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132833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1328333 ; 978-7-5513-2833-3
本书特色
资深评论人邓云球的随笔集
全景式复盘了影视歌经典与文化往事,是一本唤起青春记忆的温情之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媒体为引,用随笔形式,与读者共同追忆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视听往事。推读作者曾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从两岸三地歌坛到影视经典,从校园小说到连环画,以及报刊摊及体育赛事等。通过复盘与重新解读,催生了共同青春回忆的“时光机”,折射出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
前言
致敬九十年代(序言)
转眼间,已是21世纪20年代了。伴随“文艺复兴”的种种视觉冲击,翻看那些自己很多年前发表在各大报刊的有关文艺和视听的文字,每每内心荡起涟漪。
20世纪90年代注定是个无法复制的年代,创造了太多的大众文化奇迹。听流行音乐,看演唱会,去电影院窗口买票看电影,一家人在家里围坐追看港台电视剧集,按时收听电台广播,街头买报刊看小人书……这些属于过往的文艺生活,如今还是历历在目。
那个年代,也属于青春的我们。
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学生,*多,也不过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是我们的标志。那些属于青春的文艺生活和视听记忆,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是那么有滋有味。因为,那是属于我们青春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内容,是美好的回忆。
一颗纯朴的心,一种对美好抑或梦想生活的向往,一个拮据的钱包,构成了这种文艺生活的全部。
目录
音乐之声篇 _ 001
推读1 港乐进军国语歌坛 _ 003
话题A 香港的“文娱炮弹” _ 009
推读2 重品《搭错车》_ 025
话题B 风起云涌的港台金曲时代 _ 027
推读3 《同一首歌》是耶,非耶? _ 043
推读4 第三只眼睛看“假唱” _ 046
话题C 从歌唱家之声到央视“连环招” _ 048
推读5 “包装”的理解误区 _ 061
推读6 下自成蹊的歌者 _ 064
推读7 是“天意”,是转变 _ 066
推读8 《给我新鲜》不新鲜 _ 068
推读9 莫把花期空错过 _ 070
推读10 大陆演唱组合透视 _ 072
话题D 大陆流行乐坛的悄然变革 _ 074
推读11 批评的准确性 _ 078
话题E 岭南流行音乐的迅速勃升 _ 080
推读12 从“青歌大赛”看湖南歌坛 _ 087
推读13 让湖南歌手唱“自己的歌” _ 090
推读14 令人费解的签约 _ 092
话题F 湖南造星与乐坛往事 _ 094
银屏观澜篇 _ 099
推读15 双奖电影节聚焦 _ 101
推读16 议一议《铁道游击队》 _ 104
推读17 失之交臂的辉煌 _ 106
话题G 电影院的休闲时光 _ 108
推读18 “电视人”与“电视商人” _ 115
推读19 话说收视率 _ 117
推读20 换了角儿,乏了味 _ 120
推读21 《母亲》的精神 _ 122
推读22 “宫廷民间剧”的成败 _ 124
推读23 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 _ 126
话题H 从电视机到录像厅 _ 128
推读24 何妨多录制戏曲节目 _ 136
话题I 综艺时代骤然来临 _ 138
推读25 遍地“古城” _ 145
推读26 《武则天》一闹就热? _ 148
话题J 影视新历程里的印记 _ 150
文艺拾零篇 _ 159
推读27 奥运的真正魅力 _ 161
话题K 五环观赛的日子 _ 163
推读28 我与电台有缘分 _ 167
推读29 寻寻觅觅新专辑 _ 170
推读30 磁带柜台“三打假” _ 172
推读31 汇款单上的乡情 _ 174
推读32 作者的无奈 _ 176
话题L 与收录机和媒体亲密接触的岁月 _ 178
推读33 两箱小人书 _ 188
推读34 老爸看《三国》 _ 190
推读35 “戏曲影碟收藏家” _ 192
话题M 书报文化与家庭文艺故事 _ 194
后 记 _ 209
相关资料
港乐进军国语歌坛
在这股国语歌曲热潮中,港乐更是为国语歌曲市场增添了光彩。港乐为什么要在1993年全力进军国语歌曲市场?进军热潮的状况如何?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不如让我们来细品个中滋味。
1992热浪推向1993
1993歌坛是1992歌坛的后续,1992歌坛态势无疑提示了1993歌坛发展的方向。要分析1993年港星进军国语歌坛市场的热潮,就必须先来看看1992年香港歌坛大唱国语歌曲的战绩。
1992年亚洲华语唱片销量榜的前二十名中,三名香港歌手皆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年初,国语歌曲《潇洒走一回》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中文金曲*优秀国语歌曲大奖、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国专业推介大奖金奖、*受欢迎国语歌曲金奖、劲歌金曲*佳编曲奖、*佳作曲奖。1993年年初,国语歌曲《对你爱不完》获得香港劲歌金曲“*受欢迎国语歌曲”银奖、“劲爆家族音乐大赏”*佳歌曲奖。
这表明,1992年香港歌坛大唱国语歌曲,不仅巩固了国语歌曲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也保证了香港歌手在整个东南亚市场不受冷落。香港歌手尝到了甜头,1993年,更以百倍的热情与信心进军国语歌坛。
孰高孰低
1993年率先全力进军台湾歌坛的*新国语大碟《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中有很多歌是前一年的粤语大碟《第四晚心情》的国语版,其目的是迎合台湾歌迷的口味。
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是两位台湾知名的音乐创作者的作品。二三月间,这首歌很快登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名次及上榜时间都很不错。一曲《爱你》在台湾流行歌榜上从1992年一直保持到1993年。这首《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正好与之衔接,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势头。
香港歌手主唱的全运会主题歌《美丽的梦想》,歌曲的MV(音乐视频)被拍摄完毕后,已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演唱者因这份难得的荣耀感到激动万分,表示一定要用青春动感、活力四射的歌声唱出中国人共同的荣耀和希望。
3月,香港歌手的国语专辑《真情难收》在台湾正式发行,新唱片中收录了《无心人》《伤心》《漂流》及《假装》的国语版《一辈子的错》《我怎么舍得你难过》的国语版《情歌》。歌者还根据公司老板的意见,自己填词,唱片发行前,表示对这张专辑“比较有信心”。
港乐进军国语歌坛
1993年对于整个东南亚歌坛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国语歌曲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又如一条狂涌的河流,冲击着歌坛。
在这股国语歌曲热潮中,港乐更是为国语歌曲市场增添了光彩。港乐为什么要在1993年全力进军国语歌曲市场?进军热潮的状况如何?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不如让我们来细品个中滋味。
1992热浪推向1993
1993歌坛是1992歌坛的后续,1992歌坛态势无疑提示了1993歌坛发展的方向。要分析1993年港星进军国语歌坛市场的热潮,就必须先来看看1992年香港歌坛大唱国语歌曲的战绩。
1992年亚洲华语唱片销量榜的前二十名中,三名香港歌手皆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年初,国语歌曲《潇洒走一回》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中文金曲*优秀国语歌曲大奖、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国专业推介大奖金奖、*受欢迎国语歌曲金奖、劲歌金曲*佳编曲奖、*佳作曲奖。1993年年初,国语歌曲《对你爱不完》获得香港劲歌金曲“*受欢迎国语歌曲”银奖、“劲爆家族音乐大赏”*佳歌曲奖。
这表明,1992年香港歌坛大唱国语歌曲,不仅巩固了国语歌曲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也保证了香港歌手在整个东南亚市场不受冷落。香港歌手尝到了甜头,1993年,更以百倍的热情与信心进军国语歌坛。
孰高孰低
1993年率先全力进军台湾歌坛的*新国语大碟《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中有很多歌是前一年的粤语大碟《第四晚心情》的国语版,其目的是迎合台湾歌迷的口味。
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是两位台湾知名的音乐创作者的作品。二三月间,这首歌很快登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名次及上榜时间都很不错。一曲《爱你》在台湾流行歌榜上从1992年一直保持到1993年。这首《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正好与之衔接,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势头。
香港歌手主唱的全运会主题歌《美丽的梦想》,歌曲的MV(音乐视频)被拍摄完毕后,已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演唱者因这份难得的荣耀感到激动万分,表示一定要用青春动感、活力四射的歌声唱出中国人共同的荣耀和希望。
3月,香港歌手的国语专辑《真情难收》在台湾正式发行,新唱片中收录了《无心人》《伤心》《漂流》及《假装》的国语版《一辈子的错》《我怎么舍得你难过》的国语版《情歌》。歌者还根据公司老板的意见,自己填词,唱片发行前,表示对这张专辑“比较有信心”。
果然,唱片《真情难收》很快登上华视“台湾金曲排行榜”,并长时间占据冠军宝座;另一首专辑曲目《一辈子的错》也进入台湾“知音时间”排行榜,位居前列。
“宝丽金”制作的*新专辑《吻别》没有辜负歌迷的热望,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的制作,非常耐听。专辑中有少数歌是热门粤语歌的翻唱,像《每天爱你多一些》《还是觉得你*好》《壮志骄阳》等,号召力自然有保证;而新创作的主打歌《吻别》也一炮而红,与另一首《情网》一同登上东南亚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为了庆祝《吻别》在台发行六十万张,唱片公司还专门举行了“谁与争锋”庆贺会。
《吻别》专辑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同期发行的,让盗版带无机可乘,保护了音乐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大陆各音像商店里飘出的“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乃是原版正宗的美妙歌声。
毫不示弱
香港歌手在台湾推出并受到欢迎的国语专辑《尽在不言中》,歌迷普遍反映歌手的唱腔有所改变,音域也高了许多。这次是在六十首歌里面挑出十首歌进行录制。公司起初对这张专辑的前景有些紧张,但演唱者本人较轻松。
香港歌手在国语*新专辑《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主打歌《慢慢地陪你走》中,与出道不久但潜质颇佳的新秀对唱,结果是“一帮一,一对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3年*引人注目的是国语歌《当爱已成往事》,这是荣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新片《霸王别姬》的主题曲。《霸王别姬》以其特别的故事情节及演员阵容引人注目。这部电影未放映之前,《当爱已成往事》已为歌迷所喜爱,两者间可谓互有裨益。
歌者在完成她的“都市触觉”系列后,曲风更趋于复古,用她那“能呼唤出生命”的声音来表现这个凄美悲凉的主题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这一份无奈的爱与恨随风而逝的时候,怎不叫人掬一把同情之泪呢?
1993年进军国语歌曲市场的,不仅仅有歌星,还有影星。率先打入台湾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单曲《向着阳光走》,这一“走”便开始在台湾大热。此外,在台湾推出的93国语专辑《一天一点爱恋》及其MV,都获得好的收效;93*新国语大碟《永远是你》,温馨的名字让歌迷有一种别后重逢的亲切感。
热潮探源
今年的港星进军国语歌曲市场热潮更甚去年,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源自何处呢?
其一,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鼎盛状态后,粤语歌曲热已开始降温;相反,国语歌曲以其通俗易懂、善于表达现代人内心感受的歌词及优美而朗朗上口的旋律,日益引起人们的喜爱。台湾歌坛力推一大批偶像国语歌手,使国语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其二,香港毕竟地方不大,歌坛商业味道浓厚,歌星们竞相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且不论东南亚,单是内地市场就够他们“大干一番”了。
其三,正如1993年年初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用普通话所说:“1997就快到了,让我们的普通话和英语说得一样好。”这一番话,虽然是半开玩笑,但也是在认真地告诉香港歌手:国语要常说,国语歌曲要常唱。
1993年香港歌坛进军国语歌曲市场,这股热潮还将继续向前翻滚。
作者简介
邓云球,来自被称为“文化之城、娱乐之都”的湖南长沙,资深评论人,《长沙晚报》文艺专栏作家,曾为湖南多家电台客座节目主持人。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在广东、北京、上海、湖南等地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报刊,发表大量文艺评论、文娱报道及随笔。出版《你的新闻稿怎样才能刊发》等专著。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