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0190672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无法辩别时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05-08-01
  • 条形码:9787801906724 ; 978-7-80190-672-4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探讨市场经济和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同要求,论证了中国处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处于初级阶段。本书比较了中西方国家实现社会保障职能的差异性,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结构与功能的经验,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不同层次与类型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
·中国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保障建构的基本思路只能是非均衡发展的政府干预式的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应该是以人为本,共同参与,多元与多层相结合,实现公正、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政府必然是为全民服务的政府。

内容简介

**章主要介绍市场经济及其社会风险特征、在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不同要求等问题。现代社会保障先后出现于欧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基于维护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秩序,资本主义政府权衡利弊,引入社会保障制度以修补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措施。社会保障因而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一方面,应对市场失灵产生的社会风险推动了社会保障的供给;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完善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化。
  本书所探讨的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理论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完全市场经济是在成熟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含义上使用的。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的显著变化,社会将形成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不同要求。伴随不完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也将是一个逐步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完善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第二章集中分析了当代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福利模式所呈现出的制度特点,并从优势、不足以及改革走向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不同社会福利模式的制度设计、制度运行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的互动发展关系。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主要概括,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要求出发,设计、制定、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直到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经验当中,可以借鉴他们基于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与理论创新中形成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理论成果。在当前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就现代市场经济而言,新古典综合理论仍然是指导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主流意见,政府社会职能的履行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结合,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对市场失灵和市场不足进行干预以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优化组合,使资源的再配置成为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必要补充。政府要通过社会保障公共品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竞争力。政府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构中的基本作用包括:一是进行立法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制;二是发挥社会保障作为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经济社会功能;三是发挥社会保障作为微观发动机制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四是尊重社会民意,鼓励社会参与,建立社会保障资源整体分配的合理机制。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放弃提供公共品和追求健康经济环境的责任。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结构与功能实现具备的共性特征问题。本书探讨的成熟市场经济形态是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市场经济国家,对这些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共性特征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归纳,既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共支出理论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新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保障与成熟市场经济形态的内在联系。从支出的来源看,社会保障支出涉及公共部门的支出和私人部门的支出两个不同领域。就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讲,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支出与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提高社会保障的综合福利水平,依赖于增加更有利于提高就业与资源利用水平的部门支出比例。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支撑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区分:**个维度是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作用层次;第二个维度是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作用类型。从作用层次来讲,可以区分为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高端组织制度建构和低端组织制度建构;从作用类型角度来讲,可以区分为制度构成类的支撑体系和制度运行类支撑体系。市场经济体系的层次建构特征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发展程度,同时决定了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能组织实施的程度与性质,以之判定社会保障制度的传统属性与现代属性。从正式制度构成的角度讲,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建构影响存在不同的作用途径。构成性的支撑体系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构成要素的规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建立的*基本的原则,如社会保障的主体性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途径与管理规定、保障对象与受益制度的规定等,主要影响到社会保障的结构特征;制度运行类支撑体系则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定性,旨在保护进入市场的各个社会保障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构成处理相互关系的依据,主要依赖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该两维观察视角建构了成熟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互动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四章的要点在于列举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的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所产生的应对风险的要求。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随意性较大,缺乏公共品服务与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必须坚持的公平、效率与社会团结的基本原则。这同样体现在社会保障公共品的结构设计方面。结构设计可以从对人群的社会保障提供与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人群的社会保障提供可以进一步从城乡分割及城乡的次级化的角度进行考察,所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从城镇社会保障的次级化角度进行考察的一个视角。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显然不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结构相比较。在中国,教育、劳动就业、住房、公共卫生等内容还没有自觉地系统化地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目前只是停留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项目的区分。
  第五章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实现社会保障职能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的实际差异性,论证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的确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组织等制度体系构成了社会保障的必要制度环境。处于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制度环境与制度基础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些不同国家进行制度复制的困难。政府与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相应责任分工,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直接联系的,因为生产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分配与再分配的可能选择。社会保障增进社会福利的程度必须受到具体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也意味着借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注意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的基本特征。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的互动发展,存在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整体性的战略性思考和制度设计。一个制度体系,尤其像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反映本民族本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移植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存在运用条件、文化背景、制度依赖性等差异的制约,甚至仅仅是技术条件的约束性,也会导致制度运行的失真乃至失误。
  第六章提出了进行中国社会保障不同层次与类型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从政策选择的角度来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应该立足于现阶段的国情,系统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准确把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提出适当的、切合现实需要的社会保障基本理念与制度目标,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应该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实施社会参与式的社会保障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与多层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综合经济社会功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社会团结提升社会资本。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是适应小康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只有参与其中,社会弱势群体的意愿才能得到表达,利益也才能得到制度方式的保证。从这一意义上讲,政府必然是全民的政府。
  基于不完全市场经济形态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保障建构的基本思路只能是非均衡发展的政府干预式的发展道路,是由基础性、选择性和补充性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多元及多层特征的整合制度体系。

前言

  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在学习、甄别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实践体系。从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社会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国加入WTO极大地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步伐,加速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需要。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却迟迟不能脱离“转轨”的羁绊,长时间纠缠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技术性环节,反而在中国社会保障理论探讨方面显得十分薄弱,缺乏长足的进展。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书作者万明国博士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理论前提的思考。选取市场及市场的发展这一视角,探讨西方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互动发展规律,并通过剖析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几个各具不同市场经济特征的国家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有益参照。万明国博士认为,市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构必须关注的前提,然而,没有超脱于社会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深化过程,既需要“市场内的制度建构”,也需要“市场外的制度建构”,即维护和支撑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经济社会制度建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兼备市场内与市场外的双重制度支撑体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建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取决于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和市场结构、机制等条件的完善程度。因而,可以认为,市场条件及其制度基础与现代社会保障的互动发展是分析中国社会保障的一个有益的理论平台。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引起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与社会保障改革实践的空前热闹和改革的激情相比,社会保障的真实状态并未让人感到坦然。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本书作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关键是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中国自身的市场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发展不够协调,超前与滞后于市场要求的制度设计同时存在,不适应甚至违背了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状况。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不完全市场经济”的概念是一个相当大胆的理论尝试,从作者的论述来看,不完全市场经济用来描述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的确有其合理的地方,值得进一步进行探讨。  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国情应该确立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基石”,这种“基石”既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及政府管理等各个层面的规定性,又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行过渡的波动,因而,这种“基石”在提供出发点的同时,也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平台。纵观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的过程,只有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地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建构的一般规律中,准确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发展规律,从而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设计出适合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路径。本书研究的结论表明,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应该充分考虑现实的市场条件与制度基础,立足于中国的国情,顺应不完全市场经济形态向成熟市场经济形态过渡的历史进程,确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理念、目标、体系结构与评价标准,因而,必须确立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思路。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基础上修改写成的。由学术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给予该博士学位论文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万明国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从成熟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经济的比较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选择与效应问题,在国内尚属首次,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答辩委员会同时认为,该论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资料翔实、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反映了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创新科学研究的能力,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作为万明国同志的博士生导师,我在指导其论文写作过程中,感到他研究作风踏实严谨,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善于开拓创新。这首先得益于他对知识学习的虔诚追求。万明国同志多年生活和工作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贫困乡村,同时有10年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经历。十分熟悉中国农村、城市地区的经济与生活环境,对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着深切的感受。多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联系实际拓展理论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也能从务实的角度进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积极响应国家机构改革分流的精神,主动放弃比较优越的政府机关单位来到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完全是出于一种求知求学的热忱,在校学习期间始终表现出勤于研究探索、勤于学习思考的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书稿中,作者首次从市场化背景下制度演进的分析视域,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方法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进行了创新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社会保障与市场条件互动发展的整体协调的科学建构思路。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基础性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提出了社会保障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或判定标准并不存在统一的理解,事实上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也不止一种形式。由于基本政治制度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程度相差悬殊;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行为不尽一致,这就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地域性、阶段性和制度性特征。立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互动发展规律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本书的研究旨在从基础理论角度探索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影响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制度因素与制约机制,提供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思路和制度设计,使政府在履行社会保障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二是运用了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有所创新。从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视野多角度地考察了市场条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决定性影响,率先提出了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制度分析的研究思路,对反思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是结构清晰,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研究的过程呈现出清晰的思路。首先通过揭示市场经济形态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现象及规律性,提供了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形态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历史经验的制度框架与影响因素的识别。然后,具体分析中国社会保障面临的制度建构环境与要求,揭示社会保障建构的制度基础与市场约束,既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单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随意性,造成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重,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决策的社会参与,使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更为有效,有助于推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建构的双重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讲,指导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必须尽快跟上。  期望他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更加勤奋努力,不断进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文献综述
  三 力求解决的问题及创新
**章 市场经济、不完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
  **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社会风险特征的演变
    一 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三 成熟市场经济阶段
  第二节 社会风险分散机制的演进与经济效应
    一 个人理性向社会理性过渡的社会风险分散机制
    二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经济效应描述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市场经济形态的双重嵌入
    一 社会保障在本书中的界定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组成部分
    三 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市场经济运行制度环境
  第四节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
    一 不完全市场理论与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界定
    二 不完全市场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
    三 不完全市场经济与过渡经济
    四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五 不完全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保障需求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分析模式
第二章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
  **节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的特征
    一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有益经验
    二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困境
    三 德国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的改革动向
  第二节 美国社会保障模式的特征
    一 社会保障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完善
    二 美国社会保障模式存在的不足
    三 美国社会保障的*新改革动向
  第三节 英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制度特征
    一 社会保障理念与政策的演变
    二 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三 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不断创新
    四 完善现金给付与实物给付的综合安全网
第三章 成熟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节 社会保障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适度增长规律
    一 双部门相同增长率条件下的公共支出效应
    二 双部门不同增长率条件下的公共支出效应
    三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决定
  第二节 货币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媒介
    一 作为符号货币的社会保障职能
    二 作为制度货币的社会保障安排
    三 社会保障依赖于货币媒介的实现过程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改革趋同性增强
    一 社会保障改革力求适应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
    二 协调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矛盾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存在制度差异的本质
    一 社会保障具有相似的运行机制与制度结构
    二 社会保障体现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责任的适当分工
  第五节 社会保障功能实现的三个不同层次
    一 工具性问题
    二 权利性问题
    三 社会资本问题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一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更大的社会保障
    二 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第七节 社会保障体系重构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八节 对本章的几点补充
    一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共性特征
    二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支撑体系的特点
    三 “非典型”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建构问题
第四章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状况
  **节 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演进特点
    一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
    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困境
  第二节 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一 宏观经济与社会结构
    二 家庭资产分布状况
    三 财政体制
    四 民本与民主并存的政治文化环境
    五 市场经济体制状况
  第三节 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特征
    一 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风险特征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
    三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风险分析
    四 社会保障体系的市场制度环境特征
    五 发行国债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思考
  第四节 本章的补充讨论
第五章 中西社会保障建构的制度基础比较分析
  **节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构成基础的企业制度的差异性
    一 企业制度支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属性
    二 中国企业构成社会保障制度支撑的特征分析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基础的差异性
    一 市场制度建构对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影响
    二 市场制度建构形成了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方式的制度差异性
    三 市场制度建构形成了社会保障市场运行环境的差异性
  第三节 社会保障财政税收制度中西差异性的制度分析
    一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与财税制度存在对应关系
    二 中国社会保障的财税支持存在计划经济特征
  第四节 政府作用与介入方式的制度差异分析
    一 政府介入的一般途径与社会保障职能
    二 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社会保障的特点
    三 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第五节 社会保障社会参与过程的制度性差异分析
    一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决策
    二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决策
  第六节 对本章制度基础分析的补充讨论
    一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的理论定位
    二 谨慎地学习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经验
第六章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对策分析
  **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基本理念
    一 中国社会保障建构面临新的机遇
    二 社会保障基本理念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制度目标
    一 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选择与目标确定
    二 中国社会保障建构的出发点与基本原则
  第三节 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履行
  第四节 探索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制度创新
    一 设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准均等化的财政政策原则
    二 准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条件
    三 实施准均等化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方案的基本思路
    四 发挥货币制度体系及国债工具的作用
  第五节 适应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构
    一 以促进就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先目标
    二 合理构建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 合理构建选择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 谨慎构建补充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节 加强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与评估
结束语
  一 多元化的制度安排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选择
  二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并不能代替其他经济与社会政策
  三 借鉴国外经验需要谨慎
  四 加入WTO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五 私人部门与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也是至关重要的
  六 划拨国有资产充当社保基金的政策实践急需有所突破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万明国,男,1967年4月生,湖北广水人,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广水市农业局、乡镇政府、武汉市委机关等单位工作,现任教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聘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及公共管理理论与政策等。近年来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纵向、横向课题研究,撰写了《中国过渡期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分析》、《国债的货币化效应分析》、《从科学发展观审视小康社会的社会保障》等近20篇文章,参著《社会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一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