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玉树-周颖南文库(卷十二)

南国玉树-周颖南文库(卷十二)

1星价 ¥27.0 (5.5折)
2星价¥27.0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3068856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06-06-01
  • 条形码:9787303068852 ; 978-7-303-06885-2

本书特色

周颖南1929年生于福建仙游。1950年南渡印度尼西亚创业,1970年举家迁居新加坡。他是成功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目前他的公司已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中国北京、成都等地投资创办20余家餐厅,年经营额3000余万美元,并于2001年3月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周颖南也是著名的海外华文作家、文艺理论家、鉴赏家,被誉为“南洋一枝笔”、儒商代表。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文集多部。 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开辟了“周颖南文库”收藏其作品,他是获此殊荣的海外**人。《周颖南文库》共15卷本,本书是其中之一《南国玉树(精)》,是对周颖南先生和他文学作品的赏析以评论。

内容简介

周颖南先生才华横溢、著述颇丰,人称“南洋一支笔”。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周颖南并不是*富有的,但却是极有文化底蕴、深具儒商品位的。周颖南先生禀性爽朗,长于辞令,喜交际,善言谈,且富于幽默。他的文风朴实,笔墨圆熟,涉猎领域广阔,笔触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报告等各种文学式样。先生成就*大的当属散文,以其爱国侨胞的视角撷取海外和中国内地的生活素材;其散文中尤以特写、游记、专访、书信、序跋、书评、画论等形式为多。本书是对周颖南先生和他文学作品的赏析以评论。

目录

读周颖南先生的散文
《南国声华——周颖南创作40年》序
对中华文化执拗的爱
——记周颖南
《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序
《南国情思》序
语可诲人光可鉴物
——《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序
《迎春夜话》序
“客子光阴诗卷里”
——读周颖南先生散文
《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读后感
《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读后感
周颖南和他的文库
周颖南现象
羡君椽笔作鸿文传世留名海外闻
——读《周颖南文集》
今天,高兴地见到了您!
钟情
文化火种的传递人
——读周颖南先生文集随想
龙胆文心
——我看周颖南先生
薪传不灭在他方
佛光
南洋情思
——简评周颖南的散文创作
高擎中华文化大纛的儒商战士周颖南
——敢论儒商文学的崛起
记下值得永远纪念的
——《周颖南文集》读书札记
作家·学者·富豪
——记周颖南
说浑金道璞玉
——周颖南海外创作40年研讨会拾萃感怀
既善经营又爱文学
——记新加坡亦文亦商的著名人士周颖南。
新加坡著名作家周颖南
火炬颖秀南国声华
——记周颖南先生的新闻特色和活动
文坛健将企业闻人
——《世界华人名人传》
蔚蓝的远方
——《周颖南文集》编后遐想
《南国情思》编余漫笔
架设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座彩桥
——《周颖南与中华文化》序
为了对中华文化执拗的爱
海外奇人
——访新加坡著名企业家周颖南
一手算盘一手笔墨
——记新加坡作家周颖南
南洋一枝笔
——在新加坡访问周颖南
周颖南与中华文化
赤诚游子心
——新加坡作协名誉主席周颖南散记
故国长牵游子情
——访周颖南先生
心有灵犀一点通
——记我与周颖南先生的交往
百年难遇的“豫园雅集”
海外文艺家周颖南先生
《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序
《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编后记
周颖南的散文及其艺术观述评
从《迎春夜话》到《颖南选集》
——文坛拾萃
《迎春夜话》读后
读周颖南的《迎春夜话》
《迎春夜话》读后感
周颖南和他的《迎春夜话》
周颖南《迎春夜话》读后感
周颖南散文创作的印象
促进文化交流的饮食业集团
从孔府喜宴到红楼烹饪
——周颖南先生的“美食文化”
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交流
——访新加坡酒楼餐馆业公会会长周颖南
上海药膳轰动海外总统名人赞不绝口
——上海福寿宴在新加坡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使者
——新加坡酒楼餐馆业公会主席周颖南三访沈阳
豫园雅集新词并序(外一首)
读《海外庐诗》赠虚之并别西浪奕欢乃炎光汉
振夏颖南列山兼呈神户耀堂(外六首)
赠周颖南先生十首次潘丈韵(外一首)
潘受、颖南、列山、芝青女士等元旦过访
酒后赋此志感(外一首)
怀雪予并寄抱一颖南(外二首)
赠颖南紫山图(外二首)
赠周颖南
读《迎春夜话》四首
题周颖南先生印赠紫山老人草书诗稿
题周颖南印赠紫山老人草书诗稿
题俞平伯先生《重圆花烛歌》长卷(外一首)
读《迎春夜话》
颖南先生《迎春夜话》
《星马人物志》读后感赋
赠周颖南
题《玄隐庐诗》
展开全部

节选

“客子光阴诗卷里”
——读周颖南先生散文
中国有诗国的佳称,其实中国也是散文大国。如果说《诗经》是**部
诗歌总集,堪称诗歌始祖的话;那么,散文始祖——被人认为是**部散文
总集的《尚书》,则更要早于《诗经》约700年。西方文学中诗、戏剧与小
说较为发达,而散文薄弱,像样子的作品,大体说来是16世纪以后产生的,
才成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并出现了像样子的作品。“五四”时期,散文是文
学宝座上的皇冠,成就*大,这是鲁迅先生的诊断。可惜,后来散文受政治
挤压,审美本性失落,长期寂寞冷寥,近年来方再度中兴。散文是文学母体
,有成就的作家,不管他是主攻小说,还是以诗歌著名,没有不写散文的。
周作人、朱自清主要成就在散文自不必说;鲁迅以小说成名,但他的《野草
》《朝花夕拾》,也都是“五四”时期散文上乘之作;郭沫若以诗歌、戏剧
擅胜场,但他的散文数量,在他作品中所占比重很大;冰心是诗人、小说家
,她的散文《寄小读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茅盾、郁达夫、巴
金、老舍,也都是既写小说,也留下许多散文名篇;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
派诗人,他们也都写下了火一般的散文。有“南洋一枝笔”、“文坛健将”
、“文化奇人”之称的周颖南先生,能操多种文学样式,纵横驰骋,自然散
文也必然会成为他不可少的重要的表达手段。选收在《周颖南文集》中作品
,散文的比重远大于小说、诗歌、评论各类。这里,虽然还不足以反映周颖
南先生散文创作的全貌,颖南先生散文还有见诸于《迎春夜话》《颖南选集
》中。然而,这40多篇内容丰赡的散文,或可窥出颖南先生散文丰采之一斑
?
散文有作家散文与记者散文,特色各具,后者如萧乾散文。颖南先生,
文学起步于报界,一度是南洋一位名记者,他的散文创作偏重于记者散文一
格。这类散文,大多不加雕饰,朴实自然,以其清新隽永见长。
我固执地认为:“真”是散文的生命。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耳熟能
详的话题,可是做起来岂是易事?对生活状写的客观真实,自己心灵抒发的
主观真诚,必须摒除各种杂念,玉壶冰心。一种有真意、真情、真趣的作品
,*难能可贵。颖南先生散文,对众多亦师亦友的文坛名宿,字间行里浸润
着一片真挚之情,这且按下再说;即便某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带有酬酢之
作性质的文章,亦难责其真诚。这里选收的颖南先生散文起自60年代中,下
迄90年代初,前后达四分之一的世纪之长,历史跨度大,文章质量势难平衡
。某些写于60年代中的作品,受当时国内某种理论思潮的影响,豪壮中难免
渗入偏执,这是时代制约,无可奈何。但他出于一片对故国、故土、对人民
的热爱,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的热切向往,是无可怀疑的。这里我想到巴
金老人,在编完自己全集后写的《后记》——题为《*后的话》中回顾他五
六十年代文章时,说的一段话:
“我不能离开人民,我准备‘改造自己,从头做起’。说是换了一支笔
写新人新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的路’,这样才可以解释我的思想、
我的文笔的改变,我甚至承认自己投降。从此我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发表了新的文章,这些文章被称作‘歌德派’。回顾它们的产生,我并不
后悔我写了它们。即使我写了自己不想说的话,即使我写了自己所不理解的
事情,我也希望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的文章会起一点好作用。我的感情是
真诚的。”“不少的知识分子都是这样”。时间如流水,会将那些非真理性
的认识冲走,但淌泻其间的真诚,却成为永恒。
周颖南先生闽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弱冠南渡,人外籍。他自幼研读经
史,深受华夏文化熏陶。虽长居海外,而忠爱倦倦,不忘宗国。中华传统文
化,血脉相承,这是他散文*鲜明的特色。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中国历来把烹饪列人文化范畴。对于饮食,除要求色、香、味之外,还
要求形、器、环境、礼仪、风俗等全方位的审美。同时,还要求与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等文学艺术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吃中国
菜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享受。颖南先生身为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副会长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独到而精湛的见解。他对中国饮食文化应该“继承、发
扬、开拓、创新”方针的认同,就很有道理。他对饮食文化的传统,无论是
继承,还是创新,不仅有“言”,还身体力“行”。他对饮料要重视采用中
国茶的主张,我举双手赞成。他说:“饮食的‘饮’字,我们要严肃看待,
饮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海外高级酒家,重视采用中国名茶,一致认为它是
*有中国气派的饮料,*适合派上用场。一般都具备香片、水仙、普洱、寿
眉及杭菊,让客人随意选择。我们不强调采用汽水之类的饮料,除非客人有
所要求。餐后,供应新茶,品种依然任客人自由选择。此外,尚有特备各种
特级名茶,以‘功夫茶’的方式提供服务,令人回味无穷。”
餐前品茗,可以刺激食欲;餐后饮茶,能够帮助消化。中国餐馆若弃传
统饮料而不用,无异舍本求末,值得深思。颖南先生对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又绝不抱残守缺、态度保守。他力主推陈出新,力求突破。面对国际饮食
文化的冲击,中国饮食文化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绝不能因传统束缚自己手
脚。“我们不严格要求出品局限于某一菜系,只要能迎合顾客口味的要求,
我们都提倡,都给予肯定。千万不要在正宗与非正宗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这些都是凿凿之言。
一组记人之作,也许是这部文集散文中*具光彩的部分。这里有对德高
望重的文坛大师们的仰慕,有对故去的前辈的缅怀哀思。文章体式多样,有
访问记,有书信,有序、跋。比之20年前的作品,思想更深邃开阔,文字更
老到而富文采,并保持他一贯的平实自然、亲切从容的特点。可贵的是,文
章中充盈着似乎可触摸得到的圣洁的、真挚的、崇敬的情谊。但它没有过分
渲染,不做狂涛怒澜般地倾泻,叙述冷静而谦和。他的记人散文,虽然常常
是一幅画面,一个镜头,一席谈话,记下几个感人的细节,录下一段日常的
话语,但是却能勾画出难忘的人物形象,捕捉住人物的若干神韵。《一见难
忘》是回忆作者在25年前会见周恩来总理的情景。他写道:“……我奉上名
片,站在他身边的陈夫人张茜为我介绍:‘这位是《火炬报》的记者周颖南
先生。’周总理看一下名片,随即念着‘周颖南’,我的名字刚巧是‘周恩
来’的谐音,他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是总理的作风。接过一位陌生记者的
名片,轻轻地读出声来,这就使得总理亲切态度、尊重别人的风范,跃然纸
上。《雪夜记萧军》叙述对心仪已久的“出土文物”萧军老人,从结识到惊
闻噩耗的过程。娓娓道来,平实从容,更能显其情真意切,眷恋满怀,是为
至情至性文字。写冰心,写巴金,虽是一幅幅速写,但是我们可以从画面线
条上读出作者的崇敬、作者的感情、作者的衷爱。《叶圣陶与周颖南通信集
》是选自《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从1978年到1984.年间叶老与周颖南先
生共来往了259封函件。这里选出的两人几则函件,岂止是提供了文学史料?
那朴实的、相互倾谈的文字,不是既见圣老做事为人的高风亮节,也显露了
颖南先生古道热肠与赤忱一片么?
《周颖南文集》散文部分,还有一组品艺忆人的文章,如《(秋明遗墨)
前言》《(玄隐庐诗)跋》《(钵水斋近句论诗一百首)跋》《俞平伯的(古槐
书屋词)与(重园花烛歌)》等。这些作品,谈诗衡文,品画论字,洒脱自如
。不止有着美学意味,也还蕴含着作者清雅的性灵。《秋明遗墨》出版,是
为善举。《秋明遗墨》的编纂,其良苦用心,其操劳辛勤,令人肃然起敬。
散文*具有直抒胸臆的特点,散文是散文家人格的体现。所以,我一直
认为,散文是“功夫在诗外”。鲁迅的散文杂文光辉之处,在于背后有鲁迅
的伟大人格在。我以为,颖南先生散文的价值,重要的在于他数十年来,以
忧世之怀、去国之思,为弘扬中华文化、期炎黄魂于不坠而添火传薪,乐此
不疲。仁智双修,友情隆笃,一片真诚。所发之文,传递出作者高洁的人品
情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
——宋: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P32-36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