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企业知识管理实证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实证分析

1星价 ¥22.2 (5.7折)
2星价¥22.2 定价¥3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0581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页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308058131 ; 978-7-308-05813-1

节选

 
    知识管理目前已成为热门的话题,许多厂商在推动与施行这
项工作,现今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的先进信息科技包罗万象,例如:
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网(Intranets)、企业间网(Extranets)、数
据仓储(Data Warehouses)、知识库(Knowledge Repositories)、数
据挖掘(Data Mining)、群组软体(Groupware)、智能代理人(Intel—
ligent Agents)、工作流程系统(Workflow)、电子布告栏(Electric
Bulletin Boards)等,这些信息技术有些是必要的基础平台(如In—
ternet,Intranets,Extranets等),有些则是同时支持不同的知识
管理活动(如电子布告栏可同时支持知识储存及知识转换的活
动)。因此,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KMS)并不是像传统的信息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
port Systems,DSS),仅是实体上的一组资料库或支持单一知识管
理活动的信息系统,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环环相扣,支持组织整
体知识管理活动的信息系统组合。
    知识管理系统的相关议题,近几年来逐渐为学者们所重视,然
而,大部分的研究还仅限于理论性研究。对于许多投注大量的资金
与资源以发展知识管理系统的厂商而言,无法就知识管理系统成功
的多重相关议题,例如,知识管理缺口问题、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类
型的配合问题以及影响知识管理系统成功的相关变量进行全面了解
及评价,更难深入探讨层次间互动影响的关系,而这些正是目前全球
企业推动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所遭遇到的难题及困境。
    Grover and Davenport(2001)曾经就信息科技发展对于组织
的冲击,做了简要的描述。他认为在1960年代,组织利用电子资
料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等技术帮助组织处理大
量资料,并通过资料处理系统来确认资料。到了1970年代,管理
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兴起,协助收
 集与整理来自作业阶层的资料,将其汇总成有价值的报表,并协助
组织了解各种资源配置是否有益。1980年代,决策支持系统(De—
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则协助组织主管获得需要的信息以
支持决策制定。1 990年代后期,全球网络的兴起与风行,加上其他
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如多媒体技术、半导体技
术、通讯技术等),使得以往许多无法运用计算机科技处理的事务
均能结合信息科技,达到实时与快速的预定成效。目前全球经济
体制逐渐走向开放与竞争,由于知识经济的来临,组织面临到保
存、维持、更新与创新知识资产的迫切需要,促使管理者开始思考
系统化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展开了知识管理的发展契机。
    本书研究目的在于针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利用统计分析的
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逻辑推理、典
型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管
理缺口模式的建立,知识管理类型与技术创新类型的配合关系,知
识生态模型与案例分析,知识共享与生产基地迁移,企业集群与知
识流通以及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的评价因素等。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引用很多
的管理理论、研究论文的思想和观点。在总结以往同类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我们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专题方面
进行了有益的、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现将近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著
成此书,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知识管理理
论、方法和实践有所贡献。
    针对浙江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调研,得到了宁波市科技局、杭
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知识管理课题组的
资金资助,谨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作者的学位论文,同时本书的出版得
到了浙江大学宝贡敏教授、浙江万里学院闫国庆教授、杭州电子科
技大学王核成教授、钱异教授的帮助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鼎力
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书中肯定有不足之处,还望专家
和同行们斧正。

5.1  引论
  5.1.1知识共享
    1.知识共享的内涵
    目前,对知识共享的内容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学
    者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
    点:沟通的观点、学习的观点和市场的观点(任岩,2006)。
    Bostrom认为有效的知识共享是团体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
    相理解与尊重。Huber(1991)则将这种互相的理解与尊重演化到
    了组织内单位与单位之间。Tan与Margaret将这种相互间的理
    解应用到信息系统设计时系统分析师与使用者间的沟通互动上,
    他们认为这种理解强调了双方共享知识的必要。Hendriks指出知
    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当一个人向别人学习东西、共享知识的
    时候,自己也必须有一个知识重构行为。知识共享涉及两个主体:
    知识的拥有方与知识的需求方,知识的拥有方以演讲、写作或其他
    行为等形式提供知识,而知识的获取方则必须觉察知识的这种表
    达,并以模仿、倾听或阅读等方式来认同、理解这些知识,这个沟通
    的过程即为知识共享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理解能力、沟
    通是否顺畅是影响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Nancy(2000)则提出另一种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共享就是使
    人“知晓”,将知识分给他人,与对方共有这种知识,它的极致是整
    个组织都会“知晓”此知识。圣吉(1997)认为,知识共享与信息共
    享有所不同,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一方将信息传给另一方,还包含愿
    意帮助另一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
    信息内容,并发展个体新的行动能力。Gilbert和Cordey—Hayes
    (1996)认为知识的移转并不是静态地发生,它必须经由不断地动
    态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两位学者将知识移转分为五个阶段:获取
    阶段、沟通阶段、应用阶段、接受阶段、消化阶段。知识消化过程其
    实就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人、团队、组织在认知、态
    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着重于企业内部知识管
 理系统的构建和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完善,认为知识共享很大程
度上的影响因素由信息技术及其运用所决定。
    Davenport和Prusak将知识共享过程看作是企业内部的知识
参与市场的过程,与其他商品与服务一样,知识市场也有买方、卖
方,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企业中存在一种内部的
知识市场,互惠、声誉、利他在这一市场中起着支付机制的作用。
同时指出,虽然知识共享与市场交易过程类似,但其中还是有差异
的。David Constant,SaraKiesler和Lee Sproull在对信息共享态
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共享知识是因为他们能够得到某些个人利
益,这些利益可能仅是一个微笑而已。由此看来,如果把企业内部
的知识共享活动看作是一个市场活动的话,企业员工之间、各部门
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该市场顺利运作的必要条件。这种观点在一定
程度上解释了员工与他人共享知识的动机,但不足以说明现实的
复杂性。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认为个人所能获得的利益是驱动知
识共享的主要因素,他们着重于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
    2.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1)从知识共享过程的角度研究影响因素。Gunnar Hedlund
(1994)提出了不同层面知识的转换过程,认为从个体知识逐渐向
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组织间知识的转移过程,是一个知识的扩展
过程,而这一个过程的逆过程是知识的专用化过程。组织知识转
换和管理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是知识的吸收和传播。Holt—
shouse把知识看作是一种“流”(flow),即知识可以在知识的提供
者与需求者之间相互流动。对知识提供者而言,是一种选择性
“推”的过程;而对知识需求者而言,则是“拉”的过程,两者结合,则
产生*佳的知识流量。在“推”和“拉”的互动过程中,进而实现知
识共享。
    (2)从知识共享作用的角度研究影响因素。圣吉(1990)分析
了知识创新同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知识是通过协作员
工问的交流学习而创造出来的。Leslie Rae(1998)强调知识共享
能够使知识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因此,组织需要充
分地交流和共享知识。Leigh Weiss(1999)在通过与专业服务企
业各个层次专家的上百次深入的访谈,及对工作小组和项目报告
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企业,知识和如
何管理知识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共享过去的经验并应用于新
的情况可以提升客户价值,有利于知识创新,更好地交付服务和消
除知识的重复创造。Arthur E.Gross(2001)也认为实施知识共
享能够提升客户价值。指出员工通过将数据和信息与他们的经验
结合而产生知识,对其共享能够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有效的作用决定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是
高层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
鼓励分享知识的环境。
    (3)从知识共享动机的角度研究影响因素。知识共享的动机
是影响知识共享效果的主要原因,而激励又是影响动机的主要因
素。Kathryn M.Bartol(2002)阐述了经济激励通过四个知识共
享机制(知识库、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实践协会)在进行知识共
享中的作用,认为经济激励对于基于知识库的知识共享行为有重
要影响。在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正式交往中,基于团队的奖励
也同样可能创造一种在员工间合作的氛围。基于团队的奖励和公
司范围的激励(收益共享、利润共享和员工持股)也将分别对增强
团队内部及跨团队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所帮助。在非正式交往中,
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关键在于员工和组织之间的信任。这种情况
下,经济激励的作用是间接的,组织奖励在程序上和分配上的公平
在推动信任方面起重要作用。Sandra Jones(2002)研究了改善员
工工作条件、员工参与决策和员工分享知识意愿之间的关系。指
出只有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给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员工才会
有分享知识的动机,这样才能帮助组织成为智能组织。Gee Woo
Bock和Young-Gui Kim(2003)采用社会交换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和理性行为理论对四家大型组织的467名员工的调查结果进行研
究表明:预期的合作和贡献观点是个体形成知识共享观点的主要
决定因素。很多人推崇的物质奖励是知识共享*重要驱动力的观
点却同知识共享观点的形成没有多大关系。知识共享观点导致的
知识共享意愿,*终会导致知识共享的行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