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者林庚白

包邮狂者林庚白

1星价 ¥42.2 (7.3折)
2星价¥42.2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580095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75800952 ; 978-7-5758-0095-2

内容简介

此书为“叙旧文丛”之一,是林庚白的**部传记。林庚白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为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他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他还是南社著名诗人,有“诗怪”之称。先后编校《庚白诗存》《庚白诗词集》,还著有《孑楼随笔》《孑楼诗词话等等。除了从政写诗,林庚白一生*传奇的事迹是算命,坊间流传他准确预言了袁世凯的死期,甚至准确推算到了自己的死期。本书分上下两辑,上辑“本事”按时间顺序梳理林庚白的传奇人生,下辑“世间缘”详细记述了林庚白在爱情、亲情和友情等方面所涉及的人物与故事。

目录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废江河共此身(代序)

上辑 本事

一 斯时斯地而有斯人

二 “神童”与“京城小名士”(1897—1911)

三 革命与算命(1912—1926)

四 幻灭、彷徨与奋起(1927—1936)

五 坚决主战(1937—1941)

六 殉国香江(1941)

七 身后事

下辑 世间缘

一 原配许今心:宣南婚姻附骨疽

二 错恋张璧:我爱何曾非磊落

三 挚爱林北丽:姮娥为我作光明

四 知己红颜:过眼琼瑶只化烟

五 兄姐戚属:孤露相依骨肉情

六 朋友圈名人:朋交尽贵显

附录 “诗怪”与“诗狂”:文学名士林庚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精彩书摘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废江河共此身(代序)

林庚白(1897.4.21—1941.12.19),原名肇滋,又名学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号观瀑主人、众难、忏慧、摩登和尚等。一八九七年农历闰三月廿日,出生于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林庚白六七岁能诗,在福州有“神童”之誉,林“神童”不负其名,宣统元年(1909)十三岁,虚报年龄十八岁,竟然以**名成绩考进了京师大学堂预科。
林庚白少小便有做“超人”的英雄心志。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十四五岁的林庚白以翩翩年少、书生意气,由同学孙炳文介绍,得以结识同盟会员赵铁桥。经赵介绍,纳交于其时正激进反清的汪精卫,并由汪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与汪精卫、孙炳文、梁漱溟等人在天津创设了京津同盟会,呼应南方的武昌起义。从此以后,林庚白成为孙中山等人的得力干将,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马前卒。著名诗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说:“众难早慧逸才,十余岁即奔走国事。”此后三十余年,无论在北京、福州、广州、云南、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还是在重庆、香港等地,都活跃着林庚白儒雅的身姿。
林庚白短暂的一生,以“狂者”形象闻名当世,从生到死,充满神奇、浪漫和壮烈。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林庚白一生进取,他反对腐朽的清廷,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清剿”。他同情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盛赞延安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他呼吁坚决抵抗日本入侵,为此不惜与郑孝胥、梁鸿志、黄秋岳、汪精卫等人绝交。他毕生为中国民主共和的革命事业进取、奋斗,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寇宪兵射杀在香港九龙天文台道路口,壮烈殉国,年仅四十五岁。
林庚白一边革命,一边钟情于文学创作,他的革命激情洋溢在他飞扬的文采中。凭其“神童”的功力,他在京师大学堂内标榜古典诗词,十四岁就与名盖京华的同乡前辈陈衍、郑孝胥等人结诗社,敲诗钟,相唱和。1912年,林庚白十六岁,由陈子范和林之夏介绍,结识柳亚子,加入“南社”,成为“南社”的诗坛健将。他以擅长古典诗词而名噪一时,自称其反映现实的诗文创作已超越杜甫和郑孝胥。但他并不排斥白话文学,办刊办报,讲学著述,积极创作白话语体诗文,写下不少缠绵悱恻的白话诗歌、小说、时政评论等。他关注劳工阶层的生存状况,实践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文艺理念。他还是民国时期的法学家、政论家。在南北驱驰之际,他所著政论文与诗,被柳亚子先生谓为“双璧”。

精彩书摘

寸心自有文章在不废江河共此身(代序)


林庚白(1897.4.21—1941.12.19),原名肇滋,又名学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号观瀑主人、众难、忏慧、摩登和尚等。一八九七年农历闰三月廿日,出生于福州螺洲“八世科甲”之家。林庚白六七岁能诗,在福州有“神童”之誉,林“神童”不负其名,宣统元年(1909)十三岁,虚报年龄十八岁,竟然以**名成绩考进了京师大学堂预科。

林庚白少小便有做“超人”的英雄心志。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十四五岁的林庚白以翩翩年少、书生意气,由同学孙炳文介绍,得以结识同盟会员赵铁桥。经赵介绍,纳交于其时正激进反清的汪精卫,并由汪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与汪精卫、孙炳文、梁漱溟等人在天津创设了京津同盟会,呼应南方的武昌起义。从此以后,林庚白成为孙中山等人的得力干将,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马前卒。著名诗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说:“众难早慧逸才,十余岁即奔走国事。”此后三十余年,无论在北京、福州、广州、云南、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还是在重庆、香港等地,都活跃着林庚白儒雅的身姿。

林庚白短暂的一生,以“狂者”形象闻名当世,从生到死,充满神奇、浪漫和壮烈。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林庚白一生进取,他反对腐朽的清廷,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清剿”。他同情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盛赞延安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他呼吁坚决抵抗日本入侵,为此不惜与郑孝胥、梁鸿志、黄秋岳、汪精卫等人绝交。他毕生为中国民主共和的革命事业进取、奋斗,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寇宪兵射杀在香港九龙天文台道路口,壮烈殉国,年仅四十五岁。

林庚白一边革命,一边钟情于文学创作,他的革命激情洋溢在他飞扬的文采中。凭其“神童”的功力,他在京师大学堂内标榜古典诗词,十四岁就与名盖京华的同乡前辈陈衍、郑孝胥等人结诗社,敲诗钟,相唱和。1912年,林庚白十六岁,由陈子范和林之夏介绍,结识柳亚子,加入“南社”,成为“南社”的诗坛健将。他以擅长古典诗词而名噪一时,自称其反映现实的诗文创作已超越杜甫和郑孝胥。但他并不排斥白话文学,办刊办报,讲学著述,积极创作白话语体诗文,写下不少缠绵悱恻的白话诗歌、小说、时政评论等。他关注劳工阶层的生存状况,实践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文艺理念。他还是民国时期的法学家、政论家。在南北驱驰之际,他所著政论文与诗,被柳亚子先生谓为“双璧”。

林庚白还精于命理之学,有民国“**神算”之称,1924年出版《人鉴》一书,一时洛阳纸贵,名噪北京上海。但他郑重撰文,否认自己有占卜算命的怪异之才,说不过是聊以此道排遣对国民革命失望的情绪,并希图借此煽动民气,反对袁世凯称帝,诅咒袁氏不得善终而已。

林庚白的婚恋,缠绕着幸与不幸,纠混着那个时代的无奈、彷徨、悲悯、豪迈与浪漫。原配许今心女士,是同乡进士许贞干之女。许家三代进士,许贞干是晚清民初的达官名士,任过袁世凯行营笺奏,其儿女分别与林家儿女互为婚姻,堪称门当户对。但林庚白受革命风潮影响,幻想能够找到革命伴侣,以性格志向迥异为由,不惜“净身出户”,与许今心离异。为追求“现代女性”张璧,林庚白投入浑身的热情。林庚白离婚后,张璧却拒绝与他结婚,这对一向以“超人”自诩的林庚白打击沉重,他以“忏慧”“摩登和尚”等为号自嘲。形单影只数年后,林庚白邂逅林北丽,北丽小他近二十岁,是林徽因的堂妹。林北丽为林庚白的文字魅力和思想抱负所吸引,不顾一切爱上了这位她尊称为“白叔”的父执,他们俩在南京沦陷前日寇的炮火声中结婚,陈铭枢和陈公博共同为他们证婚。林庚白殉国后,对林庚白的崇敬和挚爱,激励着林北丽坚强度过此后漫长的生涯。

林北丽与她后来的终身伴侣,也是福州人的高澹如先生一起,千辛万苦守护住林庚白的手稿,于1987年、1988年两度将林庚白的诗文手稿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纪念柳亚子、林庚白等“南社”先贤与英烈,在柳亚子的长子、美籍学者柳无忌的提议和资助下,经中国革命博物馆周永珍同志悉心整理编辑,199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丽白楼遗集》上下卷,选择收录林庚白撰著的近百万字的各类作品,为今人深入研究林庚白提供了扎实的文献依据。本书所引林庚白诗词文都据《丽白楼遗集》。

林庚白一生短暂,却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大舞台上,他亲历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清末民初风起云涌的时代剧变。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他较早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擅长时政评论与研究,所著政论文视角敏锐独到,涉及中国近现代政党政治、宪政法治、国共关系、外交、女权、教育、民生以及国民性与民族复兴等,其文采见识享誉一时,影响广泛。梁启超与他政见不同,却也对他推崇备至,亲笔致函林庚白说:“捧读大作,五体投地。”林庚白与中国近现代各党派和文艺界关系密切,与他交往共事者或是党政军各界要人显宦,或是文教新闻书画艺术界名流贤达。他对民国之党敝,有着深刻痛切的批评;对延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给予了深切的厚望。早在1938年,林庚白写给延安毛泽东的诗歌中,就预言“湖南人物能开国”,称赞陕北“夹道红旗照路隈”。

林庚白自道“身是中华废兴史”。他是著名诗人名士,更是享誉一时的革命家、政论家;是忠诚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驱,又是以身殉国的抗日烈士。1936年,四十虚岁时,他题诗自道:“三十九年身是史,行藏何止限于诗。”他还自谓“身悬矛盾世”,“年少志四海,身经千艰危”,“朋交尽贵显,国命乃如丝”。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清末民国历史的剪影。1943年,林庚白殉国一年多后,在抗战后方桂林,中国各党派名流要人和文化界名士贤达三百多人,如萨镇冰、于右任、孙科、孔祥熙、何香凝、李济深、陈布雷、吴石、陈铭枢、蔡廷锴、柳亚子、陈寅恪、汪东、梁漱溟、张君劢、高士其、巴金、谢冰莹、史良、郭沫若、胡风、杨刚、彭子冈、王昆仑、沈钧儒、沈雁冰等,一起具名发起筹备举办林庚白追思会。

红尘滚滚,时过境迁,这个一生传奇的“超人”,在时空的流逝转换中渐行渐远。但愿这本小书能够吸引读者追寻历史的荣光,承续先烈的遗志,且读且奋进。






作者简介

林怡,文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福建近现代名人研究等。已出版专著《庾信研究》《渐不惑文存》《榕城治学记》《闽学脉:从朱熹到严复》《陈季同》等,编纂《林徽因读本》《严复读本》《依然明月照高秋——福州近现代才女十二家诗词选》等,点校整理《薛绍徽集》《林雨化诗文集》《师竹庐随笔》等古籍多种。

陈碧,资深编辑。近年来致力地方人物的研究,出版专著《大时代的小爱情——近代闽都名媛》《林觉民——铁血柔情的黄花岗烈士》《好扶元气还天地——晚清医隐力钧传》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