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38585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6页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3858574 ; 978-7-5038-5857-4
本书特色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是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对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进展、浙江省的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浙江省矿山废弃地修复现状、边坡加固稳定技术、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研究、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和固定技术研究、森林化植被修复技术研究、人工植被养护技术研究、人工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物的繁殖技术研究、浙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优良等内容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并结合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实践进行具体分析。《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适用于矿山国土、林业、水利水保、园林、旅游等部门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节选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实践与发展》内容简介: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退化及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关资料
插图: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对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得到重视,到1994年复垦率仅为13.3 %(黄铭洪等,2003),由此可见,我国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任重道远。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在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黄铭洪等,2003),比如在大型煤矿区生态重建(白中科等,2003;卞正富,2000)、金属尾矿的植被恢复(王克华和刘胜详,2003;郝秀珍和周东美,2005)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类型采矿废弃地土壤系统与植被系统之间关系及其动态演变的研究还很欠缺。我国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前期主要是以土地退化,尤其是土壤退化为主.主要针对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及盐渍化、土地污染及肥力贫瘠化,研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湿地的恢复重建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矿山废弃地复垦和植被对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任海等(2002)曾指出开采矿产首先会造成土壤及植被的破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破坏。若不进行人工恢复较难在短时间内生长植物和支持植被生态系统。目前许多国家的矿区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了一些废弃地的恢复研究与实践,但由于废弃地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植被恢复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从生态学角度看,废弃矿山需经过改良后才能恢复植被。废弃矿山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是表土层破坏,存在限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缺乏营养元素,生物资源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废弃矿山进行恢复,首先要使土地表面稳固,控制污染,改善视觉感受,对地面稍作处理吸引人们开发,并提高生产力。在对废弃矿地进行植被恢复时,可遵循如下方法: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筛选适宜的先锋植物种类,间种适生的乡土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