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专家论中国崛起的关键

美国专家论中国崛起的关键

1星价 ¥19.4 (6.5折)
2星价¥19.4 定价¥29.8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11497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802114975 ; 978-7-80211-497-5

内容简介

一个一度曾被贫穷和旧的思想体制搞得步履维艰的大国如何变成了有着超强活力的全球资本中心?中国三倍于美国的发展速度意味着什么?中国消耗了分别占世界总量40%的水泥和25%的钢材又意味着什么?3亿农民离开他们的土地迁到城市,完成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迁徙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几乎全球所有的*大的公司都在中国有大规模的运作?企业迁入中国,对留在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人又意味着什么? 同时,是什么造就了不断壮大的中国企业具有如此危险的竞争力?一旦中国有能力以一半的成本生产和制造目前只有美国和欧洲才能生产和制造的几乎所有的一切,诸如计算机、汽车、大型喷气式飞机等等,又将会发生什么?这些发展又如何触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并且直接进入所有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以上问题,《中国公司》一书提供了所有的答案。美国新闻记者泰德 ·费晓闻(Ted C.Fishman)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关中国宏观发展方向的生动画卷。费晓闻首先描述了众多低消耗的中国厂家爆发式的生产能力和13 亿消费者日益膨胀的胃口,两者皆系外国资本史无前列地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内部强劲的技术进步所致。费晓闻穿行于纷乱繁忙的中国各地,足迹遍布中国的工厂、集市、街道、商店、乡镇和城市。在那里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们正在谱写着中国式自由经济的生动故事。在采访了大量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工人、经理以及高层决策者的基础上,费晓闻告诉人们中国将会怎样迫使所有的人深刻反省自我,不管你是消费者、工人、公民。还是为人父母。该书及时的报导和精辟的分析将深刻改变读者如何去思考美国的前途。
作者简介:
(美)泰德·C.费晓闻,美国著名的、有着资深商业背景的新闻评论人,长期为《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Times Magazirle)、《哈泼斯》(Harper's)、《今日美国报》(USA Today)等媒体供稿。他的评论经常被美国公共国际广播电台的市场栏目(Marketplace)引用。他曾供职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1992年以前经营自己的证券交易公司,现定居芝加哥。

目录

序 世界因中国的增长而变小
 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厂的工人意识到了什么?
 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它们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惊讶还在后头
 跟着钱走——到中国去
 实力变化导致新秩序
**章 乘着悠闲的游船看快速变化的中国
 台湾怎样“入侵”上海
 火箭式建筑
第二章 反对旧思想体系的革命
 13多亿人的大脑
 共产主义的一亩三分地
 集体化及其弊端
 18位农民是如何拯救了中国
 用资本武装到牙齿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三章 要想生产160亿双袜子,先得犯法
 借时间来买未来
 需要整个村庄才能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皮带厂在麻省关闭,同时有上千家厂在中国开张
 只要你造起了工厂他们就会来
 熊彼特在21世纪
第四章 和乔治·杰森在北京相遇
 模仿的魔力
 源源不绝的现金
 妖魔是如何从瓶中逃脱的
 深圳的劳动妇女1
 为钱而工作得更认真
 深圳的劳动妇女2
 明亮的工厂,黑暗的城市
 男人在哪里?
 淘金
 请多一些果汁
 地平线上的毒雾
 “我必须将我的妻子带到中国看看”
 龙之动力
 公路卫士
第五章 “毛主席”卖起了汤
 吃好喝好
 拉面飞舞
 流动的宴席
 毛家菜
第六章 窥镜里的中国
 全球化的玉米迷宫
 螺栓和螺母的故事
 墨西哥工厂搬到中国,墨西哥人拥向美国
 更低价格!年复一年!
 世界一流的速度和力量
 巴伐利亚圣诞节之梦
 小精灵成了吝啬鬼
 为什么德国人要向东看来寻觅自我
 方便面战争
第七章 中国价格
 工厂的失业是这样产生的
 看上去并不妙
 谈中国时谈什么?
 铸造业的求生路
 中国的安全阀
 故技重演
第八章 后来者居上
 讨价还价
 拼图游戏里的拼版
 手机争与战
 年薪32.5万的工程师
 浸入软组织
 来一颗去痛片
 豪华飞机
第九章 盗版问题
 品牌意识
 中国*聪明的学生所了解的盗版
 到处都是视窗系统
 抢夺对手的竞争力
 颠倒的殖民主义到底有多好
第十章 中美经济
 首先,好消息
 价格是正确的
 价格不是永远正确
 双重联接的纽带
 关于货币上
 美元迷惑
 布谷鸟巢中的金蛋
 拥有你们的货币并靠它吃饭
 人民币*终会升值吗?
第十一章 中国的世纪
 所有的工厂都去哪里了?
 廉价的对话
 我们真的不会被踢出局吗?
 无知不是幸福
 强作欢颜
 三角战略
 中国威胁着美国在亚洲的地位
 激进的趋势
 石油战争
第十二章 *后一个故事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乘着悠闲的游船看快速变化的中国
  流经上海的黄浦江不只是弯曲了河岸,也改变着人的思想。一个半世纪以来在中国所经历的各种变化,都在上海滩留下清晰的痕迹。西方势力在19世纪中叶强行侵入,随后在1895年日本人又占去一块土地。西方势力为便于经营贸易,在这里建立独立的城中之国。在这里你会发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巨大融合。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岸外滩的商业中心,看起来很像欧洲某个首都的一条华丽大道。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国以及世界战乱开始前,上海与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并列为世界五大商业中心,也是世界第二繁忙的港口。在繁华的外滩有着醒目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欧洲宫廷建筑、细长塔楼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这里中国商人与西方或日本商贩交易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如机械、棉衣、西药和鸦片。中国工厂成批生产衣服、纸和其他易于加工的产品,其价格为外商在本国所不能及。
  外国人把上海建成世界级港口。这块对劳动力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磁铁,在社会动荡期间它又成为避难所。大量的人迁入上海,外国人担心他们的地盘会被包围,他们将城市分隔成了不同的区域,增设大门和守卫,这就是著名的租界。租界以外的地方留给中国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分割造就了中国**个现代化城市。西方势力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正式的市政府。在这之前中国的城市虽然通常都很大,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市政府。有趣的是,英文单词“modern”**次在上海被直译成中文,而这座城市也成为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中国城市在西方管理方式下再生,建起国内*高的楼房,楼里有*显赫的银行,有轿车,有自来水、美容院、西装店和法国时装店。上海的摩登时代开始后,城市里的摩登族就不仅有欧洲人和美国人等殖民者,上海也是一群精明的犹太人的家。他们大都来自伊拉克、西班牙、葡萄牙和印度,他们控制着房地产业、娱乐业和金融业。哈同(Hardoun)、嘉道理(Kadoorie)和沙逊(Sasson)家族在上海创造的这个新世界,既不单是西方文化也不单是东方文化。
  但是这个现代城市没有能够洗去旧的偏见。有故事讲,英国黄浦公园门口有个臭名昭著的告示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那时上海和现在一样汇集了世界各种矛盾,是亚洲资本主义中心,同时在1921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次会议的地方。当时的会址位于上海市市中心繁华的娱乐区,现已被保留下来成为国家级博物馆。这个产生英文动词“诱拐”(shanghaied)的城市,也收容大量失败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海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一样,它成为3万名犹太人逃离纳粹迫害的避难所。
  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掌了政权。在此后40年中,上海的创造力远离了企业,商业活动完全停止。上海巨大的欧式建筑和1940年之前修建的砖头道路反映了这个城市曾经与世界的大融合。
  今天的上海又成了中国*自豪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这座城市曾经被外国人统治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创伤之一。这些创伤成为今天中国人能持之以恒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人对外来者犹豫不定的原因,什么时候该拿回来,什么时候该送出去。上海的历史,颓唐而繁华,粗俗而深沉,芜杂而丰厚。中国政府时常把旧上海的黑暗面提出来,用被称为“亚洲妓女”的上海殖民史来提醒民众,敌对势力随时都可能来羞辱他们引以自豪的文明历史。
  由此看来,如果一个人肩上有一些木材,他一定是上海人,他们用这些木材迅速搭起了摩天大厦。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有这一段耻辱的历史,上海人可能是他们的同胞中*自信的——尽管别的中国人认为他们太过于傲慢。上海人认为他们是中国*好的商人,*有能力的管理者,*具有全球性的远见的冒险家。所以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中有相当的比例是从这个城市的出来也就不是偶然的了。中国选择上海首先去代替香港成为大陆的金融中心,然后让它成为世界*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黄浦江上是观察、感受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的节奏的*好地方。这儿水上交通的繁忙程度并不亚于城市中拥挤的道路,午后游船把乘客带入水上交通高峰的中心。那几百只货船有的像一个巨大的筏子,有的像浮在水面上的沙山或煤山,彼此联接起来足有河面那么宽,这些船灵巧地躲在橙色海轮或那些灰色商船的阴影里,它们看起来就像一个浮动的工厂,里面装载着天然气和化工业原料。
  这些游船都标榜自己是双体船,但是,乘坐起来却像缓慢的平底船,生硬地加了一个三层楼的餐馆上去。要不是船头伸出的那两个巨大像蜻蜓眼睛似的铜合金龙头,这种船就像便宜的中国宴会厅,陈放着过分雕琢而又严重损坏的桌椅,上面铺着脏兮兮的桌布,旁边站着一个懒得活动、百无聊赖的工作人员。这船就是一个从国营旅游部门派来的浮动大使,一个在全国拥有旧宾馆和旧餐馆的“帝国”。这一游船服务,中国**个商业旅游企业?一,在它三个半小时的旅程中,仍然兜售着中国特色的繁华。在这条灰色的河流上慢慢地向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开去。
  虽然有河运,上海直到*近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城市,城市周围是农村。这艘游船是在1980年初中国经济改革后很短时间内开始运营的。那时从水面上你可以看到稻田和菜地,还有庭院里的鸡、猪、鹅和稀稀拉拉的树。外滩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逐渐失去光彩,好多年里没有人看出它有什么商业价值。那些宏伟的大楼被地方市政机关占用,用理想主义来镇守旧时的外国银行和宾馆。即使是在上海飞速发展的1990年代,外滩仍然大都保持着沉默,就像好莱坞为拍1930年代电影而设置的城市布景,非常豪华却再找不到一个好剧本。
  随着上海恢复其在中国举足轻重的商业中心地位,它开始试图重振昔日的国际活力,先把外滩上一个大楼租给一个巨大的肯德基店——当时对上海人来说是还算一个豪华西餐馆。今天肯德基已经离开外滩,在城市每个角落都有了分店,并成为一个流行的聚会场所。像其他各国的大都市一样,世界各地的人带来了各种各样奢侈的生活方式、精品和美食。在这儿你可以发现意大利巧克力、法国依云矿泉护理、雨后春笋般的豪华酒店和由巴黎或纽约的世界超级厨师主理的世界一流的餐馆。外滩3号楼是一个坐落在水边的娱乐中心。由世界著名的设计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设计,从一个旧的办公楼改建而成,花费5000万美元。它拥有世界*壮观的画廊,透过临江的窗可以俯瞰江上来往的船只和江边跳动的彩色灯光水幕。
  这一切变化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这个城市拥有足够的财富。上海城市人均收入是中国其他地方的10倍。它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其年收入超过10000美元甚至更多。许多人有额外收入,对没有申报的额外收入有一个官方的名称叫做“灰色收入”。在外滩和上海的高架高速公路上,拥挤着各式各样的私家车,他们的售价比在美国或者欧洲同样的车贵几千美元,而且上海市政府要求每个车主付5000美元的牌照费。即使是这样,高档车仍然需要等候很长时间才能买到。热门的私有公寓大多售价超过10万美元。在一个没有额外收入的城市,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个繁荣促进了又一个繁荣,在上海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新的有钱阶级。这些有钱又有胆略的当地人在1990年代中期购房,在1990年代末期他们的房产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很多在3年内就翻了一番,形成炒房热。人们买得越多,卖得越快。一个当地丑闻披露说,三分之一的上海豪华公寓还未入住就被买卖了多次。这些繁荣让年轻的上海人不知道钱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容易,以至认为只要伸手钱就会向他们飞来。
  共产党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在全中国推广普通话,上海人现在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时外来人员学上海话蔚然成风。在当地的书店里帮助原本说普通话的人学习上海方言的书随处可见,学习上海话的语言学校也相继创办。这些都是因为上海人的中上层管理人员之间经常用上海话交流,即使是当着外地工人、执行官和政府官员的面,他们之间会意的点头微笑,让外地人觉得上海人之间有着许多秘密,包括外国人也有同感。在eBay上也出现了为美国人和欧洲人学习上海话的辅导资料。
  学习方言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吸收上海人的精神。上海的殖民主义者曾经靠着他们拥有的豁免权在这儿兜售鸦片给当地瘾君子来发财。现在乐观主义精神就是上海的“毒品”。大量的人涌入城市,渴望抓住这个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来发财。上海的年轻人生长在当地经济翻番、再翻番、又翻番的年代,有着与生俱来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外滩后面,从船上依稀可见城市正向北、向南、向西扩张。世界上的高架吊车在1980年代末向中国进军,到2004年上海建起5000多幢15层以上的崭新高楼。
  如果说仰视上海*好的地方是黄浦江上,但俯瞰上海*好的地方却不是城市中那些高楼。从高楼上俯瞰需要透过那层恶心的黄色薄雾,这层薄雾浮在摩天大楼的顶部就像浮在煤矿工人澡盆中的那层薄膜。上海城市规划展览厅是纵观上海全貌*好的地方。展览厅是一栋亮闪闪的白色玻璃房子,有市区一幢百货商场那么大。它是坐落在上海人民公园中一栋夸张却不太和谐的建筑。人民公园被上海人诙谐地称为“上海的天安门广场”。展览厅的顶部像四个倒立的巨大的马戏团的帐篷顶,使之成为城市中*欢快的建筑。
  置身其中你会看到上海彻底拆迁低矮旧房屋的过去和迈向高楼大厦的未来。在三楼上是一个按比例做成的市区模型,包括了每一栋现存的和计划建造的楼房,一个个无色的小塔。这个模型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每个楼房模型都不超过四寸高。试想世界上有哪个城市,会在城市中的黄金地段的主要公园里建一栋楼来庆祝城市领导者的未来规划?其他城市可能会有一个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规划模型放在某个网站上,或是将玻璃罩中的模型放在市政厅或科学博物馆,但决不会建一栋楼来存放个模型。在上海即使是市政宣传也以求大来得到很好的效果。即使是缩小到昆虫大小,这个庞大的城市也能让人感觉是一个活的生物在地球上展开,它的边缘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人们在环绕模型的高架平台上寻找他们的家,或者是取代他们原来家。若是在不久以前这个模型会很不一样,那时,在上海人长大的环境里,有学校(通常是以前城市中外国显贵的豪宅别墅)、小商店和密密麻麻两三层楼高的四合院,形成一个紧密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小孩玩球,妈妈晒衣服,爷爷打麻将或遛鸟。如今,年轻人如去外地或外国读书,或毕业后去其他城市工作,一两年后回家,发现他们以前住的小地方已建起纽约联合国广场那么大的建筑群。这种经历不只是物理上的错位,更让人觉得不论建筑得多么坚固,在这个城市中都没有永恒的东西。在上海,永恒的只有上海人的雄心。
  与展览厅媲美的还有人民公园旁边宏伟而优雅的城市大歌剧院。它由一个法国人设计,1998年建成。矗立在那儿看起来像一个蓬皮杜中心改建的中国寺庙。街的对面是圆形的上海博物馆,四周采用粉红色的西班牙大理石。整个设计像一只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花瓶,屋顶上有一个像提手一样的弧形跨梁使之浑然一体。这个博物馆是中国**次按照现代美国博物馆的模式运作的。为得到更多的捐赠资金和艺术品,上海人向慈善家们寻求帮助,特别是海外的想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的百万富翁——他们可能也想着从祖国得到一些回报吧。这个博物馆可能是外国人在上海*自在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画廊中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他们眼花缭乱的样子可能因为还在倒时差,也可能为5000年历代展览品而陶醉。
  台湾怎样“入侵”上海
  不是上海所有的雄心都是土生土长,远远不是。虽然城市规划展览厅的模型是要给人一个印象,即政府在控制上海所有的命运。但从外部看来,正在重新都造上海的,有外国的力量,包括涌入的强大资金和世界一流人才。上海有一个地区以前并不知名,现在崛起一片摩天大楼,成为在上海*新的外国人聚居地,也是上海复苏的一个核心。
  1990年代外国人重新涌入上海。上海规划出一个区域给他们——古北新区就这样诞生。这些新来者复制了一个又一个——不,甚至超过——那些相对富裕的城市,如台北、香港以及亚洲其他城市。巨大的经济、实惠公寓楼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起,规模有如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宾馆。
  虽然离外滩有几英里远,古北区以及上海其他摩天大楼区,它们如此之大让那些旧楼看起来像一排排村漠楼房。如同旧上海的外国租借区是为欧洲人和日本人的需求而建,古北区这个城中城复制了中国以外的亚洲的繁荣和精华。
  有趣的是,旅游指南中几乎未提到古北:《孤独的星球:上海》(Lonely Planet Shanghai)只用了9句话来描述;《让我们到中国去》(Let's go:China)只字未提。他们今天忽略的,可能是明天游客发现*不寻常的。对于旧上海来说,古北是外国人的特区,一个类似于批发进口的外国生活领地,它是外国人建造的为外国人居留的特区。
  **批新来者其实应该是回归者——那些“海外华人”,大部分是从台湾来,使他们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台北的政府与大陆没有任何官方关系。这些台湾人来到大陆时并没有任何政治保护,但是他们带来两样东西上海不能拒绝:资金和经验。上海政府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来处理台湾人事务,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像一个政府为那些身份不太合法的人提供的一样。在上海,台湾人的准确数量不详,即使是这个专门的政府部门也不清楚,官方统计数字在25-50万人之间。但上海官员有台湾企业的精确数字,大约是5000多个,相当于100多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台湾企业移向大陆的热情一直高涨,以至于岛内很担心台湾经济会因为资金和技术大量外流到大陆而被掏空。
  游船窗外的风景,有多少是外国投资改变的?截止2003年底,上海有14400家外资独资企业。在2004年,这座城市吸收了120亿美元外资投资。绝大部分投资用于出口企业,而且大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仅仅上海就吸纳了相当于对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投资总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应该是世界投资的磁铁。海外华人是*积极的投资者,他们提供的海外投资,在1990年代初一度占到总量的70%。
  上海的迅猛发展已经持续多年。但是人们还是很容易感受到当初刺激这个城市**批投资者的那股发烧劲儿。与中国近距离的接触会改变人们对可能性和许可性的认识。仅仅在这江上游览就会猛烈震撼你的想像力,勾画出各种各样的蓝图,以及如何借助别人的蓝图来使自己发财。有一些事情放在其他地方会让人觉得反感,在这儿会觉得闪光。这里有不可阻挡的全力以赴的人群;有全心全意拥护共产党的人群;有像蘑菇一样迅速成长的新城市和城市化;普通的和病态的欲望,想把时间换成金钱,而不计社会成本。乍看来,这些中国特点看起来像魔鬼,它牢牢地抓住人们发财的心理。其实,在中国重新出现在世界舞台后,所有的国家都放弃了他们原来对世界格局的理解。
  可以想像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是怎样影响台湾人,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大陆一直都在他们的视野里面。这个岛屿上的政权摇摇晃晃刚滚向民主,现在又挣扎在是否独立的问题上,理应*深切地感受到整个世界对待大陆的变化。它独有的机会迫使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试想一下把台湾的经济优势与中国的增长机会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影响。台湾人有足够的理由担心岛内那颗刚刚民主的心会惹麻烦。*近中国政府坚持强调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人必须反对岛内倡导独立的台湾领导人。制定这个政策就像是一家之长,知道孩子们的财富、社会关系和身份都会始终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父亲经常将子女逐出家门后又会心软而期待*终的团聚,或者是他们醒悟太晚而造成悲剧。大陆人和台湾人都在猜想对方什么时候会回心转意。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大陆也许永远不会因台湾而改变,所以台湾*好是投向中国大陆。但是这个可能性还很不确定。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