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54919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20549196 ; 978-7-5205-4919-6
本书特色
一鲸未落,诸藩已生。
痼疾困扰五代人,深度内卷六十年。
高配的东周列国志,带水分的中兴治世
北溟玉坚持微观写史的思路,深耕10年,述晚隋全唐300年间人事。全书四梁八柱、脉络清晰,文风平白不失趣味,见人见事见思想,写生写真写人性,读之可以佐酒,思之犹可回甘,实为近年少有之通俗历史佳作。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部:李唐开国》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二部:贞观之治》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三部:日月星辰》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四部:女皇则天》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五部:开元天宝》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六部:藩镇铁幕》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七部:四祸叠加》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第八部:长河落日》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用10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结合近年来的*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第六卷为《藩镇铁幕》,讲述从唐肃宗登基平叛到元和中兴这一段历史,历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朝。
肃宗和代宗接力,平定安史之乱,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却留下藩镇林立、宦官干政、外番入寇、财政危机等问题。特别是藩镇林立,成为中唐时期消耗大唐国力的一个毒瘤。代宗、德宗都着力削藩,却功败垂成,顺宗即位便中风,毫无建树,宪宗是唐代历史上可以与太宗、玄宗并驾齐驱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重用鹰派大臣裴度、李绛、李愬等,终于改变了藩镇割据的面貌,实现了元和中兴的伟业。
本书史料翔实、语言风趣、视野广阔,并有一定的深度,细致深入地书写唐代历史,宛如在显微镜下放大历史细节,让读者看到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目录
**章 光复两京
兵败陈涛斜 / 002 安禄山暴死 / 007 永王之乱 / 012 再无“诗仙” / 013 建宁王之死 / 018 蓄势反击 / 021 收复两京 / 024 两阳陷落 / 027 上皇返京 / 030 清算伪官 / 034第二章 安史乱平
史思明反正 / 042 相州之败 / 044 史思明称帝 / 048 悲情“诗圣” / 051 河阳保卫战 / 057 史思明之死 / 059 迁宫事件 / 063 玄宗归天 / 066 肃宗驾崩 / 070 遗留难题 / 074 李辅国之死 / 078 仆固怀恩挂帅 / 085 史朝义授首 / 088第三章 仆固怀恩之乱
怀恩受猜 / 096 吐蕃陷长安 / 100 怀恩反叛 / 103 怀恩暴死 / 106 劝和回纥 / 109 藩镇铁幕 / 113第四章 内外交困
鱼朝恩之死 / 118 控御吐蕃 / 123 田李之乱 / 127 理财专家 / 132 元载伏诛 / 138 代宗殡天 / 141第五章 德宗即位
气象更新 / 146 财相杨炎 / 149 刘文喜之乱 / 153第六章 四王二帝
郭子仪病逝 / 158 朱王反叛 / 161 五藩称王 / 166 清水会盟 / 169 泾师之变 / 173 奉天解围 / 176 德宗罪己 / 180 克复长安 / 183 动乱平息 / 187第七章 包抄吐蕃
尚结赞入寇 / 194 平凉劫盟 / 197 媾和回纥 / 201 和亲回鹘 / 205 *后的安西 / 210 招徕南诏 / 213 吐蕃衰落 / 217第八章 永贞革新
四个蜕变 / 222 德宗驾崩 / 228 永贞革新 / 232 二王八司马 / 236第九章 元和中兴
平定西川刘辟 / 242 镇海李锜之乱 / 245 元和制举案 / 248 沙陀东归传 / 251 一讨王承宗 / 253 三镇俯首 / 258 用兵淮西 / 263 再讨王承宗 / 266 李愬挂帅 / 269 裴度督战 / 273 雪夜破蔡州 / 275 迎奉佛骨 / 279 淄青覆灭 / 282 裴度罢相 / 285 宪宗暴毙 / 288附录
附录一 唐朝十四世二十一帝(含武则天)概况 / 294
附录二 唐朝世系表 / 299
附录三 六大强敌世系表 / 300
参考文献 / 304
相关资料
北溟玉以微观写史为写作指导,深耕10年,述全唐289年人事。《显微镜下的全唐史》整体衔接一气呵成,文风平白不失趣味,见人见事见思想,写生写真写人性,读之可以佐酒,实为近年少有之历史佳作。——历史作家 魏风华 通读全书,亮点有三:一是覆盖全唐,多角度讲述,对晚唐的描写同样出彩;二是行文流畅有趣,史料严谨,可读性强;三是夹叙夹议,金句迭出,作者表达了对世事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历史作家 岳南 《显微镜下的全唐史》一书见微知著,善于寻找有意义的历史节点和细微之处,善于运用作者独特的角度和调侃的语调阐述历史事件,有深度有趣味,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再无“诗仙”
从天宝三载(744 年)到天宝十四载(755 年),李白足足过了十年寄情山水的快意生活,留下无数诗坛佳话佳作。
大诗人当然也不会缺女人,浪游的大诗人就更不缺了。游历山东时,李白征服了当地的一个妹子,没扯证,纯同居。这个东鲁夫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李颇黎。另外,李白还有过一个刘姓情妇。
后来,李白可能是玩儿累了,想安定了,又娶了一个前宰相之女。哪位宰相呢?中宗朝奸相宗楚客。宗楚客和许圉师不同,许圉师是因犯错被打倒,而宗楚客是因犯罪被杀。所以,失势的宗家还不如失势的许家呢,压根儿不可能帮上李白。宗氏明显对李白很上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死心塌地跟着李白。
这段优哉游哉的日子确实快乐,但再好的日子也有到头的时候。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北方一片战火。李白带着老婆孩子南奔避难,*后躲进庐山屏风叠隐居。
李璘顺江东下时,为了装点门面,先后三次差人赴庐山礼聘他出山。李白会怎么抉择呢?他毫不犹豫,当即应募出山。这说明李白内心其实仍未完全放弃仕途。当官这事儿对古代文人诱惑太大,长期郁郁不得志的李白视李璘为伯乐,居然还写了一组《永王东巡歌》献媚。
从文学上看,这组诗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政治上看,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李璘不遵号令,擅自引军东下,其实等同于叛乱,李白却将其定性成了匡扶社稷的正义之举。
其次,他说“诸侯不救河南地”,明摆着是批评朝廷平叛不作为,所以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李璘是贤王,不仅是贤王,而且是超越秦皇汉武、比肩太宗的存在,“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代指唐文帝李世民)欲渡辽”。
*后,他不吝辞藻地炫耀李璘的军队武力如何如何强大,什么“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啦,什么“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啦,什么“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啦,那意思就是说永王军力强大,朝廷的军队与之相比好似土鸡瓦狗尔。
后世有很多人替李白辩解,说他一介文人,不了解高层内幕,被李璘给套路了。但我觉得这种辩解太过牵强,因为当时受到李璘拉拢的可不止一个李白,还有江南名士萧颖士、孔巢文、刘晏等人,这些人一个都没来,就李白来了。说白了,他就是投机心理,李璘给他机会,他就跟着李璘干了。李白文才没得说,大唐**人,但论政治觉悟,他确实是不及格水平。
再无“诗仙”
从天宝三载(744 年)到天宝十四载(755 年),李白足足过了十年寄情山水的快意生活,留下无数诗坛佳话佳作。
大诗人当然也不会缺女人,浪游的大诗人就更不缺了。游历山东时,李白征服了当地的一个妹子,没扯证,纯同居。这个东鲁夫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李颇黎。另外,李白还有过一个刘姓情妇。
后来,李白可能是玩儿累了,想安定了,又娶了一个前宰相之女。哪位宰相呢?中宗朝奸相宗楚客。宗楚客和许圉师不同,许圉师是因犯错被打倒,而宗楚客是因犯罪被杀。所以,失势的宗家还不如失势的许家呢,压根儿不可能帮上李白。宗氏明显对李白很上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死心塌地跟着李白。
这段优哉游哉的日子确实快乐,但再好的日子也有到头的时候。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北方一片战火。李白带着老婆孩子南奔避难,*后躲进庐山屏风叠隐居。
李璘顺江东下时,为了装点门面,先后三次差人赴庐山礼聘他出山。李白会怎么抉择呢?他毫不犹豫,当即应募出山。这说明李白内心其实仍未完全放弃仕途。当官这事儿对古代文人诱惑太大,长期郁郁不得志的李白视李璘为伯乐,居然还写了一组《永王东巡歌》献媚。
从文学上看,这组诗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政治上看,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李璘不遵号令,擅自引军东下,其实等同于叛乱,李白却将其定性成了匡扶社稷的正义之举。
其次,他说“诸侯不救河南地”,明摆着是批评朝廷平叛不作为,所以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李璘是贤王,不仅是贤王,而且是超越秦皇汉武、比肩太宗的存在,“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代指唐文帝李世民)欲渡辽”。
*后,他不吝辞藻地炫耀李璘的军队武力如何如何强大,什么“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啦,什么“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啦,什么“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啦,那意思就是说永王军力强大,朝廷的军队与之相比好似土鸡瓦狗尔。
后世有很多人替李白辩解,说他一介文人,不了解高层内幕,被李璘给套路了。但我觉得这种辩解太过牵强,因为当时受到李璘拉拢的可不止一个李白,还有江南名士萧颖士、孔巢文、刘晏等人,这些人一个都没来,就李白来了。说白了,他就是投机心理,李璘给他机会,他就跟着李璘干了。李白文才没得说,大唐**人,但论政治觉悟,他确实是不及格水平。
对政治一窍不通,还一门心思想当官、当大官,这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的通病和悲哀。
李璘败亡,李白傻了眼,想跑,没跑了,被下入浔阳(今江西九江)大牢。宗氏为了解救他,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宗氏还真找到了一个人——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宋若思是宋之问弟弟宋之悌的儿子,宋家当年跟宗家交往很热络。宋若思的能量还是可以的,一顿活动,不仅把李白捞了出来,还让他当了幕僚。
但肃宗是很记仇的一个人,终究还是判处李白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桐梓县)。贺知章一语成谶,李白这个谪仙人确实又挨谪了。
肃宗三年(758 年)底,唏嘘不已的李白怀着无限抑郁的心情,踏上了流放的路程,“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这个流放的确太长了,再加上李白故意磨蹭,走走停停,到第二年才走到巫山。
恰逢关中大旱,肃宗宣布大赦天下,死刑改为流放,流放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终于可以不去夜郎了,马上掉头东归。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为什么写得好,心情好呗!
虽然得到了豁免,但李白在政治上名声已经臭了。此前,各地权贵通常很乐于和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结交,李白混个吃喝没问题。
可现在皇帝明显不待见他,所以大家也都像躲瘟疫似的躲着他,李白的生活就日渐困顿了。
肃宗六年(761 年),李白拖着病体回到金陵家中。他这些年四处浪游,就算得了点儿钱财,也被一贯奉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他给散了去。叛乱发生后,全国的民生都成了问题,宗家也不例外。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一个写酸诗的文人呢?!望着啼饥号寒的妻儿,无奈的李白想起了一个人,当涂县令李阳冰。
后世研究李白的人,通过李白称呼李阳冰为“族叔”,便认定二人是同宗远亲。实则不然,李白是陇西李氏,李阳冰是赵郡李氏,除了有个遥远得不能再遥远了的远祖,其他风马牛不相及。李白迫于生活,当年冬天赶往当涂,想在李阳冰那儿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解决一
下饭碗问题。
李阳冰一贯欣赏李白的才华,对他热情招待。李白吃着喝着却味同嚼蜡,他想要的不是三顿五顿高档宴请,而是一份能解决全家长期温饱问题的工作。可他是个文人,文人脸皮薄,张不开这个嘴。
没辙,李白只好发挥特长,嘴不能说,那就用文字说,熬夜写了一篇《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借用古代的牛人花式夸李阳冰,什么年少有为啦、气节高尚啦、龙精虎猛啦、能言善辩啦、气宇轩昂啦、文章锦绣啦、勤政有为啦……直把小小县令李阳冰夸上了天。
然后,李白才简短且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窘境。小子我为温饱所迫,不得不由金陵来当涂。我金陵的朋友们给我饯行,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都为我抱不平。他们每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儿钱,如此深情厚谊连泰山也显得轻了。可这些钱加起来也没多少,不够一家老小的用度。寒风四起,绕梁作响,我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眼瞅天就要亮了,我只能长叹一声,唉,回家吧!可面对滔滔江水,我又万分彷徨。
清早李阳冰赶来相送,看了李白写的文章,这才知道他来拜会的真正目的。哦,原来是想要份工作啊,为什么不早说?这有何难!
但这种稳定且温饱的生活李白也就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代宗宝应元年(762 年)十一月,他步入了生命的*后阶段。李阳冰赶来探望。李白在病榻上将自己的诗文草稿全部交给李阳冰,恳请李阳冰帮他编集作序。李阳冰含泪答应。
弥留之际,李白回顾一生,吟出了绝唱《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气不足;所余之风啊,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口口相传,仲尼已经死了,还有谁会为我的逝去而哭泣呢?
是啊,还有谁会为他的逝去而哭泣呢?算我一个吧!
唐代那么多诗人,只有李白当得起一个“仙”字,他的想象力实在太奇幻、太奔放、太瑰丽了!他写理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写自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写大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他写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写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写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写美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写无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写思乡,“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他写相思,“相思相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他写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写分手,“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他写兄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起了月亮。呜呼,斯人已殁,世间再无太白!
作者简介
北溟玉,内蒙古武川人,唐太祖李虎的老乡,通俗历史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玄武门的血》《隋唐那些人》《天可汗李世民》等作品。自认是一个有趣的人类男性个体,一个固执的码字民工,一个芸芸人海里的路人甲,一个新时代里的孔乙己。《自嘲诗》:“本是后山人,偶做京华客。卌载浮沉忙淘漉,滋味百般尝。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如此这般也如意,不怨老天错。”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安史之乱
¥30.6¥68.0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9.9¥5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5.4¥48.0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
¥41.8¥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6.9¥49.8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1956:觉醒的世界
¥19.6¥5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3.0¥68.8 -
法国大革命
¥20.0¥56.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7.8¥25.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中国历史:大明王朝三百年
¥21.9¥69.8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愤激年代:漫画二战史(1931—1945)
¥19.6¥58.0 -
敦煌旧事
¥20.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