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星价 ¥21.3 (6.1折)
2星价¥21.3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1164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397
  • 出版时间:2010-02-01
  • 条形码:9787300116471 ; 978-7-300-11647-1

本书特色

《组织行为管理(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2000年12月,为全面展示中国组织行为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踪组织行为研究的国际进展,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发适合中国工商管理教学的新一代教材,作者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编写了《组织行为管理》(**版)。 《组织行为管理》(**版)出版后,凭借崭新的内容、丰富的案例、优美的形式,迅速成为组织行为学这一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国内市场领导教材。2002年,荣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4月,《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作为教育部高等院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因其已经成为全国使用*多的组织行为学高校教材,为保持内容的稳定性与一贯 性,《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对**版的主要内容没有作大的改动,只增加两章新内容即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 2006年,《组织行为管理》(第三版)获准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第三版的修订原则是:(1)更简要;(2)更完善;(3)更实战;(4)更本土。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的商务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众多知名的大公司应声倒下,很多管理理论和原则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了《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的修订主要集中在: **,案例刷新。我们几乎更新了全部案例,代之以基业长青的公司、新近崛起的公司。 第二,媒体链接。我们收录了各种报刊、网站关于中国企业运营的大量真实报道,以便让师生感受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企业实际运营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工商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组织行为的现实版。

目录

第ⅰ篇 组织行为导论
 第1章 组织行为导论
  第1节 组织行为核心概念
  第2节 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
  第3节 组织有效性
第ⅱ篇 个体行为
 第2章 能力与人格
  第1节 能力
  第2节 人格
 第3章 工作动机
  第1节 动机理论
  第2节 工作动机管理
 第4章 员工态度
  第1节 双满意理论
  第2节 态度一般分析
  第3节 工作满意与组织承诺
 第5章 工作压力
  第1节 压力模型
  第2节 工作压力管理
第ⅲ篇 群体行为
 第6章 团队管理
  第1节 群体基础理论
  第2节 团队管理
 第7章 人际沟通
  第1节 沟通基本原理
  第2节 人际知觉
  第3节 人际关系
 第8章 领导行为
  第1节 经典领导理论
  第2节 *新领导模型
 第9章 权力与冲突
  第1节 权力
  第2节 冲突
第ⅳ篇 宏观组织行为
 第10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
  第1节 组织环境
  第2节 组织技术
  第3节 组织结构
  第4节 组织控制
 第11章 组织文化
  第1节 组织文化理论
  第2节 组织文化管理
 第12章 组织变革
  第1节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第2节 组织变革模型
  第3节 管理组织变革
 第13章 组织发展
  第1节 组织发展过程
  第2节 组织发展技术
 第14章 组织学习
  第1节 组织学习理论
  第2节 学习型组织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组织行为管理(第4版)》内容简介:2000年12月,为全面展示中国组织行为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踪组织行为研究的国际进展,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发适合中国工商管理教学的新一代教材,作者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编写了《组织行为管理》(**版)。 《组织行为管理》(**版)出版后,凭借崭新的内容、丰富的案例、优美的形式,迅速成为组织行为学这一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国内市场领导教材。2002年,荣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4月,《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作为教育部高等院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因其已经成为全国使用*多的组织行为学高校教材,为保持内容的稳定性与一贯 性,《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对**版的主要内容没有作大的改动,只增加两章新内容即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 2006年,《组织行为管理》(第三版)获准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第三版的修订原则是:(1)更简要;(2)更完善;(3)更实战;(4)更本土。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的商务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众多知名的大公司应声倒下,很多管理理论和原则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了《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的修订主要集中在: **,案例刷新。我们几乎更新了全部案例,代之以基业长青的公司、新近崛起的公司。 第二,媒体链接。我们收录了各种报刊、网站关于中国企业运营的大量真实报道,以便让师生感受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企业实际运营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工商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组织行为的现实版。

相关资料

插图: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个性结构的内层,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媒介,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石”。例如,大胆、独立和坚韧等人格特质可以在个体身上直接表现出来,都是表面特质,但它们在统计学上彼此相关较高,经过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根源特质是“自主性”。3.体质特质(constitutional traits)和环境形成特质(environment mold traits)。卡特尔认为,在根源特质中,有些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称为体质特质;有些特质是由环境决定的,称为环境形成特质。4.能力特质(ability traits)、气质特质(temperament traits)和动力特质(dynamictraits)。能力特质是决定一个人如何有效地完成某一任务的特质,它是个性的认知表现。智力被认为是*重要的能力特质。气质特质是描绘一个人在接近他的目标时如何行动的特质。它决定一个人的一般“风格与节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决定一个人的情绪色彩,是个性的情绪表现。动力特质使人朝着某个目标行动,它是个性的动机因素。卡特尔又从动力特质中区分出本能特质和习得特质等。(二)荣格的精神分析荣格和弗洛伊德共创精神分析学会,并出任**届主席。这里仅介绍荣格的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的观点。1.人格结构。荣格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1)意识。意识包括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是人心中能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个性化和意识是同步的。意识的开端也是个性化的开端,意识发展了,就有放大的个性化。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富有个性。这个过程叫做个性化。意识在个性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因素,称为自我(ego)。自我使个体适应环境,并和环境保持联系的通道,使个体的日常机能正常运转。(2)个人潜意识。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由曾经被意识而后被压抑的经验,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经验组成。如一段痛苦的经历、一次内心的冲突等。荣格把个人潜意识看做记忆仓库或精心制作的输入系统。他认为,个人潜意识与自我之间有着双向往来。(3)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Inconscious)是遗传下来的、为集体所共有的

作者简介

李剑锋,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欧洲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国际管理学院(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教授、美国管理学会、美国心理学学会会员、北京中美经济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紫星投资集团公司高级顾问。李剑锋博士共编著出版了多部专著和教材,在组织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领域有一定的建树。 编著、出版了数十部专著和教材,其中包括《组织行为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技术》、《人力资源工具丛书》、《卓越绩效管理丛书》、《组织发展与变革》、《变革冠军》等。 主持了多项国家、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