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女王的科学幻想曲

包邮碳女王的科学幻想曲

1星价 ¥74.7 (6.8折)
2星价¥74.7 定价¥109.9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92283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22922836 ; 978-7-5229-2283-6

本书特色

纳米科学先驱、碳女王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的传记终于付梓!她与麦克斯韦、费曼、居里夫人齐名,开创性地奠定纳米科学的根基,三次为诺贝尔奖发现铺平道路。

工程、物理、天文、化学等领域大咖与多家主流媒体重磅力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重磅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纽约州立大学杰出教授钟端玲作序力荐!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火星叔叔”郑永春挚爱捧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密西根学院长聘副教授朱虹作序力荐!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杰斯·韦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格兰特,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第三任CTO梅甘·史密斯,《出版人周刊》《今日物理》《科学》《物理世界》《自然―物理》《新科学家》《自然》重磅推荐!

30张精美彩图,身临其境般感受碳女王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的精彩人生。随书附赠精美海报,四色印刷,跟随碳女王进入她的科学幻想曲。

湛庐「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每一位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探索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不仅是对伟大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的深刻呈现,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致敬。

这是属于每个科学家的英雄之旅,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每个人都应该阅读他们的故事。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她是一位科学的开拓者,是纳米科学领域的先驱。开创性地奠定了石墨、碳纳米管等碳科学领域的物理基础,推动一个又一个新学科的发展。获得了包括恩里科·费米奖、科维理奖在内的多个物理学重磅奖项,三次为诺贝尔奖的发现铺平道路。她是当之无愧的碳女王。
她是一位从苦难中走出的坚毅女性,在性别不平等的年代不断追寻科学的突破,用实力证明了一切。始终鼓舞女性积极从事STEM领域的研究。她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批女性教授,美国物理学会第二位女性主席,鼓舞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者。
她就是碳女王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米莉。
她从贫困的童年中艰难成长,遇到了影响一生的爱好:音乐;她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她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恩里科·费米和罗莎琳·苏斯曼·雅洛,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受用一生的精神;她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始终鼓励人们勇敢追寻科学的梦想。这部传记不仅记录了她的非凡人生,还展现了她对科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她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我们驾驶的汽车中,在我们生产的能源中,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的电子设备中。

她是一位科学的开拓者,是纳米科学领域的先驱。开创性地奠定了石墨、碳纳米管等碳科学领域的物理基础,推动一个又一个新学科的发展。获得了包括恩里科·费米奖、科维理奖在内的多个物理学重磅奖项,三次为诺贝尔奖的发现铺平道路。她是当之无愧的碳女王。

她是一位从苦难中走出的坚毅女性,在性别不平等的年代不断追寻科学的突破,用实力证明了一切。始终鼓舞女性积极从事STEM领域的研究。她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批女性教授,美国物理学会第二位女性主席,鼓舞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者。

她就是碳女王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米莉。

她从贫困的童年中艰难成长,遇到了影响一生的爱好:音乐;她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她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恩里科·费米和罗莎琳·苏斯曼·雅洛,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受用一生的精神;她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始终鼓励人们勇敢追寻科学的梦想。这部传记不仅记录了她的非凡人生,还展现了她对科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她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我们驾驶的汽车中,在我们生产的能源中,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的电子设备中。

现在,纳米科学先驱、碳女王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的传记终于付梓!书中生动描绘了米尔德里德教授打破性别偏见、挑战贫穷与困境,成为纳米科学领域的开拓者的故事。

前言

中文版序 跟随碳女王开始这段非凡的旅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一位伟大的学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和品德高尚。在我看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米莉”和“碳女王”的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她的光辉榜样将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2017 年,米莉去世几个月后,物理学家叶乃裳 (Yeh Nai-chang) 在材料科学期刊 ACS Nano 上发表了回顾米莉教授生平的文章,并说了上述这段话。叶乃裳是米莉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是成千上万被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影响的人之一,她的这段评价为中文版《碳女王的科学幻想曲》拉开了一个美丽的序幕。

目录

推荐序一 一位伟大的导师

推荐序二 做科学研究的自由探索者

中文版序 跟随碳女王开启这段非凡的旅程

前 言 演奏一生的科学幻想曲

第1 章 童年奏鸣曲

奏响改变人生轨迹的序曲, 发现世界的无限可能

第 2 章 智慧与乐趣变奏曲

在科学的冒险中前行, 弹奏奇迹的和弦

第 3 章 探索即兴曲

投身物理学,谱写科学信念的音阶

第 4 章 芝加哥随想曲

捕捉被忽略的隐秘旋律,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第 5 章 石墨进行曲

点燃充满希望的新领域, 持续进步,缓慢燃烧

第 6 章 女性圆舞曲

与科学共舞,女性必须相互帮助

第 7 章 伙伴协奏曲

进入纳米世界,演绎对科学热爱的二重奏

第 8 章 职业狂想曲

开启全新的碳科学,将 90% 的努力投注未知的新乐章

第 9 章 科学回旋曲

在自己的领域中独奏,加冕闪耀的碳女王

第 10 章 人生赞美歌

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和梦想,唱响非凡的颂歌

结 语 不可思议的命运交响曲,来吧,和我一起

致 谢

注 释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每一位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探索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不仅是对伟大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的深刻呈现,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致敬。在这些科学家的传记中,我们可以读到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们如何突破重重困难、追求真理和创新的故事。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有所收获,找到自己在科学和人生道路上的方向与勇气。阎锡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生物学家 米莉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不管是在课程教学还是在研究训练方面。正是她精彩的固态物理学研究生课程让我决定,要选米莉作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我完全被她所教授的物理之美所吸引。她的课堂讲义条理清晰,还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培训,涉及多种实验方法。她给了我一定程度的研究自由,在随后几十年的研究中,这种广度和自由为我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第 5 章 石墨进行曲
就算在还年轻的学生时代,有着灿烂笑容和标志性招风耳的物理学家本杰明·拉克斯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梦想家和卓有天赋的践行者。他是那种会着迷于自然理论,又热衷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弄清假设是否立得住脚的科学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撰写的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
是磁场对等离子体的影响。等离子体就是一种带有过量带电粒子的气体,它作为物质的第四态,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并列。拉克斯的论文一部分是由理论构成的,一部分是实验验证,这预示着他将在自己多产的职业生涯中,同时承担并监督研究工作。
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成立之初,拉克斯就加入了该实验室,因承担新项目并确保其成功而很快积累了声望。到了 1958 年,大约就是米莉离开芝加哥大学去往康奈尔大学时,他已经迅速晋升到了一个很有威望的管理岗位。作为实验室固体物理部的负责人,拉克斯和同事们专注于开发所谓的固体设备: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电池等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子产品,这些半导体材料(如硅和砷化镓等)既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不导电的绝缘体,具体取决于它们是如何制备的,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半导体及半金属(同时具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某些特性的元素)的特征,在麻省理工学院坎布里奇校区东侧著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4 号楼的地下室里,拉克斯和固体物理部的其他研究人员度过了很长一段时光。其中有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弗朗西斯·比特(Francis Bitter)所建立与管理的小型实验室,在那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电磁铁生成可控的磁场。比特实验室的电磁铁生成的磁场,比林肯实验室的设备所生成的磁场要强得多。通过这个设备,拉克斯和同事们可以进行实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材料的电磁特性。
然而,他们所能获得的磁场强度终究有限。拉克斯的期望是创建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磁场实验室,磁场强度要达到现有磁场强度的两倍多。这个先进的设备不仅将服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林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还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拉克斯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践行者和推进者,他很快就成功地将自己的前瞻愿景变为了现实。他组建了一支包括比特在内的团队并担任领导者,他们从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拉来了必要的赞助,建立了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
1967 年比特去世后,这里改名为弗朗西斯·比特国家强磁场实验室。这是全世界**个强磁场设施,也是所有需要利用强磁场来研究物质特性的实验所需的设施。
在米莉和吉恩因林肯实验室的工作与拉克斯进行联络时,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仍处于筹划阶段。因工作关系,拉克斯之前就与米莉和吉恩认识,他还与吉恩合作进行过与回旋共振有关的实验,引起了很大反响。回旋共振是磁场中的带电粒子暴露于外力中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第 5 章 石墨进行曲

就算在还年轻的学生时代,有着灿烂笑容和标志性招风耳的物理学家本杰明·拉克斯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梦想家和卓有天赋的践行者。他是那种会着迷于自然理论,又热衷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弄清假设是否立得住脚的科学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撰写的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

是磁场对等离子体的影响。等离子体就是一种带有过量带电粒子的气体,它作为物质的第四态,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并列。拉克斯的论文一部分是由理论构成的,一部分是实验验证,这预示着他将在自己多产的职业生涯中,同时承担并监督研究工作。

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成立之初,拉克斯就加入了该实验室,因承担新项目并确保其成功而很快积累了声望。到了 1958 年,大约就是米莉离开芝加哥大学去往康奈尔大学时,他已经迅速晋升到了一个很有威望的管理岗位。作为实验室固体物理部的负责人,拉克斯和同事们专注于开发所谓的固体设备: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电池等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子产品,这些半导体材料(如硅和砷化镓等)既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不导电的绝缘体,具体取决于它们是如何制备的,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半导体及半金属(同时具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某些特性的元素)的特征,在麻省理工学院坎布里奇校区东侧著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4 号楼的地下室里,拉克斯和固体物理部的其他研究人员度过了很长一段时光。其中有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弗朗西斯·比特(Francis Bitter)所建立与管理的小型实验室,在那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电磁铁生成可控的磁场。比特实验室的电磁铁生成的磁场,比林肯实验室的设备所生成的磁场要强得多。通过这个设备,拉克斯和同事们可以进行实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材料的电磁特性。

然而,他们所能获得的磁场强度终究有限。拉克斯的期望是创建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磁场实验室,磁场强度要达到现有磁场强度的两倍多。这个先进的设备不仅将服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林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还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拉克斯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践行者和推进者,他很快就成功地将自己的前瞻愿景变为了现实。他组建了一支包括比特在内的团队并担任领导者,他们从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拉来了必要的赞助,建立了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

1967 年比特去世后,这里改名为弗朗西斯·比特国家强磁场实验室。这是全世界**个强磁场设施,也是所有需要利用强磁场来研究物质特性的实验所需的设施。

在米莉和吉恩因林肯实验室的工作与拉克斯进行联络时,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仍处于筹划阶段。因工作关系,拉克斯之前就与米莉和吉恩认识,他还与吉恩合作进行过与回旋共振有关的实验,引起了很大反响。回旋共振是磁场中的带电粒子暴露于外力中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与那时许多其他的研究管理者不同,拉克斯很喜欢聘用女性。几年前,他就将一位物理学家劳拉·罗思(Laura M. Roth)招进了他的小组。据米莉说,在她加入后,拉克斯会告诉来访者他正同“全美zui优秀的两位年轻的女物理学家”共事。

德雷斯尔豪斯夫妇开始新工作后,他们获准的研究方向是相当开放的,只有一个关键的例外。后来受到米莉盛赞并给了她和吉恩很大研究自由的拉克斯认为超导性(也就是米莉的专业)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相关研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尤其是在1957年BCS理论出炉后。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 米莉回忆起他的前老板时提到:“他更感兴趣的是利用刚刚发明的激微波和激光来研究半导体的特性。”那个时候,激光(即受激放大光辐射)以及相关的激微波(即受激放大微波辐射)都还是新兴技术,林肯实验室和其他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忙着设想其新的应用。

米莉在为员工的项目提供建议之外的工作由拉克斯提供指导,以便让她专注于超导体之外的任何领域。鉴于米莉是因为对超导性的出色研究,才被招进林肯实验室的,她对于研究方向的改变感到沮丧是很自然的。但米莉典型的风格就是将转折点视为在另一个物理学领域继续学习的绝佳机会,这源于她小时候在纽约寻找机会时顺其自然的态度,以及在她读研时费米在她脑海里烙下的深刻教诲:能够改变方向并对科学有广泛的理解,而不是成为一个短视与狭隘的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更有前途也更实际的道路。在 2007年的一次口述史采访中,米莉表示:“这项任务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因为我在另一个领域学到了很多东西。”

除了激光和激微波,拉克斯还对物理学子领域的“磁光学”产生了兴趣,磁光学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研究光和材料在磁场中的相互作用。这个领域引起了米莉的兴趣,她认真做了细致的研究。米莉曾在超导体的研究中用过磁场,但增加一个光学元件就不同了,需要学习完全不同的实验技术,这

意味着她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她解释道:“我们的想法是创造一个磁场,然后用激光来观察电子在强磁场中的运行情况。”

在接下来的大约 6 个月时间里,米莉学习了磁光学的细节知识。首先,她认真地研究了半导体,很多研究人员对半导体在计算方面的应用很感兴趣。半导体材料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导电。事实上,米莉表示,当时她在固体物理部的大多数同事都专注于研究半导体及其工作原理。那些专门研究磁光学的人希望更好地理解在固体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可以占据的能量范围或能带(energy bend)。这些知识将使研究人员对这些材料的电子特性有更稳妥的把握,从而可以将这些材料用于开发下一代电子产品。

然而,米莉从未对半导体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起初她还是感兴趣的,但在尝试研究了几种半导体材料后,她的兴趣就减弱了。对于许多同事都在解决同一个普遍问题这件事,她也没多大兴趣。米莉一直好奇心很重,她想研究一些特别的东西。因此,在磁光学的学习结束后,她决定将新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在其他元素,也就是半金属上,就从原子序数第 83 位的铋(Bi)开始。

铋是一种密度极高、放射性极弱的元素,会自然形成彩虹色的梯状结晶,通常会形成迷幻彩色的氧化锈蚀,它的小块看起来就像是电影《欢乐糖果屋》中威利·旺克工厂里的巧克力。铋的电子特性引起了拉克斯小组研究员们的兴趣,当德雷斯尔豪斯夫妇到来时,探索铋的回旋共振的实验已经在进行中了。米莉和吉恩加入了这个项目。在实验需要利用比特的强磁场磁铁时,实验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 4 号楼的地下室,这是米莉**次感受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氛围。

这个项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初步结果,但研究小组内部的冲突很快给米莉带来了挑战:一位她认为“性格难相处”的同事似乎不想跟她一起工作,可能因为她是女性,不过她也没法确定。米莉后来决定退出这个项目,寻找新的项目。她后来解释说:“没人把这件事太当回事,我有太多事情要做,如果他不想跟我合作,我也很乐意做些别的。”

为了再次寻找新的研究方向,米莉咨询了她不可或缺的科学顾问和合作伙伴吉恩。吉恩建议她研究碳元素,这是一种存在于无数化合物中的神奇元素。在之前的研究中,吉恩研究过碳的各种同素异形体,包括石墨。通过这项工作,他形成了一种观点,即碳元素隐藏着一些相当迷人的物理现象。没过多久,米莉也相信碳的电子特性隐含着独特的趣味,值得花时间对它进行更全面的研究。21 米莉在 2015 年的一次采访中指出:“这是一种具有类似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但它实际上根本不是半导体。” 她对碳特有的且未得到充分探索的电子能带很感兴趣。23“我了解到的一点知识,让我想知道为什么没人对此感兴趣。”直到那个时候,米莉和吉恩的同事们都还回避研究类似碳的这类材料,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这类材料的原子特性过于复杂,难以彻底研究,研究时也很难产生什么重要的结果。碳因具有 4 个不同的电子能带而闻名,甚至比半导体材料还多 2 个。在探究材料的电子特性时,多出来的能带会增加材料的复杂性。 2002 年,米莉说道:“我在林肯实验室的导师们都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表示并不指望我在这个项目上取得多大的进展。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在吉恩的支持下,米莉逐渐发现了研究碳的诸多好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她意识到,碳的体系所具有的某些特性让它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一个特性是其电子的有效质量(即材料中的电子受外力时,所具有的质量)很小:电子的有效质量越小,研究材料中的电子就越容易;另一个特性是电子在碳原子中可以占据的能级间隔很远,对于研究来说,比起原子密集排列,原子的能级间隔远更方便感知。

从个人原因来说,米莉也很愿意研究碳。首先,她认为这个项目几乎不存在竞争。在 2001 年的一次采访中,米莉这样解释道:“我决定要做一些节奏比较慢的项目,只有我一个人在做的,我不想和全世界竞争。”

当然了,竞争较小也意味着米莉难以定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她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中,这是一个巨大的附带好处。因为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里,她要么正怀孕,要么在照顾婴儿,要么兼而有之。2009 年,她这样说道:“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认为女性应该在 35 岁之前生孩子。于是我赶着在 35 岁之前生完了所有孩子。”

在 1959 年到 1964 年的 5 年间,米莉和吉恩共生育了 4个孩子。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是长子)卡尔于 1961 年 1月出生。2002 年,米莉表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投入工作。所以我才想去研究一些足够困难的课题,那种没有太多人研究、对于多数人来说都不太有吸引力的课题。”

在抚养孩子方面,米莉得到了敬业的保姆多萝西·特齐安(Dorothy Terzian)的很大帮助。她在米莉家工作了大约 30年,负责照顾孩子、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并在米莉和吉恩不在家的时候料理家务。

米莉的儿子保罗说:“米莉总说雇用特齐安是她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原因。特齐安养育了她自己的 5 个孩子,她对我们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候,人们期望女性跟孩子一起待在家里。米莉说,一开始,她付给特齐安的薪酬比自己挣的还要多,但是对于她的事业发展来讲,这是必要的投资。”

尽管特齐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米莉承认,在平衡家庭与工作方面,刚有孩子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研究几乎没有人关注的碳为她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她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这样解释道:“如果某天,我不得不在家里照顾生病的孩子,那也不会是世界末日。”

尽管如此,育儿假在当时还没有成为一项普遍的福利。

在生完 3 个儿子之后,米莉一共只休了 5 天假。她后来提到过,其中一个儿子是下雪天出生的,还有一个是在一个长假结束前出生的。 1976 年,她说道:“我对我的工作非常感兴趣,根本割舍不下。所以在生孩子的时候,我甚至带着公文包去医院。”尴尬的是,重返工作岗位一两天后,同事们有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她刚生完孩子。“大家会问我:‘你孩子什么时候生?’我会说:‘已经生了!我看起来难道没有变化吗?’”

那时候,米莉和劳拉·罗思是林肯实验室雇用的唯二女科学家,其他大概 1 000 名科学家都是男性。当时麻省理工学院仅有 2% 的学生是女生。 她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我们几乎是隐形的。”

可以肯定的是,米莉知道对于任何人来说,建立一个新领域都“可能是一次孤独的冒险”41:相关论文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有人读,甚至更糟,被丢进科学事业的垃圾桶中。帮助那些对新领域感兴趣的人进行联络、分享研究发现和集思广益的会议,那时还不存在。在这种不可避免地缺乏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彼此联系和合作的情况下,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对于那些在全新分支领域做出贡献的人来说,当该领域起飞后,会有巨大的机会影响未来几代的科学家。

对于米莉来说,她人生接下来的 50 年时光,证实了她和吉恩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她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我刚开始我的研究时,关于碳的论文几乎没有,在我的整个学术生涯中,这个数量一直在不断上升。”此外,在 2007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口述史采访中,她自豪地指出,这些基于碳的研究“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是,除了她的历史遗泽,20 世纪 60 年代她所做的关于碳的研究成为她一直在寻找的火花——推动了一个领域持续进步的漫长而缓慢燃烧的火花。用吉恩的话说就是,对于一个如米莉充满般好奇心的人来说,这个领域充满了希望。

作者简介

[美]马娅·温斯托克

科学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副主编,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关于女性在STEM领域的历史。曾任BrainPOP编辑部主任,以及《发现》《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等期刊的工作人员。

女童和女性权益的坚定倡导者,尤其关注STEM领域的女性,撰写了数百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发表于《科学美国人》《发现》《科学世界》等杂志。

以定制乐高设计闻名。乐高“NASA女性”设计者,该乐高玩具获得了乐高创意奖和亚马逊zui畅销玩具奖,并三次飞向太空,其初版模型被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永/久收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