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包邮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1星价 ¥160.4 (8.1折)
2星价¥160.4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4492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00244923 ; 978-7-100-24492-3

本书特色

从明弘治年间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绵延了约一个半世纪,几乎席卷了明代整个文坛。这其中既有非常激烈的文学论战,还有形式各样的文学创作。迄今为止,这些充满争议的文学思想、诗文作品尚未被充分研究。本书即按照文学流派的发展,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放置在明代文学思潮甚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中进行考察,通过爬树清理,还其本来面目,正其历史位置,把握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明弘治年间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绵延了约一个半世纪,几乎席卷了明代整个文坛。这其中既有非常激烈的文学论战,还有形式各样的文学创作。迄今为止,这些充满争议的文学思想、诗文作品尚未被充分研究。本书即按照文学流派的发展,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放置在明代文学思潮甚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中进行考察,通过爬树清理,还其本来面目,正其历史位置,把握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明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受到复古运动的深刻影响。明末清初以降,质疑或否定复古运动的意见占据主流。而近四十年来,重新评估复古运动的声音得以上扬。本书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历史与逻辑,廓清其历史发展、思想内涵、群体关系、文学成就及功过影响。同时,作者针对诸多颇有争议的文学焦点问题加以解析,将明代文学思潮史的研究引向深入。本版增补相关论文五篇,意在呈现该论题的*新研究成果。

目录

序 钱伯城

引言

**章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诞生的宏观历史背景:古典审美理想和

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变迁

 一、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 二、从“比兴说”到“情景说”——先秦至六朝古典审美理想和

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

 三、“意境说”——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 四、理性化与俗化——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至南宋时期

古典诗歌的分化和衰落

 五、严羽等人的呐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诗歌的继续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复古运动的滥觞——茶陵派

 一、茶陵派的形成

 二、茶陵派的诗歌理论

三、茶陵派与复古派

第三章 复古运动**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 一、复古运动**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 二、**阶段:在茶陵派卵翼下

 三、第二阶段:反刘瑾斗争及与茶陵派脱钩

四、第三阶段:作家群落

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与中唐派

 六、归宿:弃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理论

 一、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

 二、重格调

 三、提倡学古

第五章 复古运动**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梦阳

二、何景明

三、徐祯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边贡、顾璘

七、郑善夫

八、杨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 一、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 二、**个十五年

 三、第二个十五年

四、第三个十五年

第七章 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一、古典诗歌审美特征论

二、古典诗歌体裁论

三、古典诗歌发展史论

四、古典诗歌创作论:意与法

五、关于王世贞的“晚年定论”问题

第八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攀龙

二、谢榛

三、宗臣

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五、王世贞、王世懋

六、汪道昆


第九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复社

 三、几社

第十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文学理论

一、继承前后七子,重倡复古主义

 二、重雅正

 三、重情采和体裁法度

第十一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张溥

二、陈子龙

三、夏完淳

四、徐孚远、张煌言

结语

一、复古派与明代社会

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三、复古派与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变迁

附录一 唐宋派与阳明心学

附录二 论徐渭诗歌的非古典特征——兼论“古代文学”不等于“古典文学”

附录三 汤显祖的文体史观与文体选择

附录四 万历为文学盛世说

附录五 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以诗学为中心的考察


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廖可斌著述编年


后记

重版后记

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复古派与明代社会

复古派的创作为什么会出现种种弊端?复古运动为何在总体上成就有限?历来*流行的解释是复古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这种看法纯粹出于想当然。综前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与明代社会现实特别是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它每一次高潮的兴起都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复古派的作家大都属于当时统治集团中比较正直的士大夫。前七子复古阵营的作家,就与昏君、外戚,特别是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等腐败势力做过顽强斗争。后七子复古运动也与反对权相严嵩及其党羽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即明末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的大部分成员,更积极投身到抗清救国的民族斗争中。复古派作家热诚地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现实,始终保持着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既不同于粉饰太平、对*高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台阁体文学家,也不同于遗弃现实、追求自我解脱的浪漫派作家。他们强调文学创作应具有高尚的格调,注重诗文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以文学创作作为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又从现实政治斗争中汲取丰富的创作题材。举凡明中后期的各种重大社会问题,如皇帝的昏庸堕落,朝廷的党争,蒙古、倭寇、满族的入侵,下层人民的流离失所和农民起义等,都在复古派的诗文创作中得到深刻反映。认为复古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者,大概对复古运动的具体发展过程未作详细考察,对它与明代社会现实特别是政治斗争的密切联系有欠关注,对复古派作家的文集未及全面深入研究,忽视了其中大量现实主义之作的存在。总之,就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揭露、对腐朽黑暗势力的批判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而言,复古派作家不仅超过浙东派、江西派(台阁体)、茶陵派、道学家诗派、唐宋派等,也超过后人所称道的公安派和竟陵派。在明代诗文领域内,复古派创作乃是现实主义的主流。

——摘自本书结语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与文献、古代戏曲小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明代文学思潮史》、《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稀见明代戏曲丛刊》(主编)、《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作者)等著作十余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