩子自身或者外界的原因,他们可能会被孤立。孩子被孤立时,就没有了归属感,会觉得自己被同伴抛弃,内心充满孤独,极需要父母去帮他们寻回这种归属感。
心理警区
小孩子被孤立,即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会让孩子感到无望,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身心健康,从而导致孩子茶不思饭不想,学习能力自然会跟着下降。若是家长再采取冷处理,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心理上失衡,影响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导致他长大后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影响他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圈。因此,若发现孩子被孤立,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严肃面对这件事情,千万不要冷处理或者不处理,将问题交给时间。
时间确实可以淡化情绪本身,但是它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创伤是永远抹不平的。
解决方法
孩子被孤立了,父母怎样做才能够帮他找回在同伴那里失去的归属感?
(1)追根溯源,及时安慰
找到孩子被孤立的原因。案例里的小磊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仅仅因为想法不同就被孤立。
他们不和你玩,也许是因为你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但和别人不一样并没有错,所以我们不用求着和别人和好。
妈妈理解你感到委屈和难过。交朋友是两个人在一起玩得开心,如果一方不愿意玩了,我们大大方方走开就好了。
(2)肯定情绪,适时教育
孩子因为被孤立而哭泣,请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然后再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发挥优点,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好朋友。
(3)纠正问题,培养习惯
还有一些孩子被孤立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兴趣不同、太娇气,受不了一点委屈,动不动就去老师或者家长那里打小报告。这时候,父母要正视孩子自身的问题,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需要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有没有分享自己的玩具?有没有和朋友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和礼貌待人,这样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和你做朋友。
作者简介
红素清
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从教十余年,致力于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积极探索有温度、有力量的教育。
已经出版《沉浸式学习法》《不可不知的中华节日常识》(青少年版)《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来的诗和远方》《节气之美·民俗》等作品。
-
会讲故事的大脑
¥31.0¥79.0 -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
¥17.2¥38.0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28.4¥4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8.3¥35.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3.8¥36.0 -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15.4¥38.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19.6¥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7.3¥39.8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察觉力的孩子
¥28.8¥48.8 -
发现儿童
¥19.9¥49.8 -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12.8¥36.8 -
园丁与木匠
¥55.9¥99.9 -
蒙台梭利教育
¥10.7¥36.0 -
养育男孩(典藏版)
¥13.7¥39.8 -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21.9¥38.0 -
艺术家看到的比你多在哪
¥55.3¥79.9 -
别用情绪管孩子
¥30.1¥56.0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27.9¥49.0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34.6¥59.0 -
和孩子聊聊生命里最重要的事(精装)
¥3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