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42595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44425957 ; 978-7-5444-2595-7
本书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现当代文学的整合理念上叙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其历史范畴是从“五四”新文学革命起,至目前正在发展中的文学。
目录
节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修订版)》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经过历史的沿革,现在已到了厘定课程的称谓与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相对合理性的独立文学课程的时候了。这门课程的开设,始于建国初的现代文学课程,或称为“新文学课”;编撰了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或称“中国新文学史”相关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或称中国新文学史)的时间段,则界定在自1917年新文学革命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前后约30年时间。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其合理性的。
相关资料
新月社的文学主张总起来可归纳为两点。**是批评了“五四”以来新文学情绪过分泛滥和形式散漫化倾向,提出“以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他们认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情感过于泛滥,而“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开扩,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纵,而在于节制”,因而这些情感必须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惟一表现”。因而他们强调艺术选择和艺术加工,认为“没有选择就没有艺术”,“自然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倡导“格律诗”,闻一多进而提出了著名的诗歌“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所谓音乐美,是指音节的协和与节奏,因而要求每行的音节数大致相等。所谓绘画美,是指诗歌语言词藻修辞的美,也就是对土白语言的“艺术化”。建筑的美则是指诗歌外在形式所达到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所产生的视觉美。同样在“国剧运动”中,他们也批评早期易卜生式话剧“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的倾向,使“这些戏剧”“已不成其为艺术”。因而要求戏剧登上“纯形”的境界,追求戏剧的形式“节奏”。第二是对“五四”新文学的“欧化”倾向不满,强调要融合中西,要从中国古典艺术中汲取营养。闻一多便批评郭沫若的诗歌缺乏地方色彩,而应该融合中西,“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而“国剧”的创造,就是要在写意的和写实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一种新的戏剧。1926年6月以后,闻一多、徐志摩等相继离开北京,新月社无形解散。当他们与《现代评论》的胡适、陈西滢等人于1927年重新集合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1928.3 一1933.6 )时,便进入了新月派活动的第二个时期,即后期新月派了。这一时期新月社的主要文学成就依然在诗歌创作上。当陈梦家1931年9月编选《新月诗选》时,收入18家诗人的诗作,显示了相当整齐的阵营。但这时闻一多已赴山东青岛大学任教,主要精力转入学术研究。骨干力量是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诗人群和卞之琳等北方青年诗人群。他们大都是徐志摩的学生,奉徐志摩为盟主。当徐志摩于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后,这个诗派也就进一步分化。至1933年6月《新月》正式停刊,宣布了这个诗派解体。同新月社相关联的另一个文学派别是“现代评论派”。“现代评论派”因《现代评论》杂志而得名,该刊由原《太平洋》杂志和《创造季刊》合并而于1924年12月在北京创办的。其基本成员主要是原《新潮》社成员,如杨振声等和北大的一些教授,主要有陈西滢、凌叔华、丁西林以及胡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