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护理技术-案例版

包邮基础护理技术-案例版

¥38.4 (6.5折) ?
1星价 ¥38.4
2星价¥38.4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748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9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030274847 ; 978-7-03-027484-7

本书特色

《基础护理技术(案例版)》:案例教学,突出技能 教材延续我社独创案例版TM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紧扣大纲,直通执考 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相关教材正文中凡是涉及执考考点的段落,均做了考点提示。“目标检测”采用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搭建执业证书绿色通道。链接互动,彩色印刷 涉及形态学的科目及《基础护理技术》等科目采用全彩色印刷,另有部分科目采用双色印刷,版面新颖、活泼,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适应学生阅读习惯。增设“链接”,提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配套课件,教学相长 全部教材配套PPT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6章,分别为医院和住院环境、人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清洁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排泄护理技术、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标本采集技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技术,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内容既覆盖了护理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涵盖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部知识点与考点。全书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案例导人引领知识点,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示的方式突出重点,图文并茂,构思新颖。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1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第1节 医院
 第2节 门诊部
 第3节 病区
第2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第1节 人院护理
 第2节 出院护理
 第3节 运送患者法
 第4节 家庭病床
第3章 舒适与安全护理
 第1节 舒适的概述
 第2节 各种卧位及应用
 第3节 帮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
 第4节 安全护理
第4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1节 医院感染
 第2节 清洁、消毒、灭菌
 第3节 无菌技术
 第4节 隔离技术
 第5节 供应室
第5章 清洁护理技术
 第1节 口腔护理
 第2节 头发护理
 第3节 皮肤清洁护理
 第4节 卧床患者床整理及更换床单法
 第5节 晨晚间护理
第6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第2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第3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第4节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第5节 体温单的绘制
第7章 饮食护理技术
 第1节 医院饮食
 第2节 饮食护理
第8章 排泄护理技术
 第1节 排尿的护理
 第2节 排便的护理
第9章 给药技术
 第1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第2节 口服给药法
 第3节 雾化吸人疗法
 第4节 注射法
 第5节 局部给药
第10章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
第11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第1节 静脉输液法
 第2节 静脉输血法
第12章 冷热疗技术
 第1节 热疗法
 第2节 冷疗法
第13章 标本采集技术
 第1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第2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
第14章 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技术
 第1节 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
 第2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第15章 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
 第1节 概述
 第2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
 第3节 死亡后护理
第16章 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第1节 病案管理
 第2节 护理文件的书写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大纲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基础护理技术(案例版)》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6章,分别为医院和住院环境、人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清洁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排泄护理技术、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标本采集技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技术,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内容既覆盖了护理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涵盖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部知识点与考点。全书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案例导人引领知识点,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示的方式突出重点,图文并茂,构思新颖。《基础护理技术(案例版)》可供高职高专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促发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器械质量较差;无视医院消毒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消毒知识,未按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等。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人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不重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和监测工作,消毒经费不落实等。3.介入性诊治手段增多如内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人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人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4.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应用不当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5.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6.易感患者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人往往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此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接受化疗、放疗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者也成为易感者。7.医院布局不合理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