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包邮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32.8 (7.5折) ?
1星价 ¥32.8
2星价¥32.8 定价¥4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6202829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2-01
  • 条形码:9787562028291 ; 978-7-5620-2829-1

内容简介

编校说明
一、为避免内容重复,下列几篇文章未予收入:
《无字天书的中国固有宪法》一文,其主要内容已体现在收入本书的《从中国文化本位上论中国法制及其形成发展并予以重新评价》一文的第二节(丙)《宪之部分》。
《我国过去无民法法典之内在原因》一文,其主要内容也体现在《从中国文化本位上论中国法制及其形成发展并予以重新评价》一文的第四节(甲)《因义务本位而无民法法典之存在》之部分。
《中国婚姻制度之起源及其演变》一文(发表于《东方》杂志1937年春季增大号),其主要内容已经体现在收入本书的《中国往昔之婚律》一文中。
二、有些字眼或词汇,系民国时代或台湾地区惯用,不合现今大陆惯用法。根据上下文意判断,径行按现今大陆惯用法改正,以免引起误读。如:
“底”改为“的”,“狠”改为“很”,“澈底”改为“彻底”,“终久”改为“终究”,“利害”改为“厉害”,“坐官”改为“作官”,“和起来”改为“合起来”,“那”改为“哪”,“到”改为“倒”……等等。
三、有些文章中的反共惯用语,如“反共抗俄”、 “共匪”、“匪共”等,径直改为“反×抗×”、“××”等,不另作说明。
四、有些文章自然段太长,根据上下文意,适当划分段落以便阅读;有些“标题”实系原文相关段落的主题性首句,特单列一行作为标题,以便阅读。
五、除《法治与礼治之史的观察》一文之尾注改为脚注外,其它文章,原文无脚注或尾注,仅有文内夹注者,保持原状。
六、除《法治与礼治之史的观察》一文外,所有文章的脚注,均系“校勘者注”。因原文无脚注,故无需特别注以“校勘者注’,字样。
七、原拟将先生于1920和1921年出版的《孟子政治哲学》和《墨子政治哲学》两本小册子(共约8万字)收入本文集,现因文集篇幅太大,故舍之。
范忠信
2005年8月30日

目录

陈顾远先生对中国法律史学术的出色贡献(代序) …………(1)
编校说明…………………………………………………………(1)
一、中国固有法系与中国文化…………………………………(1)
二、中国固有法系之简要造像…………………………………(38)
三、从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文化的四大精神…………………(49)
四、从中国文化本位上论中国法制及其形成发展并予以重新评价…(64)
五、儒家法学与中国固有法系之关系………………………(165)
六、家族制度与中国固有法系之关系………………………(183)
七、天道观念与中国固有法系之关系………………………(216)
八、法治与礼治之史的观察…………………………………(249)
九、天理·国法·人情………………………………………(275)
十、四维八德的法律论………………………………………(283)
十一、“法”与“刑”之史的观察…………………………(380)
十二、“法”与“礼”之史的观察…………………………(385)
十三、“刑”与“礼”之史的观察…………………………(391)
十四、儒家法学的价值论……………………………………(397)
十五、儒家法学的义务观……………………………………(403)
十六、中国政制史上的民本思想……………………………(407)
十七、中国法制史上之法与令………………………………(425)
十八、“周礼”所述之司法制度………………………………(435)
十九、汉之决事比及其源流…………………………………(465)
二十、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史料提要:中国田制史上一个观察…(482)
二十一、军法起源与兵刑合一:中国法制史上一个观察…(495)
二十二、我国往昔之婚律……………………………………(504)
二十三、地方自治之政理与法理……………………………(509)
二十四、中国现行法制之史的观察…………………………(521)
二十五、中华法系之回顾及其前瞻…………………………(540)
二十六、研究中国法制史之耕耘与收获概述………………(551)
附录一:陈顾远先生自传:回顾与远瞻——八十自述……(570)
附录二:陈顾远先生法学著述总目………………………(580)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