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

1星价 ¥18.1 (4.3折)
2星价¥17.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5926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030259264 ; 978-7-03-025926-4

本书特色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军民技术转移的理论著作,以军民融合为背景,以组织和政策为研究切人点,通过对军民技术转移这一重要问题,分析现状、解析机理、构建机制、提炼模式、探索对策,进而对军民技术转移中的组织与政策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构建出军民技术转移组织与政策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提出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建设和政策创新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在我国军民技术转移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本书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军工和民用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可供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时参考,特别是对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和民用产业组织间的军民技术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陈求发同志读后感
序二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军民技术转移的基本状况
1.3 军民技术转移的内涵
1.4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保障
第2章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分析
2.1 企业组织体系现状
2.2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发展状况
2.3 国外军民技术转移组织分析
2.4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3章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机制建设
3.1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管理系统
3.2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流程机制
3.3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竞合机制
3.4 军民两用技术的招投标机制
第4章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变革与网络构建
4.1 军民技术转移组织变革的动力机制
4.2 依托军民产业集群的技术转移学习型组织建设
4.3 军民技术转移产学研多维动态联盟构建
4.4 军民技术转移网络组织形成与演化
4.5 军民技术转移网络治理及建设
第5章 军民技术转移中介组织
5.1 中介组织相关概念
5.2 军民技术转移中介组织分析
5.3 军民技术转移中介组织桥梁机制
5.4 军民技术转移中介组织建设
第6章 军民技术转移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6.1 军民技术转移模式概述
6.2 “军转民用”二次开发模式
6.3 军地融合模式
6.4 技工贸一体化技术转移模式
6.5 基于技术引进的民转军模式
第7章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分析
7.1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现状分析
7.2 典型国家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分析
7.3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7.4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创新依据分析
第8章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创新
8.1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创新概要
8.2 典型军民技术转移方式的政策创新
8.3 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创新的支撑体系
第9章 军民技术转移效应评价
9.1 军民技术转移效应评价理论
9.2 军民技术转移效应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军民技术转移的理论著作,以军民融合为背景,以组织和政策为研究切人点,通过对军民技术转移这一重要问题,分析现状、解析机理、构建机制、提炼模式、探索对策,进而对军民技术转移中的组织与政策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构建出军民技术转移组织与政策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提出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建设和政策创新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在我国军民技术转移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军工和民用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可供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时参考,特别是对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和民用产业组织间的军民技术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资料

插图:为加速国防科技成果的转化、交流和推广,国防科工委曾3次批准3000多项国防科技成果解密。1988年1月首批210项国防科技成果解密;1989年2月第2批2336项解密;1997年742项解密。解密的技术范围包括原子能、航空、电子、兵器、船舶制造、工程机械、核技术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和装置、工程设计、加工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测试等实用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加强“军转民”信息交流和技术供应方与需求方的联系,在国家有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相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陆续编辑出版了多种信息资料,如《国防工业系统重要科技成果选编》、《全国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项目》、《军工技术转民用100例》、《军转民国防科技成果2000项》及各种单项技术资料;召开“军转民”信息发布会;创办《军工技术转民用信息报》。另外,为了有计划地将国防科技成果转为民用,我国在2000年5月成立了国防科技成果应用中心,并建立了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www.techinfo.gov.cn)。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由军工各大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七所国防院校等单位共同创建。网站按照“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致力于整合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资源,促进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目前已建设成一个集技术成果、资金、需求三位于一体的国防科技成果网上交易资讯平台,成为国防科技工业中成果信息量*多的网站之一。1.2.3新时期的军民技术转移发展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我国的军民技术转移工作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粗放型向集约型、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形成了军民互动的良好局面。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形成了完善的国防科研体系,为军民技术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高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仅占2%,这直接影响我国武器装备研究开发能力及更新换代的速度。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制定高技术发展计划,努力提高新技术在国防工业的总产值中比重,使国防工业的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把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各种柔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传统部门,使传统的军工产品向着战术技术性能更为先进、军事效果更加良好和经济效益日趋提高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现代化国防科研体系基本形成,国防科技新技术正在形成产业链条,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及对传

作者简介

侯光明(1957-),男,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上生导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军工科技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国防科技工业“511”高级管理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近年来在系统科学、组织科学、决策方法、创新方法等领域开展科研,在组织系统科学、国防科技组织创新、军民技术转移的理论与方法、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博弈和博弈链等方面有较多创新成果和贡献。曾撰写《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管理博弈论》、《组织系统科学概论》、《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等专著、合著以及教材共l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主持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教育郜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