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530343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5303439 ; 978-7-5753-0343-9
本书特色
1. “离得越远,我就越爱你”;千回百转、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写尽爱情的高傲与卑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特、加缪的文学导师纪德成熟之作,“我将自己蕞好的东西放进了《窄门》里”。
3. 青年学者王明睿全新译本,译者精心撰写后记。
4. 新年学者、新锐文学导师张秋子精心撰写导读。
5. 全新装帧,护封精装,特选胶版纸,藏读两宜。
内容简介
在目睹了母亲不忠的婚姻后,少女阿丽莎对爱情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哪怕青梅竹马的爱人杰罗姆就在身边,却迟迟不敢走近他。勇敢追寻皎洁的白月光,获得俗世的幸福,是否也意味着接受婚姻的一地鸡毛?人生本就不易,或许没有必要再为自己刻意搭建一道窄门。
前言
幸福是什么(译后记)
多年以前,**次阅读纪德的时候,对他的文字有些抵触:无法接受一部小说里充斥着宗教话术。当时年幼无知,不懂纪德。其实现在也并没有很懂:只是翻译了他等身著作中的一部而已,如何谈得上就懂他了呢?更何况对我们来说,西方的宗教本身就是巨大的文化壁垒。不过,正如读书时老师教诲的那样:若要钻透一本书,*好的方式就是去翻译它。一遍遍地阅读原文,一遍遍地琢磨译文,像是唐僧打扫飞虹塔,从底层一级一级地往上走,一点一点地清理边边角角,*终收获耀眼的宝塔,一切明朗起来,**遍浮光掠影般的阅读也被越来越强烈的代入感打压了下去。
“幸福是什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阿丽莎终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纪德自己一直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千人千面,而阿丽莎给出的回答是一种撕扯性的极端体现,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也折磨译者。
相关资料
也许别人会把这当成一本书,可我现在要讲的故事是我用尽全力度过的,我的美德也在其中耗尽了。我只是单纯地写下自己的回忆,有些地方记得支离破碎,我不会借用任何一种虚构去修补,去衔接。我想在说出这些时找到*后的快乐,如果努力去打磨,就会于此有损。
失去父亲的时候,我还不到十二岁。在父亲从过医的勒阿弗尔,再也没有什么能留得住母亲了,她决定来巴黎住,觉得我在这里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阿斯布尔顿小姐来和我们一起住。弗洛拉·阿斯布尔顿小姐没有家人了,她以前是母亲的小学老师,后来成了她的女伴,不久便成了挚友。我生活在这两个看起来温柔而忧伤的女人身边,这种神情我只会在葬礼上看到。有一天,父亲应该去世很久了,母亲把晨帽
上的黑饰带换成了淡紫色的:
“哦,妈妈!”我叫唤起来,“你用这颜色真难看!”
第二天,她换回了黑饰带。
我身体羸弱。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全心全意地照顾我,生怕我累着,不过没有把我养成一个懒惰的家伙,因为我太喜欢学习了。每年天气一转暖,她们两人就都认为该离开城市了,否则我会面无血色。快到6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出发前往勒阿弗尔附近的枫格兹玛尔农庄,布科兰舅舅每年夏天都会在那里接待我们。
布科兰家的房子在一座不算很大,也不算很漂亮的花园里,这花园与大部分诺曼底花园毫无二致,房子白白的,有两层,像极了再上个世纪的乡间房屋。房子上开了
二十来扇窗户,正对着花园,朝向东面,背面也有这么多窗户,两侧没有窗户。玻璃窗的格子小小的,有几块刚换过,明亮得过了头,衬得旁边的旧窗格又绿又暗。个别窗户块有些残次,父辈们管这叫作“鼓泡”,透过这些窗户看到的树歪七八扭的,邮差从这里经过时会突然驼了背。
花园是长方形的,围有院墙。房子前面是一片遮有树荫的宽大草坪,一条沙石小径往返其中。这一侧的围墙低矮了下去,好让人看到花园周围的农场,农场的边界是一条山毛榉大道,这是当地的习惯。
在房子后面,也就是朝西的那一侧,花园更显舒适。南边,在一排排贴着墙的果树前,一条长着花儿的宜人小径没有遭到阵阵海风的侵袭,因为有一道厚厚的葡萄牙月桂帷幔和几棵树护着它。另一条小径沿北墙而行,消失在树枝下。表姐妹们称它为“小黑路”,黄昏过后,她们是不会愿意去那里冒险的。这两条小径通向菜园,它在低处接续着花园,走几个台阶下去就到了。再往前走,菜园尽头的墙上开着一扇隐秘的小门,墙外有一片伐期龄短的矮
也许别人会把这当成一本书,可我现在要讲的故事是我用尽全力度过的,我的美德也在其中耗尽了。我只是单纯地写下自己的回忆,有些地方记得支离破碎,我不会借用任何一种虚构去修补,去衔接。我想在说出这些时找到*后的快乐,如果努力去打磨,就会于此有损。
失去父亲的时候,我还不到十二岁。在父亲从过医的勒阿弗尔,再也没有什么能留得住母亲了,她决定来巴黎住,觉得我在这里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阿斯布尔顿小姐来和我们一起住。弗洛拉·阿斯布尔顿小姐没有家人了,她以前是母亲的小学老师,后来成了她的女伴,不久便成了挚友。我生活在这两个看起来温柔而忧伤的女人身边,这种神情我只会在葬礼上看到。有一天,父亲应该去世很久了,母亲把晨帽
上的黑饰带换成了淡紫色的:
“哦,妈妈!”我叫唤起来,“你用这颜色真难看!”
第二天,她换回了黑饰带。
我身体羸弱。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全心全意地照顾我,生怕我累着,不过没有把我养成一个懒惰的家伙,因为我太喜欢学习了。每年天气一转暖,她们两人就都认为该离开城市了,否则我会面无血色。快到6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出发前往勒阿弗尔附近的枫格兹玛尔农庄,布科兰舅舅每年夏天都会在那里接待我们。
布科兰家的房子在一座不算很大,也不算很漂亮的花园里,这花园与大部分诺曼底花园毫无二致,房子白白的,有两层,像极了再上个世纪的乡间房屋。房子上开了
二十来扇窗户,正对着花园,朝向东面,背面也有这么多窗户,两侧没有窗户。玻璃窗的格子小小的,有几块刚换过,明亮得过了头,衬得旁边的旧窗格又绿又暗。个别窗户块有些残次,父辈们管这叫作“鼓泡”,透过这些窗户看到的树歪七八扭的,邮差从这里经过时会突然驼了背。
花园是长方形的,围有院墙。房子前面是一片遮有树荫的宽大草坪,一条沙石小径往返其中。这一侧的围墙低矮了下去,好让人看到花园周围的农场,农场的边界是一条山毛榉大道,这是当地的习惯。
在房子后面,也就是朝西的那一侧,花园更显舒适。南边,在一排排贴着墙的果树前,一条长着花儿的宜人小径没有遭到阵阵海风的侵袭,因为有一道厚厚的葡萄牙月桂帷幔和几棵树护着它。另一条小径沿北墙而行,消失在树枝下。表姐妹们称它为“小黑路”,黄昏过后,她们是不会愿意去那里冒险的。这两条小径通向菜园,它在低处接续着花园,走几个台阶下去就到了。再往前走,菜园尽头的墙上开着一扇隐秘的小门,墙外有一片伐期龄短的矮
林,山毛榉大道从左右两侧抵达这里。在西面的台阶上,目光越过树林便可看到一片高地,欣赏遍布高地的庄稼。朝天边望去,不远处有一座小村庄的教堂,晚上,空气安静下来后,能看到有几栋房子冒出了炊烟。
在每一个晴朗的夏日,晚饭过后,我们都会下到“低地花园”。我们从那扇秘密的小门走出去,来到林荫路上的一条长椅,从这里可以稍稍俯瞰风景。在离废弃采石场茅屋棚不远的地方,坐着舅舅、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在我们面前,小山谷里满是薄雾,再远处,树林上的天空像镀了金。我们待在已经昏暗的花园深处,不愿离去。回去后,我们会在客厅里碰到几乎从来都不和我们一道出门的舅妈……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晚上便就此结束了。但
我们还会时常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再晚一些的时候,就听到长辈们上楼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1869—1951),法国作家。一生笔耕不辍,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戏剧《康多尔王》《扫罗》《俄狄浦斯》、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游记《刚果之行》《乍得归来》等。1947年,因“作品内容广博且极具艺术感,在这些作品里面,他以对真理的无畏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描写了人类性格中的各种矛盾和境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简介:
王明睿,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生命之歌:基尼亚尔的音乐新神话》,译有《环七丘城》《音乐之恨》《眼泪》《音乐课》《距骨》《自杀》等。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生死场
¥8.6¥36.0 -
悉达多
¥14.3¥28.0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刀锋
¥14.7¥46.0 -
面纱
¥19.4¥49.8 -
告白
¥14.0¥36.8 -
守夜
¥15.5¥4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4.7¥39.8 -
岛上书店
¥14.7¥35.0 -
死魂灵
¥16.3¥48.0 -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八品-九品)
¥19.1¥49.0 -
绝叫(九品)
¥20.7¥58.0 -
我这一辈子
¥14.4¥38.0 -
鼠疫
¥14.4¥38.8 -
小小小小的火
¥17.7¥52.0 -
双城记
¥13.3¥38.0 -
动物庄园
¥6.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