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张舜徽集-(中华人民通史)(上下册)
读者评分
5分

张舜徽集-(中华人民通史)(上下册)

1星价 ¥33.8 (3.8折)
2星价¥32.9 定价¥8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5条)
ztw***(三星用户)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22-07-26 21:14:01
0 0
***(三星用户)

好书好书好书

2020-12-01 07:41: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352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62235248 ; 978-7-5622-3524-8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通史》开宗明义就介绍地理环境的变迁,记载了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历史变化,民族,水利及建筑工程,六大古都,行政区划和人口,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和远古重要文化遗址等。在社会编中,首列统治阶级的改朝换代,以此作为中国古代王朝变更的线索,次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腐朽和罪恶、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和革命。创造编记叙了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制度编则阐述了土地、赋税、货币、职官、铨选、教育、宗法、礼俗、军事、刑法等的概况及沿革。学艺编就文字、书籍、文学、史学、方志学、文献学、哲学、宗教、音乐、书画等十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及学术的伟大成就。人物编则详细记载了政治、军事、英杰、医学、科学、工技、宗教等凡200人的生平事迹、成就与影响。

内容简介

本分共分六编,内容包括地理编、社会编、创造编、制度编、学艺编、人物编。

目录

**部分 地理编第二部分 社会编第三部分 创造编第四部分 制度编第五部分 学艺编第六部分 人物编
展开全部

节选

先去其史。”這雖是一句舊話,却很有道理。

歷史事實也確是如此。當秦始皇初併六國,李斯建議統一思想實

行焚書的時候,舉出焚書的具體辦法,**條便是:“臣請史官

非秦紀(記)皆燒之。”說明當時衹保存秦國的歷史記載;其他

六國史書一律燒掉,不使留存。用心很深,道理却很簡單。一個

國家的人民,如果對本國的地理環境、歷史演變,以及制度文

物、創造發明的成就,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億萬眾中的英杰人

物,茫然無知,或者早已淡忘了,便自然没有愛國思想,並且不

知國之可愛者何在,更談不上關心國家的興亡了。甚至國家被人

征服以後,也就睹顏事仇,不以為耻。這樣的民族,便永遠不得

翻身。此種事實,在中外歷史上是很多的。由此可見,一個國家

的歷史記載,實關係到民族的成敗興衰,必須鼓勵人民學習它,

精熟它,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我國的歷史書籍,浩如烟海。假若不是專精史學的人,便不

必博覽周觀,窮極要眇。如果為一般讀者設想,貴在能提挈綱

要,對歷史上重要的人、事、物弄個清楚便可以了。但是重要的

問題,在於能用新觀點、新方法,編出一部適用於工人、農民以

及一般干部閱覽的淺明通史,以節省讀者的精力時間,於平易處

取得應有的歷史知識,是史學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任。今日通行

 的通史讀物,或失之繁,或失之深。加以編述體例陳舊,不能使

人獲得系統的歷史知識。讀者捧卷便昏然思睡,相率以學習歷史

為苦。這種現象,在今天是不應存在的,也是可以設法解决的。

    在很早的時候,我便有意自創新體,試寫一部《通史》,務

求簡明易懂,便於廣大人民閱讀.首先,我感覺到歷史是人民創

造的,應打破王朝體系,而以人民為歷史主人,圍繞人民來進行

叙述。其次,過去編史的先生們,每將幾個相近的朝代聯在一起

講,將治亂興衰講完以後,繼之以這一時期的文化。這樣循環往

復地講下去,致使讀者看完一段有關文化的記載之後,又繼着要

看一段争奪相殺、戰火連年的記載。知識既無系統,記憶也就很

難。在打破王朝體系後,應以事物為記載中心,將歷史上重要事

物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情况講個清楚,務求使讀者從中得到系

統的知識,以激發其愛國之心。這是一件極有意義的工作,迫切

需要去做。此書既以人民為歷史主人,又是寫給廣大人民看的,

便可名之為《中華人民通史》。

    懷此有年,無暇握管。七十歲後,在整理舊作之餘,希望成

此新編,争取為廣大人民服務。但以精力已衰,日常工作仍繁,

雖提綱早已擬就,終遲遲不曾動筆。自嘆日暮途遠,恐無力完成

這一工作,彌傷老大,俯仰興悲。七十三歲時,忽下决心擠出時

間,償此夙願。於是日課有程,開始撰述。自屬稿以至謄清,皆

不假手於人。又以生平作字拙劣,力求端整.不習慣於草率了

事。因之遷延時日,進展很慢,到現在已經超過三年了,才勉强

完成初稿。百孔千瘡,不能使我自己滿意,以是益感成事之難。

    必須着重說明的是:這部書是寫給廣大人民看的,不是寫給

專家學者們看的。廣大人民需要易於消化的精神食糧,所以本書

力求叙事淺明,通俗易懂,使他們在緊張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趁

休息時了解一下本國歷史,油然而生愛國之心,以激勵其奮起向

上、努力報國之志。至於專家學者們,史事爛熟於胸,用不着參

 考及此。我平生總覺得一個上了年紀、已能辨識治學途徑的史學

工作者,在寫作上,應該以提高與普及並重。不可偏重提高,追

求專業的登峰造極;而必兼顧普及,將知識交給人民。這才合乎

時代的要求,適應大眾的期望。我的所以不辭勞瘁,發憤而成此

作,和我以前所出版的有關小學、經學、史學、哲學方面的專著

的寫法,完全不同,意即在此。

    在封建社會,一部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以及其他汗牛充

棟的史書,雖然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具體的歷史资料,但實質

上全是地主階級統治史,衹有帝王將相的事迹,看不到勞動人民

的歷史。近幾十年來新編的各種《通史》,仍然是王朝體系。說穿

了,還是沿用那珂通世(日本人)所編《支那通史》、柳詣徵所編

《歷代史略》、陳慶年所編《中國歷史教科書》的體例而從事編述

的。那些盛行於清末的王朝體系史編義例,仍可為今天社會主義

文化服務,這倒有些奇怪。儘管近人新編各種《通史》,運用新的

觀點,纠正了舊史的許多偏向和錯誤,着重叙述了勞動人民所受

剥削壓迫的痛苦,歌頌了歷代農民起義,但没有談到幾千年間婦

女所受的壓迫和痛苦;以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大國,在歷史上,

衹看到漢族的活動事迹,看不到少數民族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在談到事物發明時,衹强調個别人物的成就,看不到集體創造的

偉大。像這一類的事例很多,不能說不是一種大的缺陷。

    我不自量力,很想填補這些缺陷。由於理論水平和史學修養

都不够,所知太少,不能包攬無遗,雖略有補苴,也衹是發凡起

例而已。全書分為地理、社會、創造、制度、學藝、人物六編。

它既不是供學校教學用,所以不分章節,衹標大題、小題,順叙

而下。將歷代蟬聯相貫的次第以及治亂興衰的大事,總括為“統

治階級的改朝换代”,列入《社會編》,看成是歷史上中國社會的

一種政治現象,擺在一邊,藉以打破舊的正統觀念。在《社會

編》中列入這一專題,可使讀者明瞭歷代王朝的名號、年代及其

 成敗得失,有助於翻檢舊史,進一步深入研究。書中紀歲,仍以

舊的年號與公元並列,便於對照。叙述史事,到清亡止,這是本

書斷限。辛亥以後,不再寫下去。但是有些事物,也有涉及辛亥

以後的,便不妨連續叙述,這是變例。

    在開始草創的時候,勇氣很足,下筆不能自休,收集的資料

也不少。後來考慮到廣大人民,各有專業,工作很忙,他們所需

要的書。用不着這樣繁瑣,愈簡愈好。一部書卷帙太大,是没有

人看的,且没有時間去看。雖公家資料室購取了一部或兩部,羣

眾衹是把它看成類書,偶爾翻檢而已。不瞭解羣眾實際需要,而

從事於貪多騖廣,衹能是枉費心力。於是將預備寫入的内容,再

三壓縮,損之又損,力求删减至百萬字以内。原來所擬《提綱》,

也重新修訂,删掉了許多不必要的内容。整理全稿,成為此本。

當然,以衰老之身,竭一人之力,不避艱巨,負此重任,既孤

陋,又疲困;腦力退化易忘,史實記憶多誤。雖勉强寫完此書,

缺點、遺漏、舛謬,一定是很多的。好在這衹是我的大膽嘗試,

在創立新的《通史》體例方面.雖已擁前驅,而兹事體大,所

成甚微,有如汪洋大海,我衹是挹取了其中一滴水而已。在初稿

寫成以後,承湖北人民出版社陳箕裘、王建輝、祁國鈞、謝嘉

星、易學金、鄧寧辛等編輯同志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謹致

謝意。

    張舜徽

    自序於武昌,時年七十有六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


三  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

    (一)帝王生活的侈靡

    統治階級為着要炫耀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維護它騎在人民頭上

不可侵犯的威勢,處處表示與人民大眾不同,特别是*高統治

者——帝王,更必設法在飲食起居、服飾器用各方面,保持他極其

崇高、舉世無匹的華貴生活。而“衣者身之文”,自然是首先要注重

的問題。

    古代統治階級衣服尊卑之次,是隨着所戴的帽子為轉移的。

帽子有冕、弁、冠三種,以冕為*尊。所以在禮服中,冕服為上,弁

服次之,冠服為下。所謂“冕”,是用木料做成帽胎,用布包起來,上

面玄色,下面朱色。戴在頭上,前低後高,前後都有垂旒,其數,天

子十二旒,每旒垂着十二顆玉珠。據《晉書.輿服志》記載:“後漢

以來.天子之冕,前後旒用真白玉珠,魏明帝好婦人之飾,改為珊瑚

珠,晉初仍舊不改,及過江,服章多闕,而冕飾以翡翠珊瑚雜珠。”可

見帝王一頂帽子,所費已經不少。凡是冕服,都着衮衣。天子的衮

衣,有十二種不同的花紋,繪綉在上面:一是日,二是月,三是星,四

是龍,五是山,六是華蟲(雉),這六種形狀,繪在衣上;七是宗彝(宗

 廟彝器),八是藻(水草),九是火,十是粉米(白米),十一是黼(斧

形),十二是黻(兩已相背之形),這六種形狀,綉在禮服上。所以採

用這十二種不同的形狀來文飾衣裳,不外乎象徵着上而日月星辰,

下而山川百物,都集於一人之身,表示帝王是至高無上、世間没有

第二人可和他比擬,所以這種極其華貴的服裝,臣下也不敢僭用。

關於這種服飾的記載,略見於《周禮》司服、弁師諸職.《周禮》雖是

後起的書,不盡可據,但漢明帝時恢復衮冕之服,也還是根據《周

禮》及其他經傳舊說來製定的。歷代王朝,也就沿襲下來,雖因時

制宜,略有增損,但是統治階級窮極奢濫,用種種方法來裝飾衣服、

保持尊威的用意,始終是一致的。

    至於封建王朝裏后妃、命婦的首飾衣服,更是華麗無比,《周

禮》有追師、内司服諸職,便是掌管王后和命婦首飾衣服的專官,名

目繁多,不在這裏細舉。《舊唐書.玄宗楊貴妃傳》記載:“宫中供

貴妃院織錦刺綉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數百人。揚、益、嶺

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異服,以奉貴妃獻賀。玄宗每年十月

幸華清宫,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

照映如百花之焕發;而遣鈿墜舄,錦瑟珠翠,燦爛芳馥於路。每三

朝慶賀,五鼓待漏,艷妝盈巷,蠟炬如晝。”這樣的窮奢極欲,真是駭

人聽聞,歷代宮廷,大同小異,舉此一例,自可推及其餘,不必一一

縷列了。

    帝王吃飯時所用的營養料,照《周禮》膳夫所載,大約食用六

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珍用八物,而庶馐多至百二十品.乃至魚

鱉乾肉,都有專官掌管。什麽時候應該調什麼味,什麽獸肉應該配

什麽菜,概由食醫决定。對於飲食衛生,也是十分注意的。歷代相

沿,除宫廷飲食設有專官管理外,所用厨役之多,十分驚人。《明

史.食貨志六》記載“厨役之額,當仁宗時,僅六千三百餘名,及憲

宗增四之一,世宗初减至四千一百名。歲額銀撙節至十三萬兩,中

年復增至四十萬”。宫廷厨房内所用火夫,竟多至幾千人,這是多

麽龐大的數字!在《明史》上,有數可稽,其他各朝,没有談到具體

數字,也約略可想見了。

    封建王朝的營造宫殿,自以秦始皇時的規模為*大。《史

記.秦始皇本紀》明明記載“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内,宫觀二百七

十,復道甬道相連”。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單就始皇營建阿房宫

一事來說,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

旗,發罪人七十餘萬參加建築,而建築的木材是從蜀楚一帶運到關

中的。其餘離宫之散在他處者,計關中三百所,關外四百餘所。帷

帳、鐘鼓、美人,都充滿其中。後世帝王仿效秦始皇*相似的,要算

是隋煬帝楊廣。根據歷史文獻的記錄,他營建東都洛陽的時候,每

月役丁至二百萬人之多,又繼續造顯仁宫,南接阜澗,北跨洛濱,運

輸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集中洛陽,又求海内嘉木異草

珍禽奇獸以實園苑。後來又簾西苑,周圍面積二百里,其内有海,

六十餘里,海中造為神山仙島,高出水面百餘尺,亭臺樓閣,羅列山

上。海北有龍鱗渠,沿渠築十六院,院尸弓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

其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又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宫四十餘所。

這些窮奢極欲的建造,較之秦始皇,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隋朝享國

短淺,又和秦代相同。這是封建帝王剥削壓迫人民愈厲、自取潰滅

愈快的具體證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