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广东实践研究(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研究丛书)

- ISBN:97872181781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218178134 ; 978-7-218-17813-4
内容简介
本书是探讨广东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的学术著作。全书立足广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战略,详细分析了广东面临的国际竞争挑战和内部转型需求,指出如何利用地理、产业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书中突出了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和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强调创新驱动和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等具体政策建议和行动计划。
目录
导 论
**章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重大意义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新发展阶段
(二)新发展理念
(三)新发展格局
(四)高质量发展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涵特征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涵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特征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三)突破核心技术封锁,赢得全球大国竞争的迫切需要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二章 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就经验、现实基础和总体布局
一、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就经验
(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以实体经济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机遇
(三)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现代化产业布局体系
(二)现代化产业空间布局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
第三章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
一、全面塑造广东制造新格局
(一)不断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推进现代农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四)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二、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联互通
(二)推动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
三、大力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
(一)构建企业梯级培育体系
(二)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现代企业
(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四)提升企业质量品牌能力
四、不断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一)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
(二)推动重点产品扩大进出口
(三)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第四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产业体系根基
一、发挥产业基础能力的关键作用
(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二)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
(三)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二)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三)形成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导向的产业政策
三、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一)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全链条合作
(三)增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能力
第五章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一、全力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
(二)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与特征
(二)统筹引导,构建产业集群顶层设计
(三)优化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协同
(四)增加供给,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一)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
(二)未来产业初见成效
(三)构建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六章 强化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党的领导
(二)完善规划体系
(三)健全实施机制
二、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一)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三)有序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三、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效公平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相关资料
(四)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通过合理布局制造业的区域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和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制造业更高质量、更安全发展,是广东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内在要求,对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广东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提供总体发展方向。基于此,2021年出台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该规划关于广东制造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总体空间布局与2020年发布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相衔接,是基于各地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的,这一布局也被进一步贯彻于“制造业当家22条”当中,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与针对性,有助于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在广东制造业核心区域不断由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为主转型、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在制定出来的具有引领性力量的区域布局规划不扩大的前提下,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是实现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广东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布局、项目布点给予大量的政策倾斜,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已初步实现产业共建。但需要指出的是,广东制造业仍存在着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协同式布局有待优化等问题,因此,推动实现产业有序转移、通过“全省一盘棋”的协同安排,促进区域共建、协同发展,成为广东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3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承接载体、引导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强化要素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举措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就强调:“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A广东不断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促成双向合作、建立起实质性的“造血”功能机制具有突出作用。“制造业当家22条”提出,要创新区域帮扶协作机制,实现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覆盖、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县(市)全覆盖。《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更加重视产业链上下游及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地域之间的横向协同,推动广东各地之间实现差异化分工和优势互补,不断完善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作者简介
罗嗣亮,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逸仙学者计划”新锐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雪莱政治论文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8.2¥20.0 -
新政治科学
¥10.1¥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布朗基文选
¥12.9¥17.0 -
跟着美军上战场-零距离解码战地美军
¥19.4¥36.0 -
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8.0¥22.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