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
今典释词
- ISBN:97875633744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563374458 ; 978-7-5633-7445-8
内容简介
本书循典章之制,拈出近代史上业已成型,然一般人习焉不察之词汇,勘验近现代历史文化之变迁。作者深忧现今行文漫不经心之陋习。期望通过对与时而来之新典进行典故式说明,引起学界对遣词用字注重之同时,达到对典故背后中西文化巡礼之目的。该书体式新颖,行文不避褒贬,乃别出心裁之作。
目录
引白
今典释词(一)
今典释词(二)
今典释词(三)
今典释词(四)
今典释词(五)
今典释词(六)
今典释词(七)
今典释词(八)
今典释词(九)
今典释词(十)
今典释词(十一)
今典释词(十二)
今典释词(十三)
今典释词(十四)
今典释词(十五)
今典释词(十六)
今典释词(十七)
今典释词(十八)
今典释词(十九)
今典释词(二十)
今典释词(补充一)
今典释词(补充二)
中英名词对照
节选
今典释词(一)
十字门
十字门是一个地名,在广东省珠江口,由五个小岛近聚相夹,而自然形成垂直交叉的十字形水道。这五个小岛是大横琴岛、小横琴岛、潭仔岛、西沙岛、九澳岛。历史上历经宋、元、明、清,凡是出洋行海贸易之商船,自广州、澳门出航,势须通过十字门,方可进入放洋航道。我搜集三个十字门地图,曾在《近代中国》143期,2001年6月刊布,就教同道方家。
十字门之五岛,近于濠镜澳外海。自明季嘉靖三十六年(1557),地方官海道副使汪柏允许葡萄牙人人濠镜澳居住,是即澳门落人葡人之手的开始,但是葡人长居澳门之后,屡思扩张领地,先由陆地渐及海岛,地域扩大倍蓰,惟并无法吃下附近十字门五岛。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开澳门特区,五岛始全部划人澳门特区。乾隆十六年(1751)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纪略》,论述地理形势,开首即指出十字门地标:
濠镜澳之名,著于《明史》。其日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日十字门,故合称澳门。前贤地方官所解,已成世人共喻,自当从信。实则就珠江口全面大势而言,其由海入江形胜,江东海口有虎门,江西海口有澳门。自外而驶入者先通过虎门,自内江而出洋海外者先通过十字门,至少是明清两代所形成之习惯。十字门有其长期航海通路价值,而现代又将辅助澳门特区,发展为海上都市价值。
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正确形容上海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地区。这个称呼大致形成于光绪二年(1876)中英签订《烟台条约》之后。由于条约规定但凡各口外人居住地区,要全部免缴厘金杂税,为此就自然迫使中国划定各口岸洋人居住界址,遂正式形成独立于中国行政管辖的外国租界。上海租界之内就具有自治权力。公共租界的政府称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法国租界称公董局(French MunicipalCouncil)。自此时起,中国在上海的主权地就剩下南市(上海县城)、浦东和闸北这三处了。慢慢在光绪二年至十年之间(1876—1884)形
成一个独特地区,初称洋场,后称“洋场十里”,盖形容领域宽广之意。因为同一时期宁波口岸的租界也称洋场,所以上海为标示本身地区名号,居民遂称之为十里洋场。
十三行
在此只介绍简约的词目,不能细说。学界老前辈梁嘉彬先生著有《广东十三行考》,是三十年代一部三十万字的巨著,到今仍是*具权威的著作,前无古人,后人也不能及。我们只是取备常识,自然势须一切从简。
广州原叫番禺,自公元前三世纪南越王赵佗时代已是大都会。不过在我们夜郎国大人物看来,也不过鼻屎般大小。而十三行则又是不到广州万分之一的一隅坊巷,不过地点虽小,关系甚重,史家无不明白,岂有轻忽之理?
十三行是专营对欧洲国家做中外贸易的专业行商,自是牙行,却被称之为洋行,应是始自清初所形成。经营者称为洋商,全是指华人所当。西欧来船贩货,则是称为夷商,到港要赁住洋商为夷商建盖的西式栈房,不是夷商出资,也非夷商建盖,而是洋行必有的供夷商居住存货之所,被称之为夷馆。更明确者是洋行都开设在广州西城外珠江岸边,形成街道叫做十三行街。
广州是个自西汉以来的大都会,单只做生意买卖,把街市坐贾小贩除外,要分为三大门类,就是本港行、福潮行、外洋行三类。其中本港行是专做朝贡国家带来商货并采购华货的固定买卖,无论来去,出口入口,全是免税。而福潮行主要是国内外省来往商货,而以福建潮州占*重要商贸。其他来自五岭以北各省之货,亦投行于此类。
只有外洋行才是专门经营欧洲夷商船货之进出贸易,十三行即是这专业的定名,经梁嘉彬、汪宗衍考证,十三行之名早已著名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前,洋行数目有时二十余家,有时不到十家,惟十三行称谓不变。
十三行洋商必须身家殷实富厚,并须向粤海关申请到经营出入口特许执照,光是这一道费用就得花费二十万两白银。洋商之间又须有互相担保财务,彼此往往通财借贷。
每一洋商均懂得善待夷商,对夷商有诸多照应,有谁会故意慢待、冷落夷商呢?问题来了,就是洋商受官家管辖,要洋商担保夷商以及约束夷商,皇皇官家堂规,十分苛刻地限制夷商行动,官家不直接管,全要假手洋商限制夷商。洋商不能违背官令,种种规制也就一直维持下去。
一般常情是这样,外国洋货船到珠江口,护航的武装船必须远驶,停泊外洋,商船则暂停虎门,向巡海道衙门请求上驶入江,虎门炮台放行,货船即可进至黄埔停泊。先将船上所附炮位拆下,通知洋商驳运货物存放十三行货栈,水手不许下船,重要商伙一起住进夷馆。十三行夷馆货栈,面对江边,背接坊巷,但其街区两端均加栏杆阻隔,夷商居住夷馆,只能在江边空地活动,街区内小巷购买日用物品,其区外则不能出游,更不准进广州城。惟每月准夷商由洋商派通事到海幢寺和陈家花园野放遨游二日,后改为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外出游玩,洋商并须将外游名单开报给南海县。这样苛酷规制,竟在广州行之百年,自可算是一大弊政。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只能保存此项记载。想想马礼逊(Rev.Robert Morrison)自1807年来华传教,直至l833年去世,这样的拘束困闷生活也都过了,能不令人敬仰其诚笃信仰、宏忍毅力?
欧洲无论何国来商,不能自做买卖,必须投洋行议价售货,出赀购货,洋商所取佣金是百分之三,并收取夷馆租金。售货购货完毕,报告海关报缴税饷船钞之后,取得海关盖印放行红单,至此再把炮位装回船上,即可经西炮台、十字门出海放洋回国。
有人会说中国闭关自守,这是没有知识的人讲的不负责任的话,请他阅读一下我的《五口通商变局》就会长进。在此无暇多说,更不睱琐辩。资料所载,自已有记载清乾隆时代起每年都有外国船只进口。在鸦片战争以前,对欧洲夷商,没有什么优待,洋商生意照做。洋行行名,商主人物,历来变化甚大。洋商倒歇、破产、逃亡、发配充 军伊犁史不绝书。可是此仆彼起,一直仍是有人愿做洋商。十三行这个大共名一直不变,而此起彼落,在清代可查见者不下三十余家,这是梁嘉彬的辛苦所得,不能泯没。梁氏重大贡献,是指出不少洋商是由福建做行海舶商来的,亦有不少出于广州土著。*著名并能连续三代的行商可举两家:其一是起家于乾隆时代中期的同文行,行主名潘振承,其商名叫潘启官(Puan Khequa),原籍福建,原是行海舶商而落户广州。其子潘致祥(潘有度)改行名为同孚行,其孙潘正炜均继承商名潘启官,财富*雄厚,经营*长久,直延至于鸦片战争以后。其二是怡和行,行主原始于伍国莹号琇亭所创,而以二子沛官,三子浩官任怡和行主以沛官、浩官出名,惟次子秉钧(沛官)不及三子秉鉴在外奔走之广,是以伍浩官(Howqua)成为怡和行主定名。伍家原籍福建,自拥武彝山茶庄,家道*富,创业于乾隆后期,在官场上用伍敦元之名,屡见之于朝廷谕折。浩官原传其四子元华,即伍受昌。元华早殁,又传五子元薇,即官书常见伍崇曜字紫垣,为县学生出身。直经营至鸦片战争以后,前后三人俱称伍浩官。在十三行中,财富*雄、生业*盛,为十三行中*有名一家。
在此我将不会采用梁嘉彬先生大著中所排出1837年之十三行名号与行主姓名,因为并未表现地面位置,似宜采用鸦片战前当时人亲见亲绘之十三行地名称平面图,一则可以一目了然,二则部位方向、街巷、行址俱能清晰表达,三则是出于当时马礼逊所绘,足以取信于中外人士。
在西方人记载所绘之平面图,则有马礼逊(Rev.Robert Morrison)于1832年(道光十二年)以前所作一种简图,同时标出十三个洋行行名。此图自马礼逊在世,以迄1842年l2月7日(道光二十二年)均为实有情状,极具参考价值。兹附列于后(见下图)。
NORTH
THE THIRTEEN FACTORY STREET
THE CREEK ON THE EAST
1.Creek factory,or l’ho(Ewo)hong. 怡和行
2.Dutch factory,or Tsih—I hong. 集义行
3.English factory,or Pauh hong. 宝和行
Hog Lane,or Sun—tau lan. 新荳栏
4.Chow—chow hong,or Fungtai hong. 丰泰行
5.Old English factory,or Lung—shun. 隆顺
6.Swedish factory,or Sui hong. 瑞行
7.Imperial factory,or Ma—ying hong. 孑子鹰行
8.Bau shun hong. 宝顺行
9.American factory,or kwang.yuen. 广元
China St.or Tsingyuen kai. 靖远街
10.Mingkwa’s hong,or Chung—ho hong. 明官之行,中和行
11.French factory
12.Spanish hong.Old Chiha St.or Tung—wan kai.同文街
13.Danish hong.Or Tehing kai. 德兴街(行)
WEST
RIVER
Each of the factories,or hong,as the Chinese call them.extendedfrom the street on the noah to near the bank of the river on the south.TheCreek,on the east,runs Parallel with the actories;the river nearly dueeast and west.
十三路头
十三路头并不著名,亦不起眼,国人甚少人知,外国更无人知。史家未必尽知,治近代史或有人知,却只有专门研究都市史、港埠史才会真正注意,加以研判,当然更是必须研治厦门港埠历史才能获致深入认识。我虽然三十年前就知道,也非表示比人高明,只是因为早读过周凯所著《厦门志》(道光十二年刊)而获得深切领悟,认识到十三路头的历史因由与价值所在。
十三路头的名称与位置早已淘汰沉埋一百五十余年,即使经常出入厦门,久居厦门,亦未必知道十三路头。我们有责任为世人提供一些简略概念,自当列示一个词目,公示大众。
厦门本为嘉禾岛上城市之名。宋元向重泉、漳为海上贸易城埠,厦门地名,未人史乘。至明初洪武问始定为水师驻地,入清初,即因明遗臣郑成功之隔海对峙,乃以福建水师提督长驻厦门,地位遂形重要。雍正五年(1727)始正式开放与海外贸易,厦门始具港埠地位。
厦门放洋港埠马头在嘉禾岛南面沿海,隔海峡面对鼓浪屿,而海峡不到一千公尺,因鼓浪屿屏峙南面,形成海峡深水港道,可以避风,自具优良商港条件。其实早自明代,凡出海放洋,大帆船行驶,自必就岛之南岸为出入停泊码头。由于岩岸水深,遂浙形成十三处便用码头,货一上岸,直辟通路车马运送各地。由是分别形成固定之十三路头,路头之处,即是停船码头。总名十三路头,其个别之名分为:水仙宫路头、寮仔后路头、岛美路头、港仔口路头、新路头、太史巷路头、小史巷路头、磁街路头、得胜路头、打铁路头、洪本部路头、典宝路头、竹树脚路头。共十三处码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口开放通商,厦门为五口之一,所辟外船出入,即确定以停泊十三路头为准。若干重要路头,可见于英国档案记载,有:Suy Seen Kung LOO.tow(水
仙宫路头)、Taou Mei LOO—tow(岛美路头)、Kiang Tsae Kow LOO.tow(港仔口路头)、Sin LOO—tow(新路头)、Ta Sze LOO-tow(太史巷路头),收在英国国家档案局。
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十三路头早已不存。地名辞典、《汉语大辞典》亦查不到,自愿略作提示,俾供世人方便查考。
2006年2月22日草成
今典释词(二)
附说
下面的话,是要并人上篇前言的补充说明。
我自十余年前在《历史月刊》开辟《今典释词》这一个近代词类的浅俗介绍,宗旨自在提供较正确的普通常识。虽是讲解时谚时典,却非属严肃性之研究学问,旨在简易说明,而决不做引据考证。自来保此风格,甚望识者明白,而不责以学术讨论。自然必有不同识见与故说。本文仅在介绍,亦不作评判与比较,我自充分负责立说之有本,谨把握陈说之谨严精简,不敢任意编造。
既为当代用典作释词,照前贤典范与词类批注习惯,自要力求简明易晓。如此,自要避免长篇大论,力求减少用字。如此做法,一个一个词汇排出,难免见出鸡零狗碎,则绝对无法避免。成典本在以少驭多,此一言概全面,如“塞翁失马”、“破釜沉舟”、“投笔从戎”、“指鹿为马”,各是简单数字,可以立即反射出各自有一段故事。这就是功能所在。岂可泛滥文字?
这样的写作,不像哲学之解义,但凡性、命、空、色,一个字可以宣讲两小时,使天花乱坠。文学家形容山川、林野、花木、鸟虫、英雄美人,俱凭心志才华,委婉刻镂,以生花妙笔,倚马万言。这些做历史俱引以为戒,决不能信口雌黄,亦不能任情想象。所以做释词功夫,更不能随手灌水,必须字字精当,并有根据。因此算起稿费*为吃亏,赶不上哲学家和文学家。
我做释词,不过是研治学问余技,同道近代史家,虽多饱学,多不肯来掇拾散乱的碎屑,每人具此能力,无人下此身段。但经我做过之后,其实才学不足,难免疏漏,尚祈学界同道多加指正。如另立门户,也作一些疏解,自是学界盛事。
王尔敏
2006年6月28日
佛郎机(博尔都葛尔雅)
近代学者早留心佛郎机在中国史上的出现。有史家向达、庄申各撰文介绍,此处只提供一般常识,当不能细加引据。
佛郎机之名入史,本是明代人之误译,有相当曲折,不须细论。实质而言,当年明季前来之佛郎机,即是欧洲国家葡萄牙,也就是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进据濠镜澳(澳门)作永久居留的葡萄牙国人,其时俱称之为佛郎机。终明之世,占地通市,而不向中国朝贡。惟当满清入主中国,于雍正五年(1727)以博尔都葛尔雅国名义(Portugalia)来中国朝贡,遂有官方正名,博尔都葛尔国,并列入贡典,乾隆朝刊印《皇清职贡图》收有其国图像。至于晚清始沿用葡萄牙之名,俱在五口开放通商之后。佛郎机之称自早在清初改正。
大西洋国(意达里亚)
明朝万历九年(1581),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泛海来华,自称大西洋人,而实为意大利(Italy)国人。后之到华欧洲人士又有日耳曼人、法人、比利时人种种不一,后世学者可以辨别,而在明季则惟以大西洋国较为通行。惟终明之世,只有教士前来,并无人来贡通市。此非中国闭关,而在于自1600年后,西方商贸动力始由南洋而推进至中国,一切动力俱以西方国家为主动。其时俱在十七世纪。
近代商贸情势自然日趋活跃,满清人关后,即在康熙六年(1667)有西洋国遣使入贡,实际是来自意大利。中国官文书则称西洋国,这里尚有小小区别,因是在意达里亚,其中要分别治世王和教化王两个国家,当时后世华人少有觉察,自难辨别来自何国,惟文书上概称西洋国。当年清廷指定例由广东贡道入贡。嗣后,康熙九年(1670)、十七年(1678)以及五十九年(1720)均有以西洋国之名遣使来贡之事,并列入贡典,不难查考。直到雍正三年(1725)和雍正五年(1727)却有以意达里亚名义来贡者,按其请求之事,俱是要求释放在监囚禁的西洋耶稣会士。于此可知,此二次之来贡,是由教化王派遣而来,贡品特为丰富多样,并不用西洋国名义。至此可以推断,前时来贡者,是由治世王派遣。雍正三年以后,才有意达里亚教化王名目(是即今称之教宗),这个大西洋国就渐次少用,意达里亚国名遂即登场。故在乾隆前期刊布之《皇清职贡图》,其中收有意达里亚图像。
在此尚要进一步附说,就是嘉道晚清之世,中国官方有把葡萄牙当作大西洋之事,甚至也包括西班牙,惟在清代贡典不载。红毛番(和兰)中国文书早见之和兰,始于明季,加载《明史·外国传》。
……
作者简介
王尔敏,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生,河南淮阳人,仓湾师范大举史地系毕业。历任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清季兵工业的兴起》、《淮军志》、《上海格致书院志略》、《晚清政治思想史沦》、《解醒集》、《五口通商变局》等书。另编纂史料十二种,史学论文七十余篇。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