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06977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NULL
  • 页数:118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800697791 ; 978-7-80069-779-1

本书特色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
63万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主要居住在边远山区或边境沿线,多数跨境而屠少
人口较少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很多民族保留了相对较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形态!但目前部分民族的文化正在大量流失。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历史.地
理!自然条件等原因人口较少  民族中至今还有1/4左右人口 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其他民族相比差距较大

内容简介

NULL

节选

bsp;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人口在5000人l扶上
的民族有26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00多万人,其中,10万
人以下人口较少云南特有民族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
普米、布朗共7个,总人口22.9万人。这7个人口较少民
族主要分布在怒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思茅、
丽江、大理、迪庆9个州市31个县的175个村委会,有6个
居住在边境沿线,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除普米族、阿
昌族外,其他5个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7个人口较少民族与云南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方针政策,使云
南人口较少民族成为祖国大家庭平等的一员,经济社会长足
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云南省委、
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族举
措,2002年制定下发了《(关于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我省7个人
口较少特有民族脱贫发展步伐的通知》,把加快人口较少民
族发展作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到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75个村委会村村通
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所有农户和群众有房住、有
衣穿、有饭吃、有钱用、有书读,基本消除农户和学校的茅
草房及危房的“四通五有一消除”目标,并采取“一山一策”、
“一族一策”、“一族几策”等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
点扶持。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的帮助、指导下,在西双版
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布朗族)和景洪市基诺山乡(基诺族)
实施为期三年的综合扶贫开发对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德昂
族乡,从2000年开始,实施“兴边富民”示范点创建活动。
对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省委派工作队驻村帮扶,并在
国家的大力帮扶下,投入资金近亿元,结束了独龙江不通公
路、不通电话的历史;2003年起,对7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
地区农村户籍的初中、小学生,实行免课书费、文具费、杂
 费的“三免费”义务教育,至2004年共投入资金2080万
元,受益11.66万人次,从2000年开始,在省属大中专
院校开办人口较少民族大中专班,在省属重点中学开办人
口较少民族高中班,以及通过挂职锻炼、短期培训、参观
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人才和干部的培
养。2003年实现了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省直部门至少有
1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目标,其中德昂、阿昌、独龙、
布朗等人口较少民族**次有本民族干部担任省直部门的
厅级领导职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有了明显改善,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民族团结不断巩固,进一步增强了人口较少民族脱贫
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7
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村都地处边远,交通、饮水、用电、
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发展滞后,仍属云南*贫困的地区和群体。在新的形势
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主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
发展,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民族团结
和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富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人口较少民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4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明确要求加大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发展,同时,国
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
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规划(2005—2010年)》。2005年8月29日至30日国务
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云
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的有关精神,省民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人行昆明中心支
行和省扶贫办共同编制了《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2006—2010年)》,提出了今后5年扶持7个人口较少民族发
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规划要求至
2010年,使7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村委会基本实现“四通
五有三达到”(即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
校、有卫生室或卫生所、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有
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或牧场;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纯收
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两基”攻
坚要求)的目标,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
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或以上水平,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启动了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整村推进”项目;安排少数民族发
展专项资金实施基础设施、群众增收、安居房建设等项目;扩
大内引外联,加大对口支援。如云南省民委与上海市民宗委签
订了合作协议,上海市从2006年到2010年援助2500万元资
金,以“整村推进”方式对口扶持德昂族发展,等等。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
组织编撰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丛书·云南卷》,向社会和读  
者介绍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情况。该书的出版,不仅为各级各
部门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提供
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扶
持政策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为出版好《中国人口较
少民族丛书-云南卷》,出版社的主要领导和编辑多次深入云
南实地了解情况,与有关人士研讨座谈, 不辞辛劳。《中国人
口较少民族丛书-云南卷》付梓之际,聊记数言,是为序亦为
谢。希望有更多的领导和朋友关注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进
步。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相信红土高原上的这7朵花儿
在党的阳光雨露抚育下将更加茁壮成长!      

 腰箍,是德昂族妇女身上与A不同的标志
    1998年8月,笔者与德宏、临沧、保山等地的数十名德昂族人出境到
了缅甸德昂族聚居的大山中参加了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他们分别属于不
同的支系,但是当他们看到同胞身上的腰箍,听到独特的水鼓声,他们都
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一种民族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见过德昂族的人都知道,腰箍是德昂族妇女身上与众不同的标志。生
活在各地的德昂族尽管长期被山水分隔,从未沟通往来,但是他们妇女的
身上都保留着这一相同的形象表征。可以说,每一个德昂族人都具有腰箍
的情结。
德昂族的腰箍因
民族支系和地域
的差异而各不相同,更
使这一民族文化
的符号呈现出丰富的
色彩。“花德昂”
多采用草藤来制作,颜
色多喜欢天然
色,年轻姑娘也常把腰
箍染成五颜六
色。“红德昂”和“黑德
昂”多采用藤篾
来制作,藤篾外面还漆上红漆或黑漆。藤篾腰箍很细,妇女们一般要戴
20~30道。也有一些地方的妇女,她们的腰箍是用竹片削制成的,腰箍大
约一指多宽,上面还雕镂着各种花纹图案,妇女一般要戴3~5道。有的
妇女戴的腰箍,是用银片或铝丝包裹起来的,晶莹透亮,闪闪发光,显得
雍容华贵。
    为什么德昂族妇女要戴腰箍?一个民族的物质民俗常常可以从其口口
相传的口承文化中找到相应的来源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大多都充满着虚幻
的色彩,恐怕也未必是该物质民俗的真正来源,但是它很可能是这一物质
民俗得以代代流传的依据。德昂族解释腰箍来源的传说很多,但*早、*
权威的解释还是来自德昂族著名的开创神话《(达古达楞格莱标》。
    诗中说,当一百零二片茶叶化为五十一个精悍伙子和五十一个美丽姑
娘来到大地以后,他们驱除了黑暗,战胜了洪水,开辟了山河,埋葬了妖
魔;他们割下身上的皮肉,把千山万水铺绿,使大地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然而,好心的人自古就多磨难,忽然“一阵黑风横扫大地,把相亲相爱的兄妹
吹散。姐妹被送上高空,弟兄被打在地下,姐妹弯酸了腰下不了地,弟兄跳疼
了腿上不了天。黑风狞笑着走了。云天隔断的兄妹只能远远相望。”像茶花茶果
一样命运相连的兄妹经过一万年的努力,想尽了所有的办法还是不能得到团聚。
偶然间,*小的兄弟达楞扯下一根青藤绕成圈,贪玩地去套小草、套树枝、套
白云,突然他受到启发,他用尽力气将藤圈往天上丢,套着了小妹亚楞落地上。
于是,这奇迹提醒了其他弟兄,他们“劈开荆刺扯青藤,编成结实的藤圈。五
十个藤圈抛上天,套下二十五对姑娘。神奇的藤圈搭起通天路,拆散的骨肉又
团圆。开天辟地**回,五十一对男女结成双。”
    大地再度欢乐起来,兄妹们将泥巴撒进江河、山洞和山林,出现了鱼虾蟹
蚌和百兽的欢跳、群鸟的飞翔。“百兽围着兄妹起舞,百鸟绕着兄妹歌唱。歌声
拨动兄妹的心弦,舞步推着兄妹的脚板。姐妹唱得喘不过气,兄妹跳得满头大
汗。为了玩得更加舒畅,五十个弟兄解下姐妹的藤圈。只有*小的妹妹亚楞,忙
倾诉爱情把藤圈遗忘。”但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兄妹越唱越跳越
喜欢,歌舞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五十个姐妹身变轻,随着清风上天庭。亚楞
腰上箍藤圈,拉着达楞两相亲。”*终留在大地上的达楞和亚楞传下了一代又一
代的子孙后代,人们从始祖的传说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腰上箍着藤圈的姑娘靠
得住。”
    这个美轮美奂的故事,成为德昂族腰箍这一物质民俗来源的重要理据,成
为这一民俗得以维持和传承的重要依据,使得腰箍在德昂族文化中更多地折射
出了民族精神的光晕。其实在历史上,不光德昂族,佤族等也都有过佩戴腰箍
的习俗。按理,与佤族相比,德昂族的群体更小,居住更为分散,其文化更显
弱势,但却偏偏是这一更弱势的文化群体将这样的传统习俗一如既往地传承至
今。虽然,坚守物质民俗的行为是个体性的,但是其文化心理的表现却是群体
性的,没有群体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意向,没有个体对群体文化的认同,就难以
获得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由此可见德昂族对文化传统坚守的韧劲和顽强精神,
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认同的体现。
  水鼓,是德昂族特有的民
族乐器
    除了腰箍外,在德昂族的物缘
文化中,*能体现德昂族文化质点
的另一种物件就是德昂族的传统乐
器——水鼓。如果说从腰箍的坚守
可以看出德昂族人对自身民族文化
的认同的话,那么,从德昂族的水鼓保留传承的情况则可以看出德昂族在传统
文化坚守中的艰难、矛盾与无奈。
    德昂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水鼓是德昂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它用质地
较软的木头挖空心子制成,鼓身呈长型,有大小头,表面绘有花纹,鼓面绷以
牛皮。鼓的大小、轻重不定,小的轻的可一人挂在身上敲,大的重的要多人抬
或用车拉。打鼓前要用水或酒湿润鼓皮以增音色,故叫水鼓,德昂语叫“格楞
当”。水鼓是一种德昂族祖先传下来的独特的民族乐器,因而德昂族中就流传着
关于水鼓的传说:
    古时候,德昂族一对男女青年相爱,女的美丽温柔,男的善良勇敢,都很
能干。一天,他们上山砍柴,女的因口渴走到小溪边去喝水,不知怎的,忽然
间就变成树上一个鲜艳好看的果子,很是奇特。男的等了半个时辰,不见女友
转来,急忙去找,却只见树上边一个漂亮的果子,他难过极了,只得摘下这个
果子带回家去。可是在路上,随着一阵恶风暴雨袭来,出现了一个怪物,将小
伙子打翻在地,抢走了鲜艳的果子。当小伙子苏醒过来时,不见了怪物及果子。
他当机立断,不怕艰险地去追赶,却被滔滔大海阻挡去路,小伙子急得哭了,哭
声感动了江涛、行人,连石狮也都流出了同情的眼泪。大家七手八脚,帮助小
伙子搭了一座大桥,但不知怎的,一连搭了两三次都塌了。后来,小伙子约着
众人去查看,啊,原来桥墩下有一只大螃蟹在作怪捣乱,他们将大螃蟹捉上岸
来,剥了皮,把肉吃了。后来又把螃蟹皮子绷晒在树上,为了惩罚它,皮未晒
干就有人去敲打它,刚一敲就发出了乒乒乓乓的声响。大桥终于搭好了,小伙
      



作者简介

p>  作者简介
黄光成,男,现就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1996年破格
晋升为研究员,曾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等奖励。主要个人专著有:《德昂族文学
简史》、  《腰箍的情结—德昂族》、《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