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人文与社会译丛
- ISBN:780657857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518
- 出版时间:2005-05-01
- 条形码:9787806578575 ; 978-7-80657-857-5
本书特色
也许是城镇规划史上惟一*有影响的著作,……也是一部极富文采之作。
——《纽约时报书评》
有史以来关于城市的*出色著作之一……并无故作高深的方法,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睛与心灵,但它以其精妙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何处。
——威廉·H.怀特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对于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极具借鉴意义。
前言
此书是对当下城市规划和重建理论的抨击。同时,更主要的也是尝试引介一些城市规划和重建的新原则,这些原则与现在被教授的那些东西——从建筑和规划的流派到周末增刊以及女性杂志——不同,甚至相反。我所进行的抨击不是对重建改造方法的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或对城市设计形式的吹毛求疵。恰恰相反,我要抨击的是那些统治现代城市规划和重建改造正统理论的原则和目的。在叙述不同的原则时,我主要要讲述一些普通的、平常的事情,比如,什么样的街道是安全的,什么样的不是;为什么有的城市花园赏心悦目,而有的则是藏污纳垢之地和死亡陷阱;为什么有的贫民区永远是贫民区,而有的则在资金和官方的双重压力下仍旧能自我更新;什么使得城市中心迁移了它们的位置,什么(姑且言之)是城市的街区,在大城市中,即便有的话,街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工作。简而言之,我将讲述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怎样运转的,因为在城市改造中这是知晓何种规划、何种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活力,何种实践、何种原则将窒息城市特性的惟一方式。有一种一相情愿的神话,那就是,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金钱——金钱的数目通常以数千亿美元计——那么我们就能在十年内消除所有的贫民区,在那些空旷的、毫无生气的灰色地带——它们在过去和过去的过去曾是郊区——扭转衰败的趋势,为那些四处观望的中产阶级找到一个家,为他们找到一个缴税的地方,也许甚至还能够解决交通问题。但是请看看我们用*初的几十亿建了些什么:低收入住宅区成了少年犯罪、蓄意破坏和普遍社会失望情绪的中心,这些住宅区原本是要取代贫民区,但现在这里的情况却比贫民区还要严重。中等收入住宅区则是死气沉沉、兵营一般封闭,毫无城市生活的生气和活力可言,真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些奢华的住宅区域试图用无处不在的庸俗来冲淡它们的乏味;而那些文化中心竟无力支持一家好的书店。市政中心除了那些游手好闲者以外无人光顾,他们除了那儿无处可去。商业中心只是那些标准化的郊区连锁店的翻版,毫无生气可言。人行道不知道起自何方,伸向何处,也不见有漫步的人。快车道则抽取了城市的精华,大大地损伤了城市的元气。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这是对城市的洗劫。在表面之下,这些“成就”比它们可怜兮兮的表面假象还要寒碜。从理论上说,这样的规划行为应对周围地区提供帮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典型的情况是,这些被肢解的地区生发出快速增长的恶性肿瘤。为了以这样的规划方式来给人们提供住宅,价格标签被贴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每一个按照价格被分离出来的人群生活在对周边城市日益增长的怀疑和对峙中。当两个或更多这样对立的“岛屿”被并置在一起时,就被冠以“一个平衡的街区”的美称。垄断性的购物中心和标志性的文化中心,在公共关系的喧闹之下,掩盖着商业还有文化在私密而随意的城市生活中的式微。这样的“奇迹”竟然可以实现!被规划者的魔法点中的人们,被随意推来搡去,被剥夺权利,甚至被迫迁离家园,仿佛是征服者底下的臣民。成千上万的小企业被拆,它们的业主们就此被毁掉,却连一点补偿的表示都没有。完整的社区被分割开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做的结果是,收获了诸多怀疑、怨恨和绝望;这一切无法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法不相信。芝加哥的一批神职人员惊骇于按照规划进行的城市改造产生的结果,他们问道,当约伯写下以下文字时,他会是在想着芝加哥吗?瞧啊,这里的人们就这样改变了邻居的地界……把穷人赶到一边,密谋欺压那些无亲无故者。他们在不是他们的土地上收获果实,在从别人那里夺来的葡萄园里粗暴地把藤蔓折毁……从城里的街道上传来阵阵哭喊声,街上躺着的遍体鳞伤的人们呻吟不止……如果是的话,那他心里想着的也是纽约、费城、波士顿、华盛顿、圣路易斯、旧金山以及其他许多城市。当下城市改造的经济法则是一个骗局。城市改造的经济运作原则并不是像城市更新理论声称的那样完全依赖于对公共税收补贴的合理投资,而是还依赖于来自众多孤立无援的改造受害者的大笔非自愿补贴。作为这种“投资”的结果,城市从这些地皮上得到的退税增加了,但这仅仅是一个海市蜃楼;被无情摆弄后的城市是一个被肢解了的混乱城市,要消除城市解体和混乱现象则需要增加大笔公共资金,相比之下,得到的退税则是那么可怜巴巴。进行有规划的城市改造的手段与其要达到的目的一样可悲。同时,所有城市规划的艺术和科学都无助于阻挡大片大片城市地区的衰败——以及在这种衰败之前毫无生气的状态。肯定地说,我们不能把这种衰败归咎于缺少应用规划艺术的机会,这样的艺术到底是不是得到了应用并不要紧。让我们来看一看纽约的“晨边高地”地区。从规划理论的角度看,这个地区根本不应该有问题,因为它拥有大片的公园区、校园区、游乐休憩场以及其他空旷场地。这里有足够多的草地,还拥有一块舒适的高地,有着壮观的河流景观。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教育中心,有着辉煌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神学院、朱丽亚音乐学校,以及其他六七个闻名遐迩的学校,还集结了众多一流医院和教堂。这儿没有工业。这儿的街道大致分成几块,以避免侵入那些坚实、宽敞的中上阶层房屋的私人领域,造成“不和谐的用途”。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早期,“晨边高地”很快就变成了贫民区,那种人们害怕在里面走路的真正的贫民区,以致这种情形对周围的机构和学校造成了危机。这里的人与市政府的规划者们一起,应用了更多的规划理论,消灭了这个地区*破败的地方,建成一个中等收入者的合作住宅区,配有商业中心、公共住宅区,到处都点缀着阳光、风景,还有空气。这个项目被称赞为拯救城市的一个大手笔。但是此后,“晨边高地”的衰败过程则越发迅速。这并非一个不公正或不相关的例子。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依照规划理论,恰恰是那些不该衰败的地区在走向衰败。同样重要却不太被注意的是,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按照规划理论,那些该衰败的地区却拒绝走向衰败。……
目录
**部分城市的特性
一人行道的用途:安全
二人行道的用途:交往
三人行道的用途:孩子的同化
四街区公园的用途
五城市街区的用途
第二部分城市多样化的条件
六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七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
八小街段之必要
九老建筑之必要
十密度之需要
十一有关多样性的一些神话
第三部分衰退和更新的势力
十二多样性的自我毁灭
十三交界真空带的危害
十四非贫民区化和贫民区化
十五渐次性资金和急剧性资金
第四部分不同的策略
十六对住宅的资助
十七被蚕食的城市与对汽车的限制
十八视觉秩序:局限性和可能性
十九拯救和利用廉租住宅区
二十地区管理和规划
二十一城市的问题所在
致谢
索引
作者简介
简·雅各布斯(1916-),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1968年迁居多伦多,此后她在有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担任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的顾问。1974年成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还有《城市经济学》(1969)、《分离主义的问题。(1980)、,城市与国家的财富》(1984)、《生存系统》(1993)。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