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很好,装帧设计很差。
同样都是叶圣陶与大儿子叶至善在文革期间的通信集,人民出版社这个版本和北京联合出版社的“叶圣陶家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给国家级出版社丢脸,不仅封面弄得像盗版的通俗读物,而且每个内页的天头都是微缩的小照片,看起来很别扭,简直就是视觉污染。北京联合的版本封面很有特色,是一幅中国画风格的叶老伏案书写的侧影像,简洁而有意境,只是感觉信件的内容是否有删减,我没有把两个版本进行认真的比对,不敢确定。
书好而印制太差
是多年在中图网购书体验很差的一次。翻开书封就脱落,粘了两天都不行,不知道印制厂用的是什么胶,这样子来糊弄读者!而作为人民出版社,却容忍了这种质量的书流通!叶老父子都是一辈子做出版工作,给人出了多少好书,做成这样,不会感到羞耻么。而作为电商,发货时也该检查一下吧!
- ISBN:7010066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8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010066721 ; 978-7-01-006672-1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叶圣陶叶至善父子1969-1972年京城和干校两地的通信近500封。这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家书》,真实记录了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大事要事”的应对和处理;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世态炎凉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是反映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叶圣陶叶至善父子1969-1972年京城和干校两地的通信近500 封。叶圣陶是解放后国家出版总署**任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叶至善是中国少儿出版社**任社长。1969年,叶至善随团中央下河南潢川干校,父子俩天各一方、人各一地,信来信往,便有了近70万字的书信。书稿**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前后历经3年又8个月。
这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家书》,当时全无意于发表或让别人阅读,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更加地具有了亲历亲闻亲见的历史见证的价值,给我们留下了呢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史料。
目录
一九六九年
一九七○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留住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史料——《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编辑后记
节选
为什么要整理出版这本《家书》
我们收拾爷爷爸爸留下来的东西,在杂乱的文稿中发现了一个塑料口袋,
里面装着爷爷和爸爸“文革”时期一九六九年、一九七。年、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的通信。
爸爸一辈子陪伴在爷爷身边,除了几次暂短的分别,几乎没有离开过他。
“文革”期间爸爸去了河南的团中央“五七”干校,在干校这三年多的时间,
是爸爸离开爷爷*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他们父子之间通信*多的一次。爷爷
有个习惯,每每复完信,来信就随手撕掉。因此尽管爷爷一生写了不计其数
的信,尽管和爷爷通信的人当中不乏他那个时代的名人,但是爷爷没有留下
他们的来信,家里自然也就没有收藏。常有人会问起这件事,我们刚好借此
机会做个交代。当然也有例外,抗战期间爷爷举家南迁,在四川住了八年。
在那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爷爷和上海的朋友们的通信被双方编号保存,于
是就有了后来的《渝沪通信》。而这次爷爷和爸爸互相保留下来的通信,应该
是*多的一次了,整理下来竟有近七十万字。可见爷儿俩彼此都很珍惜这信
件,把它们当做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他们父子间的倾心
交谈.体会到他们那种非同一般的父子之情。
翻看阅读这些家信,我们好像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
爷爷留守京城的日子,爸爸潢川干校的生活,我们下乡插队的岁月;大到全
球.全国,北京,小到东四八条的家,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中发
生的事情.信中写到的人和事,又一幕幕重现在眼前。面对善良和天真的爷
爷爸爸,看着他们对现时的豁达乐观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我们有的不光是
愉快的回忆,更多的是说不出来的沉重。这其中是好是坏,是是非非,是悲
是喜,复杂的心情实在没法用文字来表达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这信中的爷爷就是那个时代的爷爷,这信中的爸爸就是那个时代的爸爸,还
有那个时代的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和事,真实得没法再真实,确切得没法再
确切,而这一切都没法改变,也用不着改变,
看这些信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们一家人就像是爷爷童话里写的那个被透明的薄膜包裹着的快乐的人,看
…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都是快乐的,去上山下乡啊,到五七干校啊,参加拉练
啊,等等等等,和后来有的人写到这些事件时,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感到困惑和不解,造成这么大的反差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不想诠释,也诠释不了。如今的我们对那个时候的许多事也有了不同的
看法,却不想对那些事和那些感情全都给予否定。让当时的美好和快乐就留
给当时吧,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不少事情未免幼稚可笑,有些甚至荒唐苦涩,
但是那一切都是真实的真诚的。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想起过这些信,觉得爸爸在给爷爷的信中写到的于
校放牛的生活很有趣很好看,应该整理出版。后来在我们的催促下,爸爸似
乎也真的又看了一遍这些信,不知道是因为忙顾不上,还是看了之后倒有了
些不堪回首的滋味,他始终冉没有提起这件事,只挑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放在了爷爷的《叶圣陶集》的书信卷里。现在我们再看这些信的时候,也没
有了*初的那份轻松,多了的是些许的沉重。但是又觉得这毕竟是“文革”
时期的真实的记录,是对历史多少有一些价值的东西,应该把它们整理出版。
如果爷爷爸爸都还在,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同意我们这样做,为此我们总是有
些击忑不安。
我们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些信以后,是不是依然会像以前那样看待爷爷和爸
爸,依然对他们父子两个有着一些热爱和尊重。r而作为他们后代的我们,却
的的确确从这些信里更多了些对他们的了解,对他们的理解和对他们的热爱。
尤其是他们父子间的亲情和对我们这些晚辈的关爱,以及他们以他们的仁爱
之心所面对一切人和一切事的态度,更让我们不知用什么样的言辞才能恰如
其分地给以赞颂。又一想。信既然摆在了读者面前,一切就让读者自己去感
觉吧。我们整理出版这本《家书》。本不是为着听人们说些赞美之词,只是想
让人们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有一家人是这样思考和生活的
而它或许能从_个侧面记录和反映了那一段的历史。这大概是我们整理出版
这些家信的**原始的初衷。
还有几点想在这里说明的:
尽管爷爷爸爸保存了
-
小说家的假期
¥21.8¥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4.7¥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14.4¥48.0 -
三毛传
¥8.0¥38.0 -
梁晓声自述
¥15.4¥48.0 -
陶渊明传论
¥9.6¥26.0 -
民国漫画风范
¥13.3¥39.0 -
两宋人物
¥9.8¥19.2 -
最后的军礼-忆孙立人将军
¥10.0¥28.5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胡适:努力人生
¥12.2¥3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李白传
¥1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