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757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301175798 ; 978-7-301-17579-8

本书特色

《液压与液力传动》:全国本科院校机械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流体传动概况1.2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组成1.2.1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1.2.2 液压传动的组成1.2.3 液压传动的图形符号1.3 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1.3.1 液压传动的特点1.3.2 液压传动的应用小结综合练习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2.1 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2.1.1 液压油的性质2.1.2 液压介质的使用要求和选用2.2 液体静力学基础2.2.1 液体静压力及特征2.2.2 静力学基本方程2.2.3 帕斯卡原理2.2.4 液体作用于固体表面上的力2.3 流体动力学基础2.3.1 流动液体的基本概念2.3.2 流量连续性方程2.3.3 伯努利方程2.3.4 动量方程2.3.5 液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2.3.6 液体流经小孔的流量2.3.7 液体流经缝隙的流量2.4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2.4.1 液压冲击2.4.2 气穴现象小结综合练习第3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3.1 概述3.1.1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分类3.1.2 主要性能参数3.2 齿轮泵与齿轮马达3.2.1 外啮合齿轮泵3.2.2 内啮合齿轮泵3.2.3 螺杆泵3.2.4 齿轮马达3.3 叶片液压泵和叶片马达3.3.1 叶片液压泵3.3.2 叶片马达3.4 柱塞泵和柱塞马达3.4.1 柱塞泵3.4.2 柱塞马达3.5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选择与使用3.5.1 液压泵的选择3.5.2 液压马达的选择3.5.3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使用小结综合练习第4章 液压缸4.1 概述4.1.1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4.1.2 液压缸的分类与图形符号4.2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4.2.1 活塞式液压缸4.2.2 柱塞式液压缸4.2.3 伸缩套筒式液压缸4.2.4 增压液压缸4.2.5 齿条活塞式液压缸4.2.6 摆动式液压缸4.3 液压缸的设计4.3.1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4.3.2 液压缸的强度计算与校核小结综合练习第5章 液压控制阀5.1 概述5.1.1 液压控制阀的类型5.1.2 液压控制阀的共同点和使用要求5.2 方向控制阀5.2.1 单向阀5.2.2 换向阀5.3 压力控制阀5.3.1 溢流阀5.3.2 减压阀5.3.3 顺序阀5.3.4 压力继电器5.4 流量控制阀5.4.1 节流阀5.4.2 调速阀5.4.3 溢流节流阀5.4.4 分流-集流阀5.5 插装阀5.5.1 插装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5.2 插装阀的功能5.6 多路换向阀5.6.1 多路换向阀的类型与机能5.6.2 多路换向阀的结构小结综合练习第6章 液压辅助装置6.1 蓄能器6.1.1 蓄能器的作用6.1.2 蓄能器工作原理6.1.3 蓄能器的分类及特点6.1.4 蓄能器的容量计算6.1.5 蓄能器的使用和安装6.2 过滤器6.2.1 过滤器的作用与种类6.2.2 过滤器的结构6.2.3 过滤器选择与安装6.3 密封与密封元件6.3.1 密封的作用与要求6.3.2 密封元件的种类及特点6.4 管件6.4.1 油管6.4.2 管接头6.5 油箱与热交换器及仪表附件6.5.1 油箱6.5.2 冷却器6.5.3 加热器6.5.4 仪表附件小结综合练习第7章 液压基本回路7.1 压力控制回路7.1.1 调压回路7.1.2 减压回路7.1.3 保压回路7.1.4 增压回路7.1.5 平衡回路7.1.6 卸荷回路7.2 速度控制回路7.2.1 节流调速回路7.2.2 容积调速回路7.2.3 容积节流调速回路7.2.4 快速运动回路和速度换接回路7.3 方向控制回路7.3.1 换向回路7.3.2 制动回路7.3.3 锁紧回路和往复直线运动换向回路7.4 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7.4.1 顺序动作回路7.4.2 同步回路7.4.3 互不干扰回路7.5 液压系统回路的操纵控制方式小结综合练习第8章 现代液压控制技术基本知识8.1 概述8.2 伺服阀与液压伺服控制系统8.2.1 伺服阀8.2.2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8.3 比例阀和比例控制系统8.3.1 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类型8.3.2 比例阀的选用8.3.3 比例控制系统8.4 电-液数字控制阀8.4.1 电-液数字控制阀的工作原理8.4.2 电-液数字控制阀的典型结构8.5 微型计算机-液压控制技术简介小结综合练习第9章 典型液压系统分析9.1 液压系统分类和分析方法9.2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9.2.1 YT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9.2.2 YT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特点9.3 塑料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9.3.1 SZ-250A型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9.3.2 SZ-250A型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的特点9.4 液压压力机液压系统9.4.1 YA32-200型液压压力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9.4.2 YA32-200型液压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特点9.5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9.5.1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9.5.2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特点小结综合练习第10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10.1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10.1.1 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与工况分析10.1.2 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10.1.3 液压系统计算与元件选择10.1 .4液压系统的校核10.1.5 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图和编写技术文件10.2 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10.2.1 液压元件的清洗和安装10.2.2 液压系统的压力试验与调试10.2.3 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小结综合练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液压与液力传动》围绕液压与液力传动的油液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等特性、关键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基本液压回路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典型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系统论述了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工程应用实例。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装置、液压基本回路、现代液压控制技术基本知识、典型液压系统分析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液压与液力传动》以学生为本,内容叙述力求深入浅出。各章节的开始增加了“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教学要点”、“本章学习方法”和“导入案例”;中间部分有“应用案例”分析;*后部分编排有“小结”和“综合练习”。《液压与液力传动》内容丰富、系统,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结合了编者*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实例,并增加了液压传动行业*新技术成果的介绍。《液压与液力传动》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相关资料

插图:通常情况下,一台完整的机器设备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构(含辅助装置)三大部分组成。原动机是机器的动力源,包括电动机、内燃机等;工作机构是指完成该机器之工作任务的直接工作部分,如剪床的剪刀,车床的刀架、车刀、卡盘等。由于原动机的功率和转速变化范围有限,为了适应工作机构的工作力、工作速度变化范围较宽和控制性能等要求,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构之间设置了传动装置,其作用是把原动机的输出功率,经过变换后传递给工作机构并进行控制。在各类机械设备中,传动是指能量或动力由发动机向工作装置的传递,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使发动机的转动,变为各种工作装置的不同运动形式,如推土机推土板的升降、起重机转台的回转、挖掘机铲斗的挖掘工作等。根据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不同,将传动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流体传动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即利用流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具体分为液体传动和气体传动,如图1.4所示。在液体传动中,利用液体的静压能来传递动力的称为液压传动,而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动力的称为液力传动。流体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而言还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从17世纪中叶(1648年)法国人帕斯卡(B Pascal)提出液体压力传递的基本定律以来,液压传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流体传动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18世纪末(1795年)英国制造出世界**台液压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由于军事及民用需求的刺激,流体传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以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快、精度高的液压元部件和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流体传动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与此同时,流体传动在随动和伺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了著名的《液压气动控制》一书。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板式、叠加式液压系列阀。流体传动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当前流体传动技术正向快速、高效、高压、大功率、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等方向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使得流体技术已成为集传动、控制和检测于一体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同时新型液压元件、气压元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直接控制(CDC)、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技术等也是当前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流体传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建筑机械、工程机械、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都离不开流体传动。液压传动在某些领域甚至已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例如,目前国外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机床、95%的自动流水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因此,液压传动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雷兽标志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