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辞赋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元代辞赋研究

1星价 ¥11.2 (4.3折)
2星价¥10.9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jw***(三星用户)

研究元代辞赋的力作

研究元代辞赋的力作,作者是我的朋友。斯人已逝,令人怆然!

2014-08-29 20:32:5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6942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37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500469421 ; 978-7-5004-6942-1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元代辞赋文献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探讨元赋“复归古体”、“祖骚宗汉”等本质特色,并以《古赋辨体》、《青云梯》为例说明元代赋论集、赋选集的赋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其后研究元代考赋“停复与沿革”、“制度与创作”、“题目及内涵”、“中选及仕宦”等问题,进而总结元赋创作各个时期的情致,揭示其在赋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目录

前言
**章 元代辞赋文献调查与整理
**节 收录元赋的时间、范围和数目
 一 元代辞赋之时间断限
  二 元代辞赋之范围界定
 三 元代辞赋之数目统计
第二节 《全元文》“辞赋作品”阙误考述
  一 收集采录问题
 二 文体辨别问题
  三 作家作品问题
  四 校对勘核问题
 五 标点符号问题
第二章 元代辞赋的本质特色
**节 元代辞赋“复古”形成原因及发展轨迹
  一 元赋复古的外部环境
  二 元赋复古的内在原因
  三 元赋复古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元赋“祖骚宗汉”的赋学思想与创作实践
  一 元赋“祖骚”的内在原因及外在表现
 二 元赋“宗汉”的内在原因及外在表现
  三 元赋“祖骚宗汉”的评价
第三章 元代辞赋理论集与辞赋选集
**节 论祝尧《古赋辨体》的赋学思想
 一 “因情立赋”的赋学标准
  二 “以理辅情”而达到“情理兼胜”
  三 系统辨析“情”、“理”、“辞”的关系
 四 “尊朱祖骚”的赋学观念
  五 以“六义”来评定辞赋优劣
  六 提出新的辞赋分类方式
第二节 元代科考赋集《青云梯》及其文化内涵
一 考赋“变律为古”带动向古赋特质的回归
二 辞赋评判标准取法程朱表现出对理学的张扬
第三节 吴莱的辞赋理论与创作
 一 吴莱的赋学主张
  二 吴莱的辞赋创作
第四章 元代科举考赋
**节 元代考赋渊源与停复之沿革
 一 戊戌选试
  二 延祐复科
  三 至元废科
 四 至正复科
第二节 元代考赋制度与赋创作
  一 元代考赋制度的争论与确立
 二 元代考赋制度形成的原因
  三 考赋制度对元赋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元代考赋题目及内涵
  一 元代历科考赋题目考述
 二 元代考赋题目内涵
 ……
第五章 元代辞赋不同时期的情致及其在赋史上的作用地位 
附表 元代辞赋作家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元代辞赋文献调查与整理
  文献的调查和整理工作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对元代辞赋研究亦不例外。那么,元代究竟有多少辞赋作品流传于世呢?据马积高调查,今存元赋“几近五百篇,作者二百四十余人”,显然这个统计数字不够完备,而且马氏也没有指出所计辞赋作品的具体篇目。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至今尚未有较为准确的答案。究其根源,难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统计的方式、方法不统一,所以在考量元代辞赋具体数字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节 收录元赋的时间、范围和数目
  一 元代辞赋之时间断限
  元承蒙古,从成吉思汗建国漠北到元顺帝退出中原共163年(1206-1368),凡十四帝。其间,元太宗窝阔台时期(1234)灭金。其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采纳刘秉忠等汉人文臣的建议,建国号为“大元”,正式以“元”为国号。元朝又在建号五年(1276)后,占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宋恭帝降。又三年,也就是在至元十六年(1279),元廷消灭南宋*后一支武装力量,完成全国统一。如果将“元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有元一代的上、下限。但是如果是统计一代辞赋作品的数量,这样的做法就会产生一些分歧。如有些作家是由金人元,还有一些作家是由宋入元,到底他们是金人、宋人还是元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个总集、选集及个人文集的看法不尽相同,像《御定历代赋汇》将李俊民等算作是金人,将林景熙、陈普、邓牧等人划归为宋人。《金文*》也收录杨弘道、元好问、刘文蔚等人的辞赋作品。四库馆臣将《宁极斋稿》作者陈深、《伯牙琴》作者邓牧等厘定为宋人。但是,《全元文》对上述作家作品均予以收录。
 ……

作者简介

李新宇,男,1977年3月生辽宁锦州人。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连续两次获得南京大学“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现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曾在《文学遗产》、《山西大学学报》、《古典文学知识》、《晋阳学刊》、《山西师大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古典文献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插图本中国文化史》、《大学语文》等著作。先后主持山西省教育厅山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山西师范大学哲学社科重点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