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 ISBN:97871170948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5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117094801 ; 978-7-117-09480-1
节选
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
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
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
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
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
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围。因此无论是初学中
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
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
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
《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
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
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
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
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关《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
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
字,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如“鞭”改作“硬”、“蚘”改作“蛔”、“囗”改作
“咳”、“痘”改作“痉”等。
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
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
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本人尚未读懂的原文,多未收
入。对少数原文,则作了节选,如根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1985
年版,俗称5版教材)将第141条,节选为“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
散”。其他有节选的原文,或以省略号表示,或在原文后条文号码后标明“上”
或“下”。赵刻本原文为竖排本,方后“右×味”,今因改为横排,一律改为“上
一味”。
《伤寒论》成书时尚无“症”字,现今所讲的“症状”,当时均用“镫(证)”
字。鉴于当今“证”与“症”字已各具涵义并区别使用,故涉及到症状之意时,
本稿径用“症”字。
历代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十分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但本书并非集
注。而是重点讲述个人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因此较少直接引用前贤今哲的著
述。不过许多观点是我在学习咀嚼了前人见解的基础上综合思考,再结合临
床而有所感悟,自然也就包含着理论体系、学术语言和临床经验的传承。
在讲稿里,我会与初学《伤寒论》的朋友,讨论怎样学原文、读经典;与熟
悉《伤寒论》的朋友,研究怎样从《伤寒论》的字里行间,甚至是无字句之处,寻
找仲景辨证鉴别的思维方法和灵活用方的思路;与从事《伤寒论》教学的同
行,探讨教好《伤寒论》的方法;与从事临床治疗的朋友,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
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以至与非医学专业的各界朋友,分享中医学天人相
应的观点,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健康保健的知识。
个人阅历毕竟有限,个人视野毕竟狭窄。书中失当或错误之处,肯定会
有。如能得到同道指正,使我进步,实在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
郝万山
2007年10月26日于北京
(二)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
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
虚,客气㈩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
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
发黄。(134)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
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 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
热‘引,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注释】
[1]客气:外来的邪气。邪气从外而来,非身体素有,故称客气。
[2]阳气内陷:此指太阳阳气不能向上向外抗邪于表,也就意味着表邪将
随阳气的内陷而人里。
[3]结胸:证候名,指邪气和有形的痰水之邪结于胸膈脘腹,以胸膈脘腹
疼痛拒按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4]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只见头部出汗,汗至颈部而止,颈部
以下无汗。
[5]日晡所:日晡,申时的别称,为下午3~5时;所,不定指代词,是前后、
左右的意思。日晡所,即下午3至5时前后、左右。
[6]潮热: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至时而降。
[7]不可近:形容疼痛拒按不可触碰的样子。
【提要】
论大陷胸汤的适应证及其与发黄证、大柴胡汤证、阳明腑实证的鉴别。
【讲解】
本证成因:太阳病或少阳病误下,邪气入里化热,或太阳表邪人里化热,邪
热与水饮结于胸膈脘腹。
主症和病机:心下痛,按之石硬;或膈内拒痛;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
可近,这都是大结胸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水热互结,邪气盛实,气血遏阻,不通
则痛。I临床所见,疼痛拒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诸证皆会出现。短气,是水
热邪气阻遏,胸中气机不畅的表现。烦躁,心中懊侬,是水热互结,郁热扰心所
致。但头微汗出,为水热互结,郁热不得外越,故身无汗,但头为诸阳之会,阳
热上蒸,则可见头部汗出。脉沉而紧,沉主病在里,紧主邪气实,又主疼痛。证
属水热互结,治用大陷胸汤泄热逐水破结。
可伴见的证候:第137条有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等,这属
于阳明里实证。燥热结滞阳明则不大便。阳明燥热伤津则舌上燥而渴。由于
阳明之热和糟粕相结,热邪内收内敛,因此在平常时间内表现不出明显的发
热。但在日晡前后,太阳偏西,自然界阳气内收内合,而在生理上,阳明的阳气
也是主合的,此时阳明的阳气得天时而旺,正邪斗争激烈,于是就表现了明显
的发热。每日如此,有如江河湖海的涨潮退潮,发有定时,所以叫潮热。但本
条言小有潮热,说明阳明的实热邪气并不严重。可见第137条是大结胸证伴
有较轻的阳明腑实证。
鉴别:湿热发黄证、大柴胡汤证、阳明腑实证皆可有胸膈脘腹的疼痛,故需
和大陷胸汤证相鉴别。其中湿热发黄证的特征是: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
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这是由于湿热互结,热邪因受到湿邪的牵制,不得
外越而为汗,故身无汗,但阳热上蒸,可以见到但头汗出;湿欲下泄,但因受到
热邪的牵制,而不得下泄,故见小便不利;湿热瘀结体内,迫使胆液外泄,则身
发黄色。大柴胡汤证则既有阳明热结在里之证,又有少阳往来寒热之特征。
阳明腑实证则有不大便,舌上燥渴,日晡潮热的特点,虽有绕脐痛、腹满痛而拒
按,但腹部无结胸证按之石硬的特征,如果兼有整个腹部硬满疼痛,按之石硬,
则是兼有结胸证了,就要按照结胸证来治疗。
【治法】
泻热逐水破结。
【方剂】
大陷胸汤。
【方义】
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甘遂辛苦而寒,既能泻热,又能逐水,长于泻胸
腹之积水。大黄、芒硝泻热荡实,与甘遂配合,共成泻热逐水的峻剂,能使水热
之结从大便泻出。因其泻下之力峻猛,稍过则易伤正,故方后注云:“得快利,
止后服”。
在煮本方的药物时,要注意各药的先后顺序:先煮大黄,去掉药滓,纳人芒
硝,上火煮一两开,*后入甘遂末。因芒硝易溶于水,不需要多煮,甘遂泻下的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需要以末冲服,才能发挥药效,所以只能先煮大黄。本方
泻下峻猛,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伤正。
本方现代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特发性腹膜炎、
局限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胸膜炎、腹水、水肿等。北京市某
医院,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弥漫性腹膜炎40例,病重者用大黄9克,芒硝
9克,甘遂末3克(分2次冲服),煮为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病轻者用
甘遂末0.9克,大黄粉O.6克,芒硝粉0.3克,装入胶囊吞服,每日服2次。配
合西医的输液等支持疗法,40例病人,穿孔全部闭合,腹膜炎的体征消失。
2.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下)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
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
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注释】
『1]柔痉: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有汗者名
柔痉,无汗者名刚痉。
【提要】
论热实结胸病位偏上的证治。
【讲解】
主症和病机:项亦强,如柔痉状,是由于水热互结于胸膈,导致项部经脉受
阻,津液不布,经脉失养而出现颈项拘紧类似痉病。水热向外蒸腾,故见汗出,
所以说如柔痉状。既名结胸,水热互结,阻遏气血,则当有胸膈疼痛、短气,血
热扰心,则当见烦躁等症。治用大陷胸丸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
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
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
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
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
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
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
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
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
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
《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8.6¥5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3.9¥39.8 -
中医基础理论
¥10.3¥19.0 -
中华医药学史
¥12.3¥35.0 -
小儿推拿秘旨
¥3.3¥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本草纲目
¥22.8¥76.0 -
中医诊断全书
¥17.7¥59.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30.1¥70.0 -
中医手诊图释
¥9.8¥2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金匮要略
¥15.4¥48.0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3¥38.0 -
针灸大成
¥24.1¥65.0 -
救护指南
¥3.5¥10.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活幼心书
¥5.6¥15.0 -
全科医生鉴别诊断
¥68.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