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076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030207609 ; 978-7-03-020760-9

本书特色

独创案例版全新教材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全面提高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
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围绕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章节开头设“学习目标”,
使学习有的放矢,章节后有“小结”归纳,学习内容尽在掌握,学
习效率有效提高
紧扣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目标检测”
采用历年护考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学、考互动,直指执业证
书绿色通道
采用国际流行开本,版面新颖、活泼,适应学生阅读习惯。紧跟
护理新技术的发展,增设内容丰富的“链接”,提升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全部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及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全书共7章,包括绪论、普通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健康心理、医学心理和护理心理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等。书后附有5项心理测评量表。
本书供高专、高职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学、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社区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在职卫生人员初学时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心理活动及其实质
第2章 普通心理
 第1节 认知过程
 第2节 情绪、情感过程
 第3节 意志过程
 第4节 个性心理特征
 第5节 个性倾向性
 第6节 自我意识
第3章 发展心理
 第l节 概述
 第2节 各年龄段心理的发展
第4章 社会心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社会认知
 第3节 社会行为
第5章 健康心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与判断
 第3节 心理与健康
 第4节 心理健康的保健原则和途径
 第5节 健康的性心理
第6章 医学心理
 第1节 心理应激
 第2节 心身疾病
 第3节 心理障碍
 第4节 心理评估
 第5节 心理咨询
 第6节 心理治疗
第7章 护理心理
 第l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
 第2节 心理护理程序
 第3节 护理对象的心理护理
附录
 附录1 气质问卷调查表
 附录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5 a型行为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医护心理学基础(高专、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人格障碍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的定义,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指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
离状态,表现为根深蒂固和持续不变的适应
不良行为模式,明显地影响职业和社交能
力。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之间并无绝对界
限。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如下特征:①情
感冷漠,易冲动,行为受偶然动机和本能欲
望支配,伤害别人后无内疚感。②对自身人
格障碍缺乏自知力,常与外界发生冲突,痛
苦万分,却不能吸取教训。③智能正常,能
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及社会对这些行为的评
价标准,在法律上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责任能
力。④常形成于儿童期或青春期之前,但无
明显的日期,形成后不易改变,进人中老年
期以后由于精力下降与生活阅历的丰富其明
显程度有所减弱。
    赵某,男,28岁,离婚,初中毕业,无业。其
父系警察,常在外饮酒,酒后回家对他拳脚相
加,其母做生意应酬多,无暇照顾他,从5年级开
始不愿读书,常到游戏室玩电子游戏,学校发现
后告诉其父母,其父每天早上送到学校门口后,
等其父走后又溜出学校出去玩。升入初中后学
习成绩差,对学习更没有兴趣,常不上课在外游
荡,认识几个小流氓,在一起吸烟、喝酒,常在一
起抢劫勒索小学生,一次威胁一名6年级的男生
到偏僻处。抢了这名男生的身上的钱并脱光他
的衣服,让他次日来赎,受害男生家长报案,受
到学校处分。勉强初中毕业,不愿参加工作,父
母给他的钱很快花光,找亲戚借,时间长了,亲
友知道他的恶行,都不借钱给他,就撒谎骗朋友
的钱。3年前其父胃癌手术,其母亲要其陪床遭
拒绝,直到其父去世也没有到医院探视。1年前
结婚,婚后常发脾气,打妻子,婚后半年妻子到
娘家住,患者到岳母家闹事,砸碎岳母家的电视
等物品,并把岳父打伤被刑事拘留,3个月前
离婚。
(二)人格障碍分类及其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1986,日内瓦)在ICDiO
(International C 1 assification 0f Diseases,国际疾
病诊断标准)里把人格障碍分为以下10类:偏
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
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强
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
型人格障碍,其他人格障碍,未特定的人格
障碍。
    现就lCD.10中提及的几种主要类型的人
格障碍描述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又叫妄想型人格。
其特征为:过分敏感,怀疑,常无根据地认为自
己会遭人伤害,未经证实便怀疑朋友、同事或
配偶的忠诚。争强好胜,自尊心过强,对嘲笑
与羞辱不能宽恕并怀有强烈的报复心理。看
问题主观片面,失败的时候,时常迁怒于他人。
不信任别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真诚可言。无
端自卑,常感自己受到轻视。
    (2)分裂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为:冷漠,难
与别人建立起亲密而深厚感情。言语、观念、
思维方式和行为怪异,难于与人沟通,不能被
常人所理解。孤僻,几乎总是单独活动,主动
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须的接触,除
一级亲属外无亲密朋友和知己。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悖德型人格
障碍。*主要特征是行为与整个社会规范相
背离。待人冷酷,极端自私,缺乏同情心。忽
视社会道德规范和义务,行为不负责任。做事
不考虑后果,常因小事与人发生冲突,伤害他
人之后无内疚感。不会吸取教训,常屡教不改
并*终往往引起犯罪。生活无规律,常白天睡
觉,夜晚活动,无长期和固定的工作。
    (4)攻击型人格障碍:又称冲动型或暴发
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
见的人格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
生兴奋和冲动,办事鲁莽,缺乏自控能力,稍有
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心理发育不成
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教唆而违法
犯罪。
    (5)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表演型人格障
碍。女性多见。其特征为:情感肤浅、幼稚、易
于变化,表现夸张,有戏剧性。高度的自我中
 心,喜欢吸引他人注意。易受暗示,富于幻想。
性冷漠或性敏感。
    (6)强迫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追求完
美,服装打扮整洁,待人接物有礼貌,生活富有
规律,工作责任心极强,不允许有一丝闪失。
享乐能力低下,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
己举止是否适当,遇事过分认真,优柔寡断,墨
守成规,缺乏灵活性。
    (7)焦虑型人格障碍:又称回避型人格障
碍。其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
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有持续和广泛的紧
张、忧虑感觉。敏感、羞涩,缺乏信心。对任何事
情都表现惴惴不安,为获得接受和欢心常讨好他
人,同时容易受伤,过分在乎他人评价。个人交
往十分有限,对与他人建立关系缺乏勇气。
    (8)依赖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为遇事无主
见,对日常事物不能独自做出决策。易受伤
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感到痛
苦。遗弃观念,常有被人遗弃的念头。无独立
性,很难独立制定计划或做自己的事。过度容
忍,为讨好人们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害怕
孤独,难以接受分离。
    由于人格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则
难于改变,因此,对于人格障碍应以预防为主。
人格障碍往往形成于幼年,因而强调早期教育
极为重要。父母、幼儿园和学校老师如能给予
及时良好的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并
力争创造一个和谐、友爱、融洽的生活和学习环
境,对预防人格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
性变态,是指性对象与性行为的方式与常人明
显不同,通过违反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欲满足的
行为。由于性心理障碍与违反社会习俗有关,
所以对性心理障碍的判断应考虑其相对性。
如同性恋在我国认为违反习俗,但在欧美、中
东的某些地区却较为常见,并不认为是性心理
障碍。性心理障碍常有如下临床特点:大多数
患者性欲低下,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的性生活。
大多数患者社会适应良好,具有正常人的道德
伦理观念,对自己性心理障碍行为多有愧疚与
   
痛苦之心。无法控制自身的性活动,可能对他
人造成伤害。无突出的人格障碍,一般都没有
其他反社会行为。智能正常,法律上评定有完
全的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
    按照I生对象与性行为两个方面,性心理障碍
可被分为性对象异常与性行为异常。前者又可
分为同性恋、恋童癖、恋物癖、异装癖等,后者分
为露阴癖、窥淫癖、色情狂、施虐狂和受虐狂等,
此外还有性别认同障碍引起的易性别癖等。
    L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中*常见的一
种,指以同性作为性对象。对同性恋是否属病
态,目前世界各国学者由于认识差距较大,观
点尚未统一。同性恋可被分为单一性同性恋
和偶尔性同性恋,前者只对同性感兴趣,对异
性充满厌恶,难于治疗。后者由于各种因素,
如环境为单性别群体等,偶尔或经常产生同性
恋,但对异性并不厌恶,并可进行异性恋,易于
治疗。不论男女同性恋者,扮演丈夫角色者称
“主动型”,扮演妻子角色者称“被动型”,其中
男同性恋中,男呈被动者,女同性恋中,女呈主
动者,心理障碍*严重。有些同性恋不一定有
性活动,只是一起散步、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即可得到性满足。
    同性恋发生的原因不明,生物、心理、社会
各方面因素都不可忽视,如一些动物中也存在
同性恋,提示生物因素存在的可能,而单性别
群体中同性恋发生率较高,如监狱、军队等,说
明其与社会因素,同时亦有研究证实心理因素
的作用,如儿童时期的不良的性经历等。
    2.恋童癖是指以儿童为性满足对象的
一种性心理障碍。其性欲要求可能针对同性
或异性儿童,常以露阴癖及强奸等形式表现出
来,男性居多。恋童癖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
固定型,患者对成年人不感兴趣,只有在与儿
童交往时才获得满足。二是回归型,患者本来
正常,甚至已结婚成家,但当承受过大压力时
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产生恋童癖。三是攻
击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一种攻击心
理,想借助于折磨儿童而发泄出来。发泄时往
往用某些残忍的手段来蹂躏男孩的某些器官,
与施虐狂很相似。
    3.恋物癖多为男性,他们热恋异性体表
  的一部分而不是异性整个人,如头发、手脚等,
  也有热恋异性用的物品,如胸罩、内衣内裤、袜
  子等,他们通过抚摸、闻嗅、咬恋物品而获得性
  满足。恋物癖者大多数性功能低下,他们对正
  常两性之间的性生活胆怯,为了获取异性物品,
  不惜冒名誉扫地的危险,到处搜寻、偷窃。虽历
  经严惩,但恶习难改,因而常感莫大痛苦。
    4.异装癖是指通过把自己穿着打扮成异
  性,来获得性满足。但如其异性装扮有其他目
  的,并非为获得性满足,则不能认为是异装癖。
  如我国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另外,异装
  癖患者与易性别癖患者的异性装扮不同,后者只
  是为获得性别认同的统一,降低焦虑感。
    5.露阴癖  是仅次于同性恋的常见性心
  理障碍,以男性为多。患者以见到年轻女性暴
  露生殖器来发泄性欲,如对方惊叫逃逸,可以
  加强性快感,之后迅速逃离,一般没有进一步
  直接侵犯行为。露阴癖患者裸露的程度往往
  不同,男性多数显示阴茎,女性则显露乳房,少
  数暴露全身。
    6.窥淫癖  是指以偷看别人的性活动或
  异性裸露的身体为惟一方式而获得性兴奋或
  性快感的一种性心理障碍,又称窥阴癖。多为
  男性,一般比较胆小,性生活能力不足,喜欢冒
  被捕的危险在暗中窥视妇女裸体、性交、排便,
  有时同时发生手淫。其被捕的危险越大,快感
  越强,虽经严厉惩戒,但恶习难改。
    7.色情狂指以病态的性幻想方式来满
  足其性欲要求,多数是女性。性幻想对象常为
  某个杰出男性,编造的爱情故事细节逼真,添
  加许多丰富的想象,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典型
  者发展缓慢、持续不断。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钟情妄想不同,色情狂的性心理障碍并无其他
  精神分裂症症状。
  8.易性别癖又称异性认同癖。一般指
患者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生理性别,并要求予
以变换的性心理障碍。易性别癖者大多伴有
同性恋。往往自幼年起被家长从称呼、服装、
游戏等视为异性,受到影响后,平时服装打扮、
行为举止多有异性色彩,但随年龄增加,社会
压力逐渐加大,患者开始陷入痛苦之中,并*
终要求改变其性别特征。
  9.施虐狂和受虐狂施虐狂是指在性活
动中通过对他人身上造成痛楚或屈辱以获得性
欲满足的性心理障碍。男性为多。受虐狂与之
相反,是通过接受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
痛楚或屈辱来获得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一般
以女性为多。施虐狂常与受虐狂联系在一起,
许多患者常交替充当这两种角色。施虐者,常
具有性卑劣感,对异性怀有仇恨。施虐程度不
一,从轻微疼痛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都有。
具体方式有鞭打、捆绑、脚踢、手拧、针刺、刀割
等,少数施虐狂的满足则是只造成对方精神上
的折磨而不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严重的施虐狂
者可能发展成为暴力犯罪者,甚至成为色情杀
人狂,是性心理障碍中*危险的一种。
    性心理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尤
其是在训练正常两性生活的同时,矫正变态性
行为,*常用的是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即
当变态性意念或性行为出现时,立即同时给予
厌恶性刺激。
    对于性心理障碍,由于其行为违反社会习
俗,而且一部分患者为满足其异常的性需求,
常伤害他人、扰乱社会,构成违法犯罪,因此常
被人们所鄙夷和唾弃。但是,我们也应认识
到,性心理障碍本身是一种疾病,尽管其认识
能力完整,道德观念也往往是健全的,但他的
一切行为都是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的情
况下出现的,并非患者主观上的完全“故意”,
而且,大多数患者面对自己异常的性活动也非
常痛苦,期望得到改变,甚至有个别患者为此
而自杀。所以,在全社会范围内,人们不应对
他们给予歧视与唾骂,而应像对其他患者一样
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帮助。当然,对于那些存在
违法犯罪行为的患者,也不应予以纵容与姑
息,但应和一般的犯罪相区别,因为他们的行
为在主观上过错更少一些。
    五、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症(neurosis)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
种以不健康的个性特征构成发病基础,在各种
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个体神经系统功
能减弱,大脑功能活动暂时性失调的疾病总
称。其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
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
各种躯体不适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