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四辑)

包邮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四辑)

¥10.3 (4.5折) ?
1星价 ¥10.3
2星价¥10.3 定价¥2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038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811103861 ; 978-7-81110-386-1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绍兴文理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四辑。本书的栏目设置基本上延续了前三辑的编排,有“学术视野”、“比较之窗”、“史海钩沉”、“理论阐释”、“文本解读”、“研究之研究”以及“学术争鸣”等。

内容简介

由绍兴文理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至今已是出版第四辑了,其中的甘苦只有编者心里*清楚。寂寞里耕耘,不惮于前驱,为的是坚守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块阵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能走到今天,当然离不开我们学校领导及学科同仁们的鼎力支持,还有世界各地文友的认同与鼓励。在此,也只能以一个“谢”字来表达我们的心意了。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四辑的栏目设置基本上延续了前三辑的编排,有“学术视野”、“比较之窗”、“史海钩沉”、“理论阐释”、“文本解读”、“研究之研究”以及“学术争鸣”等。本辑“学术争鸣”栏目特别安排了现在台湾暨南大学任教的马华作家黄锦树的文章《国家、语言、民族:马华——民族文学史及其相关问题》。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关涉身份、语言、权力、公民权益、现代民族国家的暴力等问题的文章,有着“黄锦树独特思维”的痕迹。之所以将这篇文章安排在这个栏目,主要是冀望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进而可以和黄锦树深入探讨商榷,为马华文学的发展“辨名”和理清一些关键词。黄锦树是马华文坛的“急先锋”,早些年因为批判马华现实主义、掀起马华文学“经典”之争以及强调“去中国性”等,引发马华文坛“地震”。黄锦树的文章激进、偏颇之处显而易见,但确实有发人深省的地方。读者诸君读了我们选用的这篇文章之后,肯定有类似的感受。

目录

前言学术视野跨界之必要,书写之必要——从“旅行”到“旅行书写”大陆“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空间”纬度 比较之窗命名与误区:大陆外华文文学边缘的舞蹈——“留学生文学”与“新移民文学”华人女作家比较研究文本解读林行止“辩雕万物,智周宇宙”——“香江**健笔”作品析评时空纠结中的西比尔神话——对也斯《玉杯》的文本细读幸福的黑暗——谢晓虹《好黑》的存在主义美学风中摇曳的菊——论李碧华《霸王别姬》中的菊仙形象传奇文本和都市隐喻——从张爱玲《沉香屑**炉香》谈起鹿港梦魇的追寻与突围——论台湾女作家施叔青的早期创作迎风启航的双桅船——试论李昂小说的性别意识从“伊甸”,到“风尘”——朱天文创作的文学地景转变植根故乡文化的吟唱——琦君作品中的地理书写探析以散文之姿融戏剧之长——张晓风散文之戏剧性探讨用“复眼”解读亚洲近代史的序幕——陈舜臣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文学史观论李安的华丽转身之作——《卧虎藏龙》浓墨重彩巾帼侠气,离经叛道浪漫斗士——《女勇士》之中国侠文化的运用及误读理论阐释新时期中国“异国恋”文学中的他者形象小城小说:海峡两岸小说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 史海钩沉独立初期的马华散文(1957-1969)五四中国与日治台湾的遭遇:作家作品的跨岸传播 研究之研究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学界的“皇民文学”研究述评两岸琦君研究综述 学术争鸣国家、语言、民族:马华——民族文学史及其相关问题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