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书亦史:苏州弹词《杨乃武》与时代

包邮小书亦史:苏州弹词《杨乃武》与时代

1星价 ¥69.1 (7.2折)
2星价¥69.1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2202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7,374页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45220223 ; 978-7-5452-2022-3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杨乃武》为中心,在苏州评弹演进与江南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中,透视一部传统书的百年生命史。全书旨在揭示传统时代一部长篇评弹书目发生、发展的历程与规律,深层次地反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整合,探寻古老评弹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规律,而这也将有助于激发评弹“文化遗产”和“艺术生产”的双重属性,推动评弹长篇书目的“常说常新”和“原始创新”,推动评弹艺术融入文化现代化建构。

目录

分序一
分序二
绪 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内容
**章 弹词《杨乃武》的成书与流衍(1911—1949)
**节 清末民初江南社会变迁与评弹书目创新
一 评弹近代化呼唤书目转型
二 谴责小说、戏曲改良的奠基与催生
二 严雪亭及《杨乃武》的“严家书”
三 《杨乃武》女艺人群体的社会透视
小结 长篇书目的创作之谜
第二章 弹词《杨乃武》的批判与整理(1949—1966)
**节 评弹“三改”与对《杨乃武》的批判
一 **次“斩尾巴”与历史转折期的严雪亭
二 评弹脚本中的《武训传》
三 “李徐档”的抵抗与溃败
第二节 评弹“整旧”与对《杨乃武》的整理
一 苏、沪两地的“整旧”差异
二 李仲康的“进步”与“坚守”
三 “接尾巴”与“翻箱底”
第三节 历史夹缝中的薪火延续
小结 政治管控下的书目之困
第三章 弹词《杨乃武》的当代表演与传承(1977— )
**节 “文革”落幕后的评弹传统书目
一 拨乱反正与传统书目的恢复
二 评弹演出市场的“断崖”之厄
三 理论界对传统书目的历史反思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杨乃武》的整理与演出
一 金丽生对《杨乃武》的整理与传承
二 “邢双档”对《杨乃武》的整理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杨乃武》传承
一 《杨乃武》的当代传人和书场演出
二 作为非遗的《杨乃武》的保护
小结 传统书目的当代传承之惑
余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一:《 杨乃武》传承人口述资料及部分传人简介
附录二:杨乃武案概要及大事记
附录三:杨乃武案部分史实资料
附录四:杨乃武案原型人物与弹词本人物对照表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讯,社会学博士、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曲艺专委会主任,入选江苏省首批“名师带徒”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首批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出版专著有《苏州艺术家研究》(金丽生卷;邢晏春、邢晏芝卷)、《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听声·耳畔苏州·评弹》、《弦索烟云:苏州评弹口述历史》、《梦入江南烟水路》、《被重新建构的传统》、《小书亦史:苏州弹词〈杨乃武〉与时代》等,在《光明日报》《中国戏剧》《戏剧艺术》《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曲艺》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百余篇,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奖、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