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1162411
  • 装帧:盒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01
  • 出版时间:2024-11-14
  • 条形码:9787541162411 ; 978-7-5411-6241-1

本书特色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莱蒙特史诗巨著

◎ 以四季更迭,展现波兰大地上的苦难生活与斗争

◎ 资深译者、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林洪亮SHOU次波兰语直译


内容简介

《农民》是波兰作家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刻反映20世纪初波兰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状况的长篇小说。因为这部巨著,莱蒙特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共分为四卷:《秋》《冬》《春》和《夏》,以四季更迭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反抗斗争。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富农波利那及其家庭。波利那为了增加土地,娶了年轻美丽的雅格娜,这一行为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故事的发展,波利那家族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在反对地主盗伐公有森林的斗争中,农民们的反抗情绪达到了高潮。但*终,由于沙俄占领者的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失败告终,许多参与斗争的农民被捕入狱。《农民》不仅深刻地描绘了农村的各种人物,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乡风民俗、四时景物和美丽风光。小说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大段描写性的叙述语言带有优美的散文诗的韵味。这部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使莱蒙特荣获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赞《农民》为“伟大的民族史诗式作品”,认为它“把波兰农民的命运放置在四季更替的背景里,是一曲生活的颂歌,具有广泛的重要意义”。2023年,《至爱梵高》导演多洛塔·科别拉将莱蒙特《农民》改编为油画电影,获2024年奥斯卡*佳创意提名。

作者简介

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W?adys?aw Reymont,1867—1925),杰出的波兰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年轻时曾学过裁缝,当过铁路工人、土地测量员、商店店员、储木场的推销员、流浪艺人和修道士。这些经历让他对沙俄占领下的波兰社会有了广泛且深入的了解。
19世纪80年代,莱蒙特开始了文学创作,书写了反映了农民、城市贫民和流浪艺人的苦难生活的小说,叙事真实,结构严谨,语言精练。1894年,他随朝圣者前往琴斯托霍瓦采写朝圣活动,后发表了一组题为《明山朝圣记》的通讯,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女喜剧演员》(1895)和《发酵》(1896),以及揭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状况的《福地》(1899)。
莱蒙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农民》,该书共四卷:《秋》《冬》《春》《夏》。这部作品以四季更迭为背景,表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英勇抗争的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描写,使其成为波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使莱蒙特荣获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农民》,莱蒙特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如《幻想家》《在普鲁士的学校里》《吸血鬼》等中短篇小说,并出版了历史小说三部曲《1794》,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波兰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W?adys?aw Reymont,1867—1925),杰出的波兰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年轻时曾学过裁缝,当过铁路工人、土地测量员、商店店员、储木场的推销员、流浪艺人和修道士。这些经历让他对沙俄占领下的波兰社会有了广泛且深入的了解。
19世纪80年代,莱蒙特开始了文学创作,书写了反映了农民、城市贫民和流浪艺人的苦难生活的小说,叙事真实,结构严谨,语言精练。1894年,他随朝圣者前往琴斯托霍瓦采写朝圣活动,后发表了一组题为《明山朝圣记》的通讯,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女喜剧演员》(1895)和《发酵》(1896),以及揭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状况的《福地》(1899)。
莱蒙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农民》,该书共四卷:《秋》《冬》《春》《夏》。这部作品以四季更迭为背景,表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英勇抗争的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描写,使其成为波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使莱蒙特荣获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农民》,莱蒙特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如《幻想家》《在普鲁士的学校里》《吸血鬼》等中短篇小说,并出版了历史小说三部曲《1794》,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波兰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莱蒙特于1925年12月5日病逝于华沙,终年57岁。他的作品不仅在波兰,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