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的灵感

包邮批评的灵感

1星价 ¥64.4 (7.3折)
2星价¥64.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848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305284847 ; 978-7-305-28484-7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当代著名学院派文学评论家丁帆教授的文学批评集,收录了近几年丁帆教授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共五十篇。按照文章涉及的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文学现象观察、作家作品评论和学者评论与著作读札。通过这些文章,作者真诚地反思当代中国文坛,反思作家与批评家,反思自我的位置,将难以解释清楚的文学批评理论用一种浅显、生动的文学语言进行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获得灵感的批评家和评论家所具有的文学鉴赏的高素质。该书文学性、可读性较强。

目录

【文学现象观察】

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现实主义”

在文学的边缘处思想

我的自白:文学批评*难的是什么

寻觅浪漫主义的踪迹

批评家“再造形象”和“骑士精神”的能力

批评家与评论家的灵感

生态文学中的伦理悖论

阅读小说时的“蒙太奇”反映

自然主义之殇:心灵牧歌

自然文学书写之我见

“活下去,并要记住”发出“本身的光”

当代作家应该如何书写自然

乡村巨变:历史与现实中的审美取向

自然生态的风景画与国家文化身份认同

彷徨在城市与自然风景的十字路口

面对乡土 如何选择——从作家对乡土文学的观念视角谈起

宏观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史观

【作家作品评论】

我们从“童眸”中看到了什么?——兼论儿童文学创作观念的嬗变

漂泊诗人的激情——纳博科夫《致薇拉》读札

韩少功的创作何以入史

王怀宇长篇小说《红草原》:重建东北作家群

“根”的思念与思考——中国乡土小说家族意识的追寻

末代知青罗曼司的背影——从《红杉树下》观末路的“知青小说”

转世孔乙己的自白书——重读《孔乙己》

“穿心”在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哲思抒写——论《穿心莲》开放性文体的一种美学探索

黄蓓佳《太平洋,大西洋》:谱写友情的复调悲怆交响诗

触碰中国乡土小说史诗的书写——《有生》读后札记

“故乡”的沉沦:三种文明叠印下的乡村风景——话剧《故乡》观后随想录

短篇小说的引力究竟在哪里——从朱辉的叙事方法看短篇小说的构思和语言

在写满人性的天空中飞翔——电视剧《人世间》观后

调色板上的颜色——文学、绘画与舞蹈的灵魂旋律

悲剧美学的深入与上升

黄蓓佳跨界小说中的感伤浪漫抒写风格

在拯救与自我救赎中徘徊的白衣骑士——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读札

夏坚勇“宋史三部曲”:让死的史料活起来,是文学作品的*高目标

【学者评论与著作读札】

青年作家的未来在哪里

做一个为文学留下印痕的人

带着生命体征和温度的文字

“世界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观念——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读札

启蒙是启蒙者的悲剧

人生如诗 诗如人生

平民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小说

“边地文化”与“文明等级”——评金春平《边地文化与中国西部小说研究》

文学批评的个体言说——关于方岩的批评

为我引路的良师益友——我与《文学评论》

我们应该如何治中国新文学史——《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读札

现实世界中作家的历史倒影——《文学法兰西》读札(之一)

飘然思不群——李章斌诗歌研究刍议

在朦胧的艺术边界里寻觅艺术的感觉

为了不能相忘于江湖的笑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帆,1952年生于苏州,当代著名学者。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第五、第六届评审委员,国家社科项目评议组成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