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530348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5303484 ; 978-7-5753-0348-4

本书特色

揭秘网络男性圈群体的社会调查作品,贝茨卧底极端社群,起底纷繁的厌女生态。

网络男性圈的议程竟如此耳熟,原来它们早已渗透我们的日常对话。

非自愿独身者、搭讪艺术家、米格道、男权大V、网络喷子,以及厌女而不自知的人,形式多样又根深蒂固的厌女心态如何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让他们变得愤怒,甚至走向极端。

《出版人周刊》《卫报》《观察家》诚意推荐。


内容简介

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潜藏着众多的厌女形式。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卧底网络社区,通过大量的访谈、真实的案例以及翔实的数据,揭开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圈群体的真相,聚焦其兼具共性和变化的厌女表现形式,以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有毒的男子气概、恶劣的性别偏见,以及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如何污染公共话语,并引导年轻人避免沉溺于有害的性别对立。
本书不仅能让你大开眼界,更号召你采取行动。贝茨敦促我们直面令人不安的现实,勇于承担社会的集体责任,为消解厌女症和父权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未来社会的真正变革铺平道路。

前言

引言
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女性被强奸、殴打、摧残、虐待,甚至谋杀,仅仅因为她们是女性。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对女性的仇恨得到积极鼓励,而因特定目的组建起来的男性社群日益壮大,他们致力于主张和煽动厌女主义大业。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这种厌女情绪与种族主义愤怒得以无缝衔接:一面女性被指责为污染了优良血统的“妓女”;一面外来者被视为入侵的“野蛮人”,被仇恨点燃的种种想象将他们诬陷为掠夺脆弱白人女性这种非人商品的强盗。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成千上万的男性集结起来,以尖酸刻薄的愤怒作为共同准则而团结在一起;他们妖魔化女性,痛斥她们邪恶、没有灵魂、贪婪,他们在一场光荣而偏执的起义中形象地谋划着他们要进行的强奸和毁灭行动。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一些男性真的会将这样的幻想付诸实施,进行大规模杀害女性的行为,并留下宣言,阐释驱使他们实施这些恐怖行为的意识形态。设想一下,有这样一个世界,这类社群吞噬和掠夺着脆弱的男人、迷失的男孩和困惑畏惧的青少年,从他们的恐惧中汲取能量,推动着这些男性走向仇恨、暴力和自我毁灭。
你并无须设想出一个这样的世界,因为你已经身处其中。然而,你也许对此并不知晓,因为我们总是不喜欢谈论这类话题。

目录

引言
**章 厌恶女性的男性
第二章 掠食女性的男性
第三章 回避女性的男性
第四章 责怪女性的男性
第五章 纠缠女性的男性
第六章 伤害女性的男性
第七章 剥削其他男性的男性
第八章 畏惧女性的男性
第九章 厌女而不自知的男性
第十章 与厌女者为敌的男性
致谢
注释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章 厌恶女性的男性
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非自愿独身者”(incel)。那些问我在写作本书时到底在做什么的普通人,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到非常困惑,然后询问我到底在写什么。有人认为这个单词代表的是一种电池,也有人惊讶于我竟然会对微生物学感兴趣。在大街上与非自愿独身者擦肩而过的人们,甚至大多都不知道有这类人存在。
因此,当非自愿独身者偶尔出现在新闻报道或谈话中时,他们很轻易地就被视为网络上的怪胎,而不会引起过多注意。那些关于他们的评价听起来如此离奇,如此极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引人发笑,所以也就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是完全错误的。
非自愿独身社群是所谓“男性圈”中*为暴力的角落。这也是一个致力于极端仇恨女性的社群。它积极招募一些可能有某些具体问题和弱点的成员,并告诉他们——他们遭受的所有不幸皆因女性而起。在过去十年中,有人打着非自愿独身社群的名义谋杀或伤害了100多人,其中大多数受害者为女性。然而,很多人甚至对这个社群从未耳闻。
在开始写作本书之前的一年,亚历克斯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社群。亚历克斯是一个幻想破灭的年轻白人男性。他并不是一名顽固不化的厌女主义者,他只是个在网上冲浪的无聊小伙。这样一个无聊的家伙,对人们在新闻上谈论性骚扰和性别薪酬差距有着模糊的认知,并为此感到不安,觉得这对他来说可能不太友好。亚历克斯今年24岁,从未谈过女朋友。他没有多少钱,常常感到沮丧和孤独。人们在抱怨女性的需求,而他作为一个本应“享受特权的”白人男性,生活却过得并不那么美好,这似乎有些不公平。亚历克斯根本就没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优待。所以,当有人说他享受了特权时,他就会非常生气。他整夜整夜地浏览油管(YouTube)视频和健身网站,寻求一些改善自己外貌的建议。他在专门讨论电子游戏的在线论坛上讨论让自己变好看的策略。在我开始接触非自愿独身社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这个社群。然而,亚历克斯是我为自己虚构的身份,而网上像亚历克斯这样的真人则数不胜数。
有一天,我顶着亚历克斯的身份,在一个普通留言板上看到了一段非自愿独身者的对话。其他男性竟和自己一样感到空虚和沮丧,这种观点吸引了亚历克斯。他喜欢成为众人中的一员,而不是孤家寡人。他有机会讨论他觉得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表达的感受,因此感到很轻松。所以,他访问了一些在他偶然看到的对话中所提及的社群。

**章 厌恶女性的男性
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非自愿独身者”(incel)。那些问我在写作本书时到底在做什么的普通人,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到非常困惑,然后询问我到底在写什么。有人认为这个单词代表的是一种电池,也有人惊讶于我竟然会对微生物学感兴趣。在大街上与非自愿独身者擦肩而过的人们,甚至大多都不知道有这类人存在。
因此,当非自愿独身者偶尔出现在新闻报道或谈话中时,他们很轻易地就被视为网络上的怪胎,而不会引起过多注意。那些关于他们的评价听起来如此离奇,如此极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引人发笑,所以也就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是完全错误的。
非自愿独身社群是所谓“男性圈”中*为暴力的角落。这也是一个致力于极端仇恨女性的社群。它积极招募一些可能有某些具体问题和弱点的成员,并告诉他们——他们遭受的所有不幸皆因女性而起。在过去十年中,有人打着非自愿独身社群的名义谋杀或伤害了100多人,其中大多数受害者为女性。然而,很多人甚至对这个社群从未耳闻。
在开始写作本书之前的一年,亚历克斯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社群。亚历克斯是一个幻想破灭的年轻白人男性。他并不是一名顽固不化的厌女主义者,他只是个在网上冲浪的无聊小伙。这样一个无聊的家伙,对人们在新闻上谈论性骚扰和性别薪酬差距有着模糊的认知,并为此感到不安,觉得这对他来说可能不太友好。亚历克斯今年24岁,从未谈过女朋友。他没有多少钱,常常感到沮丧和孤独。人们在抱怨女性的需求,而他作为一个本应“享受特权的”白人男性,生活却过得并不那么美好,这似乎有些不公平。亚历克斯根本就没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优待。所以,当有人说他享受了特权时,他就会非常生气。他整夜整夜地浏览油管(YouTube)视频和健身网站,寻求一些改善自己外貌的建议。他在专门讨论电子游戏的在线论坛上讨论让自己变好看的策略。在我开始接触非自愿独身社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这个社群。然而,亚历克斯是我为自己虚构的身份,而网上像亚历克斯这样的真人则数不胜数。
有一天,我顶着亚历克斯的身份,在一个普通留言板上看到了一段非自愿独身者的对话。其他男性竟和自己一样感到空虚和沮丧,这种观点吸引了亚历克斯。他喜欢成为众人中的一员,而不是孤家寡人。他有机会讨论他觉得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表达的感受,因此感到很轻松。所以,他访问了一些在他偶然看到的对话中所提及的社群。
当亚历克斯*初加入一个非自愿独身论坛时,他对此还知之甚少,只知道这是一个由很多因为单身而过得不开心的男性组成的社群。亚历克斯也属于这类男性。他发布了几条相当温和的自我介绍信息,提供了关于他的年龄、单身状况和对女性的失望之类的基本情况。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就被灌输了“真相”,被告知这个世界对他这样的男性很不利。有人建议他不如去自杀,因为他的生活永远都会一成不变,根本不值得活下去。在回应他的帖子时,有人甚至贴上了色情和极端的图片。其他用户很快就告诉他,他的整个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谎言:社会欺骗了他,让他相信男性是掌控者,而他们实际上处于食物链的底端。真正享有特权的是女性,她们手里掌握着所有的牌,所有的好处都给到了她们。男性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重要的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告知,女人都是魔鬼。
亚历克斯*初感到困惑,继而感到很着迷,而后又感到很气愤。他怎么活了二十多年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呢?但当亚历克斯审视自己的切身经历时,这一切都开始能解释得通了。这的确很吸引他;在此之前,他一直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平庸无奇的男性。然而此刻,他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幸存者。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与邪恶势力对抗,亚历克斯可以成为一名蒙受不白之冤、正在复仇雪耻的英雄。这个版本的自己比他之前经历的现实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在那之后,亚历克斯并没有过多发表评论,而是一直在潜水。与在线平台上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人一样,他的账号处于隐身状态,他只是浏览内容,看别人发言,吸收各种信息。他看到了一条题为“我为什么支持强奸合法化”的主题帖,这条帖子列出了六大要点。起初,他对帖子上的信息感到困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这些信息都很有说服力。它们运用现实和历史上的案例作为支撑。这太令人神往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他的错,他是一个受尽委屈的殉道者,而不是社会把他描绘成的那种享有特权的失败者。*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个社群。是的,有些推文内容确实非常极端,有些回复尖酸刻薄而又充满敌意。但是,在这里他们像同胞一样对待他。在这里,他们是他的手足兄弟,这与他们所描绘的那个仇恨男性的世界截然不同。他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彼此有着共同信仰的事业,有着要与之战斗的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发现女性才是真正的敌人。每当他心生质疑时,他阅读到的信息便提醒他,他被以女性为中心的阴谋蓄意蒙蔽了双眼,而这些阴谋一心想要让男性都保持温顺和被动。他一直都在饱受欺骗,才致使自己遭到压迫和歧视。这里有数以千计的男性都对此深信不疑。他很快成为越来越多论坛的成员,加入脸书(Facebook)群组和私人聊天室,在油管上观看了一个又一个视频,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东西。他每天都会浏览到数百条这样的信息:“我讨厌所有的女人。她们是地球上的渣滓。如果你是个女人,刚好在读这篇文章,那么,我恨你这个该死的婊子。”又或者,“女人们是令人作呕的邪恶寄生虫”。随着他浏览的内容越来越多,这类信息似乎就变得越来越不极端了。*终,他对这种观点习以为常。我透过他的眼睛观望着这一切,身体感到不适。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各种约会软件、脸书,甚至连我的空间(MySpace)都尚未面世,就有一位名叫阿兰娜(Alana)的加拿大年轻女子创建了一个简易版的网站。
阿兰娜当时年龄25岁上下,正在努力寻觅着爱情。“孤独的处女”这样的玩笑深深地伤害了她,而她相信,绝不止自己一个人有着这种受伤的感受。于是,她发起了一个邮件列表,并且开始在“阿兰娜的非自愿独身计划”网站推送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项目发展成为一个得到普遍支持的小型网络社群,男男女女在这里分享他们的各种恐惧、挫折和不悦。
渐渐地,阿兰娜在约会方面越走越顺,之后便慢慢远离了这个由她创建的社群,不再关注她此前在情场上的种种失意。
二十年之后, 这个被阿兰娜称为“invcels”( 由“involuntarily celibate”缩略而成,意为“非自愿独身者”)的小小计划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她完全无法辨认的事物。这个*初的小型支持团体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如同噩梦一般的世界,栖息着众多厌恶女性的男性——至少它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已经佐证了这一点。阿兰娜后来告诉一位《卫报》记者:“这种感觉就如同自己是一位搞清楚核聚变原理的科学家,但后来却发现这个原理被用作一种战争武器。”
这个社群如今被人们称为“incels”,是一个由网站、博客、论坛、播客、油管频道和聊天室组成的庞大网络。这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的轨迹相吻合,但在过去五到十年中,也出现了显著的扩张。与此同时,进步女权主义运动的流行度和知名度也有了类似的提高,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这种如“九头蛇妖”般具有强大增殖能力的非自愿独身亚文化,几乎像邪教一样发展出了极度厌女的意识形态,而且已经催生出一种具体详尽但往往充满妄想的暴力反女权主义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劳拉·贝茨,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研究员,“日常性别歧视项目”创始人,《卫报》《独立报》撰稿人。著有《厌女国度》《错的是系统,而不是女人》等作品。2015年,贝茨因在性别平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而荣获大英帝国奖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