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11856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221185648 ; 978-7-221-18564-8
本书特色
本书是剑桥心理学博士继《情绪创可贴》后又一心理疗愈力作。
心理疗愈话题切中人们的心理需求,内在复原力能够帮助读者将心态从忧虑转为控制,从焦虑转为放松,从压力转为平静,化解危机、战胜挫折,收获从困顿中脱离的力量和决心。
作者延续《情绪创可贴》简洁、真诚的写作风格,全书好读易懂,充满干货,解决燃眉危机和难题的应急策略与可纳入长期计划的策略相结合,简单易行,实用有效。读者按照书中的指引,即可解锁内在复原力,在创伤和逆境中找到治愈的力量。
一边哭着挣扎、一边拼命往前走是人生的常态,任何人都不能因为糟糕的一天而抹杀所有的日子。我们都需要这本书和书中提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挫折中获得成长,追求更加幸福的人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来自前沿心理健康专家的实用、科学的技巧,告诉你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成为*真实、*平静的自己。
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帮助人们从创伤中痊愈。当你正在经历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当事情陷入恶性循环,而你正在寻找出路;当你身处逆境、遭遇人际关系问题,或者你只是需要从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庇护,这本书都可以陪伴在你左右。它可以是你人生旅途中的旅伴,也可以是你内心那片宁静的绿洲。
本书提炼了*前沿的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并以那些通过利用内在力量克服困难的普通人的例子作为支撑,同时提供有效克服问题的日常技巧和练习策略,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治愈之路,在挫折和逆境中成长,并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识。
不管是有一个艰难的童年、一次糟糕的分手,还是感到压力和焦虑、经历了创伤……你都可以恢复过来,而且可以从这些情况中显著成长。
前言
过去十年间,我一直在剑桥大学从科学的角度研究有关幸福与直面逆境而成长的课题。我与成百上千位受访者聊过他们曾经面对的种种磨难,以及他们是如何走出逆境的。研究课题和我对成长科学的追求促使我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文献,阅读了数百份研究报告。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让我得以记录下历经艰辛后成长的要素和本质,我将在本书里与你们一一分享。
本书为那些经历过包括创伤在内的艰难时期的人而写,我的写作初衷是希望你们能因此找到奋勇前行的方向。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困境中逆袭成为一个更自信、更自立、更坚强的人,以及如何做回曾经活力四射的自己。
有一天,我在埋头研究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篇文章,正是它改变了我的研究轨迹,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这篇文章讲述了一群饱经风霜的人是如何因为这些经历而成长的。他们中有的人病魔缠身,有的人遭遇不测,有的人蒙受损失,有的人惨遭抛弃,还有的人不幸失业,他们在深受折磨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他们确实很痛苦,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后的几年,我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么多年来,关于这类成长的研究层出不穷,却从未真正进入过公共领域。而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它向我投射的那道充满希望的光。
目录
第 1章 身处逆境、压力山大时,如何复原
第 2章 感恩:建立积极性,点亮希望
第 3章 越是善用感恩就越幸福
第 4章 人际关系:美好生活的序曲
第 5章 拥抱关系中的微小瞬间
第 6章 复原力:逆境中的自我疗愈
第 7章 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内在力量
第 8章 情绪:塑造新生活的风向标
第 9章 创造积极的体验,人生就不会崩盘
第 10章 希望:活得更好是我们的本能
第 11章 放弃无益的思维方式,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第 12章 先好起来,然后变得更好
后记
致谢
相关资料
第 2章 感恩:建立积极性,点亮希望
即使你的人生没有经历过磨难,看看那些历经磨难的人如何重新振作起来,也会让你备受鼓舞。他人的经历可以减轻我们的恐惧,让我们不那么害怕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那么害怕人生的不可控。杰出的社会学家亚伦·安东诺维斯基曾经谈及我们正经历的瞬息万变、一团乱麻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掌控这样的生活。以下是一些真实案例,讲述了那些历经磨难的人在心理上获得成长的故事。感恩正是这一切的核心。
我的经历
我想与你分享的是,在经历了影响人生的创伤性事件后,我是如何培养感恩之心的。我现在仍然时常回想起那件事,那段记忆让我心存感激,因为我现在能吃得下、睡得着,过着正常的生活,身体上也没有什么痛苦和不适。
我一直在与胃病和过敏作斗争。几年前五月的一 天,我发现自己无法吃任何东西,否则全身都会出现 疼痛和灼烧感。即使是*基本的蔬菜或米饭,我一吃就会过敏。甚至连服用抗过敏药物也不能幸免。晚上是*难熬的,因为那时我全身都会红肿,根本无法入睡。我的皮肤就像被红蜘蛛咬过一样,凸起巨大的肿块,就连躺在床上都很痛苦。我的脸经常肿起来:嘴唇有时会肿到平时的两倍厚。我瘦了很多,头发也掉了很多,我感到非常虚弱,整天无精打采的,以至于好几个月都没去上班。
不用说,任何一丝快乐都烟消云散了,我只是努力挨过每一天。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一年,我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小心翼翼地把食物重新纳入一日三餐,有了食物的营养,身体也好了起来。我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那种基本不过敏的状态,但一年后,我的身体至少学会了接纳少量的食物。
在备受煎熬的开始阶段,唯一没让我过敏的食物是豌豆。现在,每次吃豌豆时,我都会想起与同事们共进午餐的情景:大家围坐在餐桌旁,每个人都吃着三明治、意大利面,喝着热汤,而我却在吃豌豆。我记得我那时上班会带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罐,里面装满豌豆。每次有新人入职,我都得从头解释一遍我的情况。但那段日子也并不都是难熬的。每当我能够适应一种新的食物时,我所在的小团队都会庆贺一番。克莱尔会惊呼:“你现在可以吃到新的东西了!”那些感恩和庆祝的时刻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段极其艰难的经历改变了我,促使我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开始感激生活中哪怕*微不足道的幸福,比如能够偶尔吃一个苹果或别的什么东西,而不会让身上起疹子,也不会让脸肿起来,或者能够一觉睡到天亮(即使第二天不一定精力充沛)。那段经历让我回归*基本的生活,并体会到生活的真谛——简单:吃得下、睡得着、能散步,而没有疼痛的感受。在这可怕的一年结束之后,我也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和的感觉。
我始终保持着对生活中那些“小确幸”的感激之情。可以说,是那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
作者简介
奥利维亚·雷姆斯:剑桥大学博士,心理健康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包括焦虑、孤独和困境应对等。曾受邀在美国的Woman’s Hour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演讲,谈论焦虑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她的研究已被《福布斯》杂志和《今日美国》报道,她有关焦虑、情绪应对和孤独的TED演讲吸引了近300万的观看次数。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