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

1星价 ¥14.2 (4.3折)
2星价¥13.9 定价¥3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704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08-07-01
  • 条形码:9787500470458 ; 978-7-5004-7045-8

本书特色

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对CMBI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的工作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具有*优的拟合指数。在参考Maslach等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制订了CMBI的诊断标准,创造性地将工作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四种不同的倦怠水平。*后,我们还在三个职业样本中,考察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工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内容简介

依据Maslach&Jackson的定义,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指的是由于人际工作的要求导致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人格解体指的是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评价的趋向。虽然在过去的30余年中,工作倦怠已经逐渐成为国外众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中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进行工作倦怠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职业健康心理学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且还能为应激管理、情绪管理和员工支持计划等管理实践活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ntory(CMBI)],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对CMBI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的工作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具有*优的拟合指数。在参考Maslach等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制订了CMBI的诊断标准,创造性地将工作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四种不同的倦怠水平。*后,我们还在三个职业样本中,考察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工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考察了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的前因变量包括工作应激(工作负荷、缺乏控制、奖赏不足、共同体瓦解、缺乏公平和价值观冲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和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结果发现,前因变量与工作倦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职业特异性,与此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职业稳定性。再次,本研究还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考察了工作倦怠与其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的后果变量包括心理健康、离职意向和工作绩效(工作奉献、任务绩效和人际促进)。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对于后果变量的预测作用,既具有较高的跨职业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差异。本研究的显著特色在于采用比较的方法,在三个不同的职业人群中,对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工作倦怠与其前因变量、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所得的研究结果还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更多种类的、更大规模的职业样本中加以检验。

目录

**章 工作倦怠概述一 问题的提出二 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实践价值三 工作倦怠的概念(一)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二)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三)工作倦怠的综合定义与常用定义四 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一)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二)工作倦怠与抑郁(三)工作倦怠与疲劳五 工作倦怠的测量(一)Mauslach工作倦怠问卷(二)MBI的新发展(三)倦怠测量问卷BM第二章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一 工作倦怠研究简史(一)工作倦怠的“发现”(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先锋时期(三)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时期(四)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进展二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一)基于MBI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二)基于MBI—GS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三)基于BM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三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倦怠(二)工作应激与倦怠(三)人格与倦怠(四)社会支持与倦怠(五)应对策略与倦怠四 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五 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六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研究(一)Spaniol&Caputo的模型(二)Calamidas的模型(三)Golembiewski的阶段模型(四)Farber的发展模型(五)Cherniss的倦怠模型七 Leiter&Maslach的模型八 中国的工作倦怠研究(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三)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构思(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二 研究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工具(二)取样与被试(三)统计处理与分析第四章 研究结果(一):工作倦怠的结构与分析一 工作倦怠问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讨论与分析(五)小结二 工作倦怠的诊断标准与人口统计学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分析与讨论(五)小结第五章 研究结果(二):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一 工作应激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分析与讨论(五)小结二 人格变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讨论与分析(五)小结三 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讨论与分析(五)小结第六章 研究结果(三)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一 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和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讨论与分析(五)小结第七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一 本研究的选题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总结三 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五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参考文献中文外文附录附录一 工作调查表附录二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附录三 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附录四 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附录五 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附录六 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附录七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附录八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于预附录九 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附录十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附录十一 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附录十二 倦怠、应激和抑郁附录十三 工作倦怠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附录十四 护士工作应激与倦怠的关系附录十五 应激、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附录十六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倦怠的交叉滞后相关分析附录十七 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p> 作者简介
    李永鑫(1 974一),男,河南信阳人,
1993--1 997年求学于河南大学教育系,获教
育学学士学位,1 997-2000年求学于河南大
学教育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
2005年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理学
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
授,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流
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上海市
紧缺人才(职业规划师)特约培训专家、中
国人才测评网上榜专家、向阳生涯咨询有限
公司特约专家、上海迪趣信息管理咨询有限
公司测评中心主任、上海诺姆四迟测评咨询
公司特约顾问、注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培
训专家等。
    长期从事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的教学和实
践工作,主要讲授《管理心理学 》、《人员
测评 》等课程。在《心理科学 》、  《心理发
展与教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心
理学探新》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
篇,主编《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
学 》、《消费心理学》等教材多部,合著《 无
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人
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著作,合译《组织中
的人格 》、  《心理测验 》、  《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应用心理学 》等著作。
    近期在理论层面上主要关注于不同职业
人群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研究,是国
内较早开展工作倦怠研究的学者之一,论
文《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先后被引用20余
次,所开发的工作倦怠问卷受到相关学者的
普遍关注,并为众多研究所借鉴和采用。
    在实践领域侧重于各种人才测评技术在
选拔、培训和生涯发展中的开发和应用,尤
为关注评价中心等相关测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