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

1星价 ¥11.0 (5.5折)
2星价¥11.0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054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1
  • 出版时间:2011-08-01
  • 条形码:9787511105462 ; 978-7-5111-0546-2

本书特色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分析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森林群落内树木种群的空间格局,检验了环境控制模型对当前植物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同时,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水曲柳、东北红豆杉为模式树种,分析了雌雄异株树种重要种群特征——种群性比格局,研究了雌雄异株树种参与的树种共存机制以及不同性别个体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

内容简介

张春雨和赵秀海所著的这本《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分析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森林群落内树木种群的空间格局,检验了环境控制模型对当前植物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同时,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水曲柳、东北红豆杉为模式树种,分析了雌雄异株树种重要种群特征——种群性比格局,研究了雌雄异株树种参与的树种共存机制以及不同性别个体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

目录

1 前言
1.1 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研究
1.2 雌雄异株树种种群结构及树种共存机制
1.3 本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调查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样地设置及植被调查方法
2.3 环境因子调查方法

3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4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与讨论

5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6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与讨论

7 雌雄异株树种种群性比及空间分布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结论与讨论

8 雌雄异株树种种群性比密度制约机制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4 结论与讨论

9 雌雄异株树种径向生长对邻体竞争及生境因子响应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4 结论与讨论

10 雌雄异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
10.1 引言
10.2 材料与方法
10.3 结果与分析
10.4 结论与讨论

11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春雨,2003—2009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起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任教,2010年博士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作者在《Acta Oecologica》、《Annuals of Foresl Science》等生态和林学类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赵秀海,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教授、博导,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国家林业局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站长。2001年获得中国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中国较早地提出生态采伐概念,并率先开展森林生态采伐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